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凝汽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凝汽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330MW汽轮机组双流程凝汽器安装使用说明书NC17A.80.01SY2006年7月一、设计数据凝汽器压力: 5.2 KPa凝汽量: 675 t/h 冷却水进口温度: 21℃ 冷却背率: 54 冷却水量: 36112 t/h 冷却水管内流速: 2.2 m/s 流程数: 2 清洁系数: 0.9冷却面积: 螺旋管19000 m 2 冷却管数: 16112 根 冷却管长: 12410mm 二、对外接口规格循环水入口管径: Φ1820 mm 循环水出口管径: Φ1820 mm 空气排出口管径: Φ273 mm 凝结水出口管径: Φ630 mm 三、凝汽器主要部件重量凝汽器尺寸: 17338x8300x12960mm 无水凝汽器总重: 306 t 凝汽器运行时水重: 265 t 汽室中全部充水时水重: 700 t 管子重: 84.73 t共 17 页第 1 页凝汽器安装使用说明书N C 17A.80.01S Y北 京 重型电机厂实 施批 准日期签字编 制校 对审 核标准化审查审 定职 务 图 样 标 记日期签字文 件 号处数 标记水室比后水室高)。

管板与壳体通过一过渡段连接在一起,过渡段长为:300 mm(见图HR155.80.01.90-1、HR155.80.01.100-1)。

每块隔板下面用三根圆钢支撑,隔板与管子间用工字钢及一对斜铁连接,以便于调整隔板安装尺寸。

隔板底部在同一平面上(见图NC17A.80.01-1)。

隔板间用三根钢管连接,隔板边与壳体侧板相焊,每一列隔板用三根圆钢拉焊住,圆钢两端与管板过渡段相焊(见图HR155.80.01.01-1)。

壳体与热井通过垫板直接相连,热井分左右两半制造。

在热井中有工字钢、支撑圆管加强,刚度很好。

热井底板上开有三个方孔,与凝结水出口装置相连。

凝结水出口装置上部设有网格板,可防止杂物进入凝结水管道,也可防止人进入热井后从此掉下。

在空冷区上方设置挡板,阻止汽气混合物直接进入空冷区。

空气挡板两边与隔板密封焊。

每列管束在其中三块挡板上开有方孔,用三根方管拼联成抽气管,以抽出不凝结气体及空气(见图HR155.80.01.120-1)。

弧形半球形水室具有水流均匀、不易产生涡流、冷却水管充水合理、换热效果良好的特点。

水室侧板用25mm厚的钢板,水室法兰用60 mm厚的16MnR,与管板和壳体螺栓连接,衬O型橡胶圈作密封垫,保证水室的密封性。

前水室中设水室隔板及进出水管,其中进水管在下部,出水管在侧部。

在水室上有人孔,以便检修。

为防止检修时人不小心掉入循环水管,在进出水管加设了一道网板,网板由不锈钢组成,既可保证安全,又不增加水阻。

水室上有放气口、排水孔、手孔以及温度、压力测点(见图HR155.80.01.15-1、HR155.80.01.95-1、HR155.80.01.105-1、HR155.80.01.200-1)。

水室壁涂环氧保护层,并有牺牲阳极保护,牺牲阳极保护的安装位置参照(HR155.80.01.10-1)执行。

在凝汽器最上一排管子之上300 mm处设有8个真空测点,测量点是在两块间隔30 mm的板,从板中间的接头上引出φ14×3的管至接颈八个测真空处进行真空测量。

凝汽器热井位于汽机房下,装于弹簧和底板上(见图HR155.80.01.06-1)。

弹簧根据汽机允许力进行设计,考虑到弹簧摩擦角产生的水平力,78个弹簧采用一半左旋一半右旋,以使力平衡。

为防止运行时凝汽器移动,造成凝汽器、低压缸不同心,对低压缸不利。

热井底板上焊固定板,使底板与弹簧基础上埋入的钢板贴合,这样凝汽器只能上下移动(见图HR155.80.01.205-1)。

五、安装程序(1)在底板(HR155.80.01.205-1序1 N17.80.01.416)定位后,在底板上安装弹簧支座板(HR68.80.01.39-1序1 N17.80.01.222)、弹簧,并调节弹簧位置,使处于标高之下。

