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弹力、摩擦力

弹力、摩擦力

3.2弹力辅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会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弹力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弹力概念的理解,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胡克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判断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弹力,对弹力并不陌生,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平衡,在本节课中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弹力应该困难不大。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考纲要求:形变、弹性、胡克定律Ⅰ六、知识回顾重力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_,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公式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七、预习检测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

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_____________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3、胡克定律表达式为其中x为k为单位是八、核心知识探究一、形变、弹性形变在前面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重力,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力,比如说弹力,那么,同学们通过你们平时的观察,生活当中哪些情况中存在弹力?请举例说明。

学生可能会举很多的例子如:蹦蹦床、撑杆跳、拍皮球、踢足球等等。

利用学生举的例子引导学生得出形变的概念。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请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并进行总结。

(1)没用力拉之前弹簧的右端在什么位置?(2)用力拉之后弹簧的右端在什么位置?(3)撤去外力之后小车静止时弹簧的右端在什么位置?结论:弹簧在形变之后能够恢复原状。

我们把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2.弹性形变: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到原状的性质教师引导: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形变通常是指弹性形变)。

通过前面同学们举的例子,根据各种形变的特点,同学们总结一下形变有哪些种类?4.形变的种类: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等。

同学们能不能找到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举例说明,学生可能会举一些例子如:物体压在桌面上;用手挤压玻璃瓶等等;教师引导说明仍然发生形变只是形变不明显而已。

总结: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明显程度不同。

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经教师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的方法”。

二、弹力学生观看有关弹力的视频短片。

总结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⑴物体直接接触(推、拉、挤、压、提等)⑵接触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辅备:3、几种弹力(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的受力情况及方向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

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3)弹簧的弹力:弹簧既有拉力也有支撑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弹簧而指向弹簧收缩的方向;支撑力的方向总是沿着弹簧而指向弹簧拉伸的方向. 4、弹力有无的判断:(1)条件法:根据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进行判断。

注意: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弹力作用。

(2)假设法:假设将该物体的约束物撤去,看该受力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三、胡克定律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指导学生做出F---X 图像,从图像中可以得到F 与X 成正比。

弹簧伸长量x (m ) 0 0.012 0.023 0.035 0.046 0.058 弹 力 F (N )0.300.600.901.201.50结论: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kx ,这就是胡克定律。

其中x 是弹簧的形变量,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

5、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在弹性限度内, 形变越大, 弹力越大。

⑴一般弹力的大小没有计算公式。

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

⑵弹簧的弹力:遵守胡克定律;即F=kx例:在弹簧下端挂一个2.5牛重的物体时,静止时弹簧伸长0.5厘米,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 牛/米:若挂在弹簧下端的物体的重物为25牛时,静止时该弹簧伸______米,此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__牛/米 随堂练习1.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2、在弹性限度内,绿妹在某弹簧下端悬挂500N 重物时,总长为22cm 悬挂750N 重物时,总长为23cm .那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条件、如何确定弹力的方向以及如何判断弹力的有无。

作业布置《名师伴你行》第95、96页,其中重点班除11题外全做;平行班除第8、9、11题外全做(各班可酌情删减)。

板书设计第2节 弹力1.弹力产生的原因: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发生的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弹性形变3.弹力方向的确定: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若接触面是曲面则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弹力大小的确定:与形变有关(在弹性限度内, 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①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 。

②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来计算。

教学反思M ON辅备:3.3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会用公式求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问题时,要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 摩=uF n 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1、正压力F N 的确定 2、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定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摩擦力,对摩擦力并不陌生,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平衡,在本节课中利用平衡条件求解静摩擦力应该困难不大。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考纲要求: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Ⅰ 六、知识回顾1.弹力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_,2.弹力发生的条件: ① ②3.弹力方向的确定: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 ,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 方向。

4.弹力大小的确定:与 有关(在弹性限度内, 越大,弹力 )。

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遵循胡克定律: 。

七、预习检测 1、摩擦力是 。

2、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 3、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八、核心知识探究一、摩擦力在前面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弹力,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力,比如说摩擦力,那么,同学们通过你们平时的观察,请例举说明日常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事例?学生可能会举很多的例子如:拔河、跑步、车的行走、皮带轮等等。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增大摩擦力?怎样增大? 请例举说明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减小摩擦力?怎样减小? 利用学生举的例子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概念。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分类:(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滑动摩擦力 二、滑动摩擦力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学生分析有关摩擦力的图片。

总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⑴接触面不光滑 ⑵两物体相互接触⑶两物体间有挤压 ⑷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比较弹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请学生总结弹力和摩擦力有什么关系?结论:弹力是产生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即: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学生分析有关摩擦力的图片。

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⑴根据二力平衡来判断。

⑵跟接触面相切,与接触面处的正压力方向垂直,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练习:画出下图中物体的受力图(接触面粗糙)讨论:(1)、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接触面的材料、正压力 (2)、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呢?---------------------控制变量法 (3)、实验过程:手拉小车,让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而小车所受的拉力可由弹簧秤读出,改变小车上的钩码可以改变小车对地面的正压力。

(4)、数据分析:利用列表、作图的方法,见课件。

(5)、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辅备: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⑴根据二力平衡来判断(匀速运动) ⑵滑动摩擦公式:Ff =μFN其中FN 是垂直于接触面的正压力,μ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决定于两接触面的性质,包括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

两个有关: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 两个无关: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

例1(85年全国卷)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匀的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 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图示位置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等于_________。

解析:木料在水平力作用下运动,它与桌面存在着滑动摩擦力,虽然木料只有2/3在桌面上,但是其重心仍然在桌面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