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桩技术交底样本

钻孔桩技术交底样本

钻孔桩技术交底一、钻孔桩施工技术交底1 场地准备施工场地或工作平台的高度应考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降水等,并高出其上0.5m〜1.0m。

施工场地应按以下不同情况进行整理:a. 场地为旱地时, 应平整场地, 清除杂物, 换除软土, 夯打密实。

钻机底座不宜直接置于不坚实的填土上, 以免产生不均匀沉陷。

b. 场地为陡坡时, 可用枕木或木架搭设坚固稳定的工作平台。

c. 场地为浅水时, 宜采用筑岛方法。

当水不深, 流速不大时, 根据技术经济比较采取截流或临时改河方案有利且不影响群众利益时, 也可改水中钻孔为旱地钻孔方案。

2 桩位测量放样根据设计所提供的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现场布置控制网并复核。

依据钻孔桩中心轴线坐标值, 用坐标法或极坐标法放样钻孔桩中心线、钻孔桩中心点等, 并打入标桩,中心线的放样误差应控制在2cm范围内。

在距桩中心约50m安全的地带设置十字形控制桩, 便于校核, 桩上标明桩号。

3 护筒埋设①护筒采用S =6〜10mm勺钢板卷制,护筒内径应比桩径稍大。

②护筒顶端高度:护筒顶高出地面0.3m,护筒顶端应高出地下水位 2.0m以上,使护筒内水头产生20kPa以上的静水压力;③护筒的埋置深度:对于粘质土不小于 1.0m〜1.5m, 对于砂类土应将护筒周围0.5m〜1.0m范围内土挖除,夯填粘质土至护筒底0.5m以下;④护筒埋设一般采用挖埋法, 即用专用钻斗挖除或人工开挖所要埋护筒的土层后, 将护筒放入其中。

埋设应准确、水平、垂直、稳固, 护筒的四周应回填粘土并夯实。

钻机导杆中心线、回旋盘中心线、护筒中心线应保持在同一直线。

护筒平面位置的偏差一般不得大于5cm, 护筒倾斜度的偏差不大于1%, 保证钻机沿着桩位垂直方向顺利工作。

4 钻机安装在陆地平整、加固处理的地面, 钻架前部孔口附近采取扩散应力措施。

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 起重滑轮缘、固定钻杆的卡孔和护筒中心三者应在一条竖直线上, 并将钻架可靠固定并经常检查校正。

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顶面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cm。

5泥浆制备泥浆选用优质粘土、膨润土造浆或钻孔自造浆, 泥浆应能达到以下主要指标:相对密度:1.05〜1.15,粘度(s): 19〜28,含砂率(%): < 4,胶体率(%): > 95,酸碱度PH: >6.5。

若采用泥浆搅拌机制浆, 则应根据钻孔桩的分布位置设置多个制浆池、储浆池及沉淀池并用循环沟槽连接。

若采用钻孔自造浆, 则在钻孔过程中经常向孔内投入粘土即可。

制浆前, 应先把粘土块尽量打碎, 使在搅拌中易于成浆, 缩短搅拌时间, 提高泥浆质量。

试验工程师负责泥浆配合比试验, 对全部钻孔桩的泥浆进行合理配备。

在钻孔桩施工过程中, 对沉淀池中沉渣及浇筑混凝土时溢出的废弃泥浆随时清理, 严防泥浆溢流, 并用汽车弃运至指定地点倾泄, 禁止就地弃渣, 污染周围环境。

6 泥浆池泥浆池要在两相邻墩台中间位置开挖, 沿线路方向从1#墩和2#墩之间开始每隔4个墩开挖一个。

泥浆池开挖尺寸以不影响施工便道、附近农田和后期基坑开挖为原则(建议开挖尺寸为10*8*2 米, 现场可根据实际地形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泥浆池要放坡开挖, 按照规范要求: 泥浆池边缘无荷载按照1: 1 放坡开挖; 泥浆池边缘有静载按照1: 1.25 放坡开挖; 泥浆池边缘有动载按照1: 1.5 放坡开挖。