(2)吊起凝汽器热井,安装热井底部的弹簧支座板(见图N17.80.01.111-1)及底部加强肋,同时装焊凝结水出口装置。

(3)在热井侧板上把下接颈左、中、右三部分装焊好,然后在下接颈上装焊上接颈,把接颈吊于汽缸下。

(4)安装壳体侧板、水室侧壳体板。

(5)安装进水侧管板(注意安装斜度),再安装隔板,最后安装出水侧管板(注意安装斜度)。

(6)安装内部定位杆、连接板、空冷区挡板,并用钢丝对管板找中。

(7)将接颈降下,放到壳体垫板上进行装焊。

(8)在隔板工字钢梁上铺设保护层,然后焊好抽汽管路、抽汽管道S1、S2、S3。

(9)安装冷却水管,然后作壳体水压试验。

(10)安装水室,并作水室水压试验。

(11)安装疏水扩容器。

(12)对接汽缸与凝汽器(包括抽汽管道的连接)。

(13)安装液位计及其它附件。

六、水压试验——试验前先将凝汽器支撑在千斤顶上,弹簧不受力,每个弹簧支撑上有两个千斤顶,千斤顶是焊在底板上的(见图HR155.80.01.06-1)。

——把所有管道全部堵住(除接颈抽汽管外)。

——把水位指示器隔离。

测试用水:除盐水(1)汽侧凝汽器充水水位至防护层,作壳体泄漏试验,水位在管束上500mm。

壳体泄漏试验在水侧试验前进行,通过接颈人孔充水。

检查时应保持水位,检查应主要针对焊缝、板等。

检查时可在水内加入荧光粉,检查后将水放掉。

(2)水侧每半个凝汽器的水压试验应单独进行。

进出水室中放汽管打开,放水管关闭。

所用压力计经过标定刻度:0-1MPa。

每半个凝汽器装三个压力计:在进水管上一个,进出口水室的充水管上各一个。

安全阀的校准值为试验压力,装在充水回路上,阀门口径的选择至少应为充水管截面直径的1.5倍。

通过管道充水,至排汽管口溢水时立即停止充水。

关闭排汽管,用试验泵提高压力,仔细检查压力计上的指示,不能超过试验压力值,维持试验压力。

在大容量水压试验中,微小的压力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不应认为有泄漏。

很难维持压力或压力突然下降的情况可认为是有泄漏,此时先检查外部,如系统中阀门和水回路的严密性。

如压力维持试验压力不变,则可检查焊缝、垫片、板件和所有可能产生泄漏的部件。

试验检查应持续30分钟。

检查完后,缓慢降至大气压,打开排空气管将水从排水管排走。

七、凝汽器平衡操作(1)目的在所有运行工况中,实现凝汽器对汽机的作用力满足汽机的允许值。

(2)凝汽器状态——凝汽器不与汽机相连。

——凝汽器应支在螺旋千斤顶上(底于其理论标高50mm),不应与管道相连。

——抽汽管道装入接颈,但不与汽机相连。

——凝汽器不应受其它外来部件的力(脚手架等)。

——低压缸排汽口与凝汽器接颈间的间隙为20。

——疏水扩容器在凝汽器上安装就位。

——减温减压器就位。

——弹簧高度不能小于300mm。

——向凝汽器热井充水35t。

——CT、R和P标高可见附图1.,底板标记见附图2.。

(3)操作程序应在上一步操作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①在每一底板上读出6点CT标高值,计算平均值。

尺寸见附表1.CT1值。

②用附表2.来决定P1标高。

③压缩弹簧使P1标高与上面的计算值相符。

④降低所有的螺旋千斤顶。

⑤在每一底板上读出6点标高值,计算平均值。

尺寸见附表3.CT2值。

⑥每一底板都应计算CT尺寸的差值:CT2-CT1=V1 (附表3.)⑦用上面计算的V1值放松每一底板上的弹簧,使P1调整到P2。

P2=P1-V1(附表4.)⑧再在每一底板上读出6点CT标高,计算平均值,读出CT3(附表5.)⑨这时凝汽器应水平,每一底板应回到CT1±5mm。

如不这样应找出原因(摩擦、弹簧断裂等)。

⑩当汽机相连时,调整所有螺旋千斤顶,使其与热井底部相接触。

a.割去排汽口,离凝汽器接颈连接板距离50mm。

b.压缩每一底板的弹簧使P2值变为P3值。

P3=P2+50c. 降下螺旋千斤顶,凝汽器支撑在弹簧上。

d. 凝汽器与汽缸焊接(应取得汽机制造商同意)。

e.读出CT与R值(附表6. 7.)。

八、凝汽器的运行在汽机启动前就使凝汽器投入运行,并投入抽气器,使凝汽器内形成一定的真空。

启动前应关闭凝汽器上所有放气阀,打开水室上部的放气管,然后再向水室内充水。

待循环水管及凝汽器水室的空气放完后,再关闭放气阀。

为了启动凝结水泵,凝汽器汽侧应预先灌入由补水箱来的冷凝水,到水位计的二分共 17 页第 7 页N C 17A.80.01S Y凝汽器安装使用说明书表一CT11 2 3 4 5 6 平均值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表二(CT1) (A)(P1)注:A (±3)=弹簧自由高度-弹簧压缩量+50P1CT1-A=P1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表三(a)CT21 2 3 4 5 6 平均值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表三(b)V1CT2-CT1=V1 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表四P2P1-V1=P2 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表五CT31 2 3 4 5 6 平均值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表六共17 页第15 页NC17A.80.01SY凝汽器安装使用说明书最终CT1 2 3 4 5 6 平均值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表七最终R1 2 3 4 5 6 平均值ATE A1ATE A2ATE B1ATE B2ATE B3ATE B4ATE B5ATE B6图3、凝汽器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