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六文学文化常识(试题部分)课件

2019年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六文学文化常识(试题部分)课件

答案 A B.“书圣”指王羲之。C.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应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D.“ 河东”为柳宗元的家乡而非其封号。
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文人的作品集的命名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七种:(1)以“地名”命名,如 《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2)以“书室名”命名,如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聊斋”是其书室名;(3)以“谥号”命名,如《王文公集》,作者王 安石,谥号“文”;(4)以“名号”命名,如《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号稼轩;(5)以“字”命 名,如《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6)以“官职名”命名,如《王右丞集》,作者王维,官 至右丞。(7)以“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此集于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出 版。
答案 D 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端午”不属于“二十四节气”。 知识拓展 二十四节气有一首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 冬小大寒。”里面包含了二十四个节气,便于记忆。端午不是节气,是传统节日。
2.(2017贵港,4,3分)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 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是 表示文体。 C.《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 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 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答案 B 《尚书》不是“四书”之一。
知识拓展 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 《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尚书》是“五经”之一,不属于“四书”。
13.(2014河池,6,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和文体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是鲁迅本人。 B.我国文学发展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C.形声字由表示字义的形旁和表示字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 D.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专题六 文学文化常识
五年中考
A组 2018Βιβλιοθήκη 广西中考题组1.(2018梧州,6,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 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 号式、表字式。
答案 B 陆游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知识拓展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 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 括。
5.(2016钦州,6,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B.《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春秋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C.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抒发了浓浓的父子之情。 D.《蔚蓝的王国》作者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他的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等。 答案 B 根据书名可知:《战国策》着重记录的是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答案 A 《日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 知识拓展 话剧《龙须沟》《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老舍因创作《龙须沟》被授予“人民 艺术家”的称号,《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4.(2017河池,6,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楷书(正楷)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一直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以及陆游的《游山西村》等。 C.“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
答案 B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3.(2018北部湾经济区,7,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 苏”。 B.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其代表作。 C.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加冠礼,仪式上男子束发戴帽,后人就常用“冠”或“加冠”表示成年。 D.“飞来山上千寻塔”“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寻”“里”“仞”都是古代的计量单 位。
答案 B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是一部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的编 年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一部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的纪传体 史书。除了作者人名相似,其他方面差别很大,请考生们注意区分。
10.(2015来宾,6,2分)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如用“垂髫”来指小女孩。 B.《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其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所写,他的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2.(2018桂林,6,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答案 B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 易错警示 古代指年龄的词语有很多,要注意区分年龄大小和男女性别。古代女子满十五岁 “及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男子二十岁成年,以“加冠”(戴上帽子)来指代,《送东阳马生 序》中提到的“既加冠”,指的是宋濂已经成年了。
7.(2016北海,7,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说”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比如韩愈的 《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B.在生活中,有一些古代常用的借代词仍沿用至今,如手足(指兄弟)、巾帼(指女子)、桃李(指 学生)、桑梓(指家乡)等。 C.《忆读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她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主 要作品有《繁星》《春水》等。 D.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我有一个梦想》是 他留给世人的一篇精彩的演讲词。
知识拓展 初中阶段接触的史书可以分成编年体、国别体和纪传体三类。编年体史书的代 表作有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的《左传》,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国别 体的代表作有西汉刘向编纂的《战国策》。纪传体的代表作有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 记》。
6.(2016百色,6,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代戏曲作家马致远,他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B.古时女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 示年已二十。 C.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初中阶段学过他的作品有《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我的叔叔于勒》。 D.郑愁予的《雨说》采用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 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答案 A 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艺术形象,即使是自传体小说中的“我”,也只是带有作者 部分真实的经历和感情,绝不等同于作者。
14.(2014桂林,6,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人常有一些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 四友”;把梅、兰、松、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宗师,被尊为“亚 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 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沁园春·雪》是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宏伟气魄的代表作,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价历 史人物。
答案 B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有《女神》《星空》,《野草》是鲁迅所著的散文诗集。
9.(2015崇左,6,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共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资治通鉴》是西汉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C.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其代表作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五猖会》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短文描述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 的阻拦,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答案 A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法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表”才是臣 下给皇帝的奏章。
8.(2015贺州,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诗歌中主要运用的手法是“起兴”。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 有诗集《野草》,话剧《屈原》等。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 《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D.都德,法国小说家。他的小说《最后一课》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答案 B “世家”不是表示文体。
3.(2017桂林,6,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代表作是《茶馆》和《日出》。 B.古代把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称为“牺牲”。 C.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