泥浆池开挖完毕后要做安全防护措施。

用做脚手架用钢管做立杆, 在泥浆池上口边缘向外侧1 米的位置按照4 米的间距布置围绕泥浆池布置一圈。

横杆也用脚手架钢管制作, 与立杆连接,垂直间距30-50cm一圈布置。

防护栏高度不小于1.2米。

防护栏杆全部刷红白相间油漆作为警戒,红、白油漆长均为20cm一道。

最后在栏杆外侧张挂安全防护网。

防护网应满足强度要求,孔眼尺寸不能大于1cm防护网用绑扎丝与防护栏杆连接,防护网下端用粘土压实。

在泥浆池醒目位置布置安全警示牌一处, 警示牌白底红字, 上写”泥浆池危险, 请勿靠近” 之类的醒目警示语。

7 钻孔选用配备了重型机锁钻杆的旋挖钻机钻孔, 确保在密实地层的施工效率。

成孔前检查钻头保径装置, 钻头直径、钻头磨损情况, 施工过程对钻头磨损超标的及时更换。

旋挖钻机钻孔取土时, 依靠钻杆和钻头自重切入土层, 斜向斗齿在钻斗回转时切下土块向斗内推进完成钻取土, 遇到硬土时, 自重力不足以使斗齿切入土层, 此时经过液压油缸对钻杆加压, 强行将斗齿切入土中完成取土。

根据屏显深度, 待钻筒内钻渣填满后, 反转后即可关闭进渣口, 由起重机提升钻杆钻斗至地面, 拉动钻斗上的开关及打开底门, 钻斗内的土自动排出。

卸土完毕关好斗门, 再进行下一斗的挖掘。

利用自卸汽车将钻渣运至弃渣场。

钻进过程中采用静态泥浆护壁取土工艺, 在出渣同时继续向孔内注浆或注水, 确保孔内浆面始终高于护筒底脚0.5m 以上。

在旋挖钻机钻孔过程中, 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旋挖钻机成孔的垂直度。

钻进时, 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 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 以确保按施工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 设专职记录员记录成孔过程的各种参数, 如加钻杆、钻进深度、地质特征、机械设备损坏、障碍物等情况。

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 要测量机上余尺, 并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查确认钻孔合格后, 方可进行清孔。

8 清孔钻孔到设计孔深后, 将清底钻头放入孔底, 捞去沉渣, 并测试泥浆指标, 发现超标, 经过换浆调整, 使泥浆指标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清孔采用气举法。

清孔结束, 自检合格后与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孔深测量, 作为浇注前测沉淤的依据。

清孔时孔内泥浆面应不低于孔口下 1.0m,且高出地下水位1.5〜2.0m以上。

另外须随时注意护筒口泥浆(水)面标高, 如果逐渐往下降落时, 须立即用水泵补水入护筒, 以免因水头不够而发生坍孔事故。

遇到水面突然下沉时, 应及时报监理工程师。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清底, 孔底沉渣应清除干净, 对于摩擦桩沉渣厚度应不超过20cm,柱桩沉渣厚度不超过5cm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9 成孔检查钻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及终孔后以及灌注混凝土前, 均需对钻孔进行阶段性的成孔质量检查。

在钻孔的钻进过程中, 可采用笼式测孔器直接丈量, 在灌注混凝土前主要检查沉淀层厚度。

各种成孔检验项目的检测方法、数值、频率等都必须满足现行的技术规范及其它法定标准的要求。

孔深和孔底沉渣普遍采用标准测锤检测。

测锤一般采用锥形锤,锤底直径13cm- 15cm,高20cm~22cm,质量4kg〜6kg。

下沉至孔底,确认达到设计孔底后,停钻并进行清孔。

孔径检测是在桩孔成孔后、下入钢筋笼前进行的, 是根据设计桩径制做笼式井径器入孔检测。

笼式井径器用①8和①12的钢筋制做,其外径等于钻孔的设计孔径,长度等于孔径的4〜6 倍。

其长度与孔径的比值选择, 应根据钻机的性能及土层的具体情况而定。

检测时, 将井径器吊起, 使笼的中心、孔的中心与起吊钢绳保持一致, 慢慢放入孔内, 上下通畅无阻表明孔径大于给定的笼径; 若中途遇阻则有可能在遇阻部位有缩径或孔斜现象, 应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沉淀土厚度的检测方法:a. 取样盒检测法这是较为通行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在清孔后用取样盒(即开口铁盒)吊到孔底, 待到灌注混凝土前取出, 测量沉淀在盒内的渣土厚度。

