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点击]1.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2.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别展示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生活场景,是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半坡人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两地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农业、手工也和畜牧也等生产部门,同时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3.识记知道炎黄、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民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制。

其中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知识图解]1.20XX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下列能够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居民B.河姆渡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2.1987年,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先后在此遗址生活过的远古人类是①元谋人②蓝田人③北京人④山顶洞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右图所示,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注: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略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蓝田人遗址4.20XX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查(代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下列能够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5.20XX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文科综合(历史)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20XX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历史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7.20XX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20XX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

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A、炎帝B、禹C、尧D、舜8.20XX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点击]1.识记知道夏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识记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识记了解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方法: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诸侯。

(3)周天子和诸侯的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4)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识记知道司母戊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

(结合司母戊鼎图)5.识记知道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爱人”;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谦虚好学。

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6.识记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金文”,也叫“铭文”。

7.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我国社会剧烈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要求变法,改革旧制度。

各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效果显著。

(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绢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历史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8.理解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识图解:[考题回放]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四川省宜宾市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1.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A.夏B.唐C.周D.秦20XX年青海省初中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卷(课改)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 B.商C.周D.秦20XX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课改区)历史试卷2.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0XX年湖南省娄底市初中毕业历史会考试卷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0XX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006浙江省金华市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中考试题10、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河南省20XX年课改试验区中考题1、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A、都江堰B、赵州桥C、通济渠D、永济渠2006沈阳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2.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冰C.商鞅D.汉武帝阅读下列材料:22.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

(3分)(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1分)答案:(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

(2分) (2)运输、灌溉、防旱防涝。

(3分)(3)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等。

(1分。

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分。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考点点击]1.识记(1)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在大泽乡起义,随后建立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

(2)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华佗、张仲景都是汉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4)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多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以长城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用以抵御匈奴。

长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独创性,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7)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8)知道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甲骨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之后经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才逐渐演变今天的汉字,汉字字形是在继承中演变发展的。

2.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的作用阅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参考课本P83的丝绸之路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是古代著名的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商贸通道。

⑴开通时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

⑵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

⑶作用(延伸拓展):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3.运用(1)秦兼并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定;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郡下设县。

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