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王明礼(邢台学院数学系,河北邢台054001)摘要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有诸多不适。
分析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思路,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构架,优化数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学生知识体系的整体优化,以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社会需要。
关键词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The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on Mathematics Major in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WANG Ming-li(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Xingtai College,Xingtai,054001,China)Abstract:The curriculum setting in mathematics major cannot adapt to 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in curriculum setting of mathematics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explores the ideas of curriculum setting of mathematics major which adapts to the goal of training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structure for reform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optimizes teaching content of curriculum in mathematics major,adapts to students'various development,perfects students'cognitive structure,and realizes the integrative optimization of students'knowledge system,in order to meet social demands of training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mathematics major;curriculum setting;content of curricu-lum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学生形成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目前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尽管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缺少地方特色等问题。
这严重影响数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制约地方院校数学专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地方院校·98·*收稿日期2009-09-01资助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020418).作者简介王明礼(1967-)男,河北南宫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数学和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数学专业必须依据当今社会、市场、科学发展的需要,设计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能培养高素质数学专业人才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目前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全国尚无统一的标准,各学院自行设置数学专业课程,课题组对邢台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收的本科生、专接本科学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行了调查[1],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数学专业在课程结构设置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课程设置缺乏弹性数学专业有很鲜明的专业特征,即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这导致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有相对统一的培养方案,这种统一性导致课程的单一性和不可选择性,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的时间、空间,按照同一进度完成学业,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余地。
这种状况,使学生缺乏主动性与选择性,难以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落后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内容受综合性大学课程影响较深,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传统轻创新,重综合轻现代,过于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很少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深度有余,广度不足,不能适应现代科学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的趋势,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不足,不利于学生整体数学观点的建立、数学思维的形成,制约了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数学思想方法淡薄在学习专业课的目的调查中,对“掌握数学方法”的满意率仅为20%多,这说明学生虽然经过了3 4年的专业课学习,许多学生也掌握了专业知识,但并未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
因为专业课程知识量较沉重,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扩充数学文化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常常是教师讲知识自得其乐,学生却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数学知识应用较少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学生普遍认为基础理论设置偏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的讲授,只是围绕各种计算题型讲透讲细,课堂信息量小,忽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考试有用,考完试无用”,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课程评价标准单一化当前,数学专业课程评价标准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主要以知识记忆、书面考试的分数为主要标准。
这种课程评价标准不利于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利于反映数学专业的重感悟、体验、应用的学科特点,由此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数学意识、数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数学专业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主体,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构建结构合理、适应性广、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新体系,必须依照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规律性,优化整合现行专业课程的结构。
根据数学专业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以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应用能力为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新型的数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思路是:(一)合理划分课程体系模块传统的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划分有利于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但是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面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明了。
因此,依据地方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数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面来设置课程模块,建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考研课程与就业课程相结合的良性互动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二)合理分配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09·在合理控制总学分、总学时的前提下,根据各学科课程模块中课程门类多少、难度大小,本着加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数学专业教学需要的原则,合理分配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使之逐步走向合理化[2]。
(三)合理界定各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不仅应从课程模块设计上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应对其中的每一个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要求进行研究和探索,使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从总体和局部都实行优化[3]。
(四)给学生充分的选课自主权近年来,地方院校数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中等教育师资和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课程设置应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余地,开拓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学生的需要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开设课程,使学生选择课程有主动权;根据学生毕业后的意向选择课程,为考研究生学生设置相应的选修课程;为参加工作的学生设置有利于就业择业的选修课程,使层次分明,因人施教,因材授课,培养专、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按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课题组认为地方院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做如下调整,数学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知识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了专业基础,拓宽了专业口径,加大了专业信息量,培养了专业技能,再经过实践检验及调整修改,使之逐步走向合理化,体现了专业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优化传统课程,增设选修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面向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数学新的分支不断出现,数学专业课程面临着旧课程难以删减,而新课程又不得不开的问题。
为此,应突出强调和重视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及中学数学研究等课程,作为近现代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要保证必要的学时数,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教学学时数或减少某些繁难内容。
增设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如中学加入了规划、算法、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还有如社会统计、统计学原理、市场预测、保险等问题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课题。
针对这些问题,要求数学专业要开设中学课程的延续课程;另外,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在社会对学历的高要求下许多学生选择了考研,其考核内容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因此,根据地方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应设计3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一个供少数能够继续从事数学研究的学生选修,一个供多数从事中小学教学的学生选修,一个供选择以数学为基础的应用类学生选修。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实际选课,从而形成自然分流。
(二)强化实践课程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获取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广而博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强化实践教学活动:一是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相继开设了数学软件、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的基础理论课程及其配套的训练动手能力的实验,并提出把数学建模融入到数学专业课程当中,组织该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二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在教育实习前,应给学生安排见习机会,使学生通过见习、观摩去熟悉常规教学情况,在见习、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再回到学校找老师答疑解惑,然后把学到的理论知识重新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是进行专业技能训练,邀请特级教师与专家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专题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分小组或个人承担一两个小型项目,学生通过实践调研,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论文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掌握更丰富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