清孔后的泥浆指标, 钻头钻孔时1. 泥浆比重可为w 1.1。

2. 黏度: 入孔泥浆黏度, 一般地层为17-20S。

含砂率: 新制泥浆不宜大于2%。

胶体率: 不应小于95%。

PH值:大于6.5b. 测锤法测锤法是惯用的简单方法。

使用测量水下混凝土灌注高(深)度的测锤, 慢慢地沉入孔内,凭人的手感探测沉渣顶面的位置, 其施工孔深和测量孔深之差, 即为沉淀土厚度。

10 钢筋笼制作、安装钢筋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并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钢筋外观要求无裂纹、起皮、锈坑、死弯及油污等。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外观检查合格后每批应按要求抽取试样,分别作拉、弯复查试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取样,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钻孔桩的钢筋笼在预制场地分段制作,运输到各工点焊接,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d为钢筋直径),焊接工要持证上岗,焊接前要进行试焊、代表焊。

钢筋笼制作可采用支架成型法:支架由固定的和活动的两部分组成。

用3cm-4cm厚的木板,按骨架的设计尺寸,做成半圆的固定支架。

在它的周围边缘,按主筋位置凿出支托主筋的凹槽。

固定支架用两根4cm X10cm的支柱固定于地面。

它的上方有一半圆活动支架,是用3cm-4cm厚的木板若干条(条数按支托主筋根数决定)钉于下端向外倾斜的两根木条上做成。

活动支架各木条的两端也按主筋位置凿成凹槽。

活动支架的斜木条下端用螺栓固定于固定支架。

这样,上下两个半圆支架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同心圆形支架。

按骨架的长度,每隔2.0m左右设支架一个。

各支架应互相平行,圆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

制作时,把主筋逐根放入凹槽。

然后将箍筋按设计位置放在骨架外围,弯绕成圆箍,并与主筋点焊连接。

焊好箍筋后,把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的连接螺栓拆除,从骨架两端抽出活动支架,整个骨架就能够从固定支架上取下。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1钢筋骨架的运输和起吊就位(1)骨架存放与运输支架1. 主钢筋2横木条;3.竖向木条;4.支柱;5.固定支架;6.铁钉;7.螺栓;8.箍筋制好后的钢筋骨架必须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

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木方,以免粘上泥土。

在骨架每个节段上都要挂上标志牌,写明墩号、桩号、节号等。

存放骨架还要注意防雨、防潮,不宜过多。

骨架的运输总的要求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运输,都不得使骨架变形。

⑵骨架的起吊和就位钢筋骨架可利用汽车吊起吊。

采用分节起吊,焊接后下下放。

为了保证骨架起吊时不变形,宜用两点吊。

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

骨架最上端定位,必须由测定的孔口标高来计算定位筋的长度,并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

然后在定位钢筋骨架顶端的顶吊圈下面插入两根平行的工字钢或槽钢,将整个定位骨架支托于护筒顶端。

骨架就位焊接完毕后,还要核对在每节骨架入孔解下的标志牌,防止漏掉或接错骨架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详细检测钢筋骨架的底面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偏差不得大于土50mm 当灌注完毕的混凝土开始初凝时, 即要割断定位骨架竖向筋, 使钢筋笼不影响混凝土的收缩, 避免钢筋混凝土的粘结力受损失。

( 3) 为了尽量缩短钢筋的安装时间, 减少孔内沉淀, 应安排多人进行焊接。

12 声测管安装声测管绑扎在钢筋笼内侧牢固, 三根安放位置在笼内分布为平均120 度布置。

声测管安放时, 尽量保证测管垂直, 而且间距相等, 不可出现较大的弯曲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