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高中生英语阅读doc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高中生英语阅读doc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高中生英语阅读篇一:《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幸福指数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初稿《提升高中生英语阅读幸福指数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初稿(XX-12-26 15:21:24)转载课题研究▼标签:篇二:中学生英语报刊阅读课题实验开题报告中学生英语报刊阅读课题实验开题报告四川省绵阳中学英语课题组顾翔罗红莲一、实验背景1、理论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而且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近年来,高考英语卷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主要特点是:A) 侧重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的考查,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B) 注重语篇分析水平、合理判断能力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C) 读速要求大大提高,阅读词汇量逐年增加。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以高XX级29、30两个班共计109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109份,收回109份。

这两个班都是理科实验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他们对于英语阅读的反映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水平。

他们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所收回的这些问卷来看,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课堂(占56.88%),其次是通过报刊(占45.87%)和因特网、电视(占35.78%)。

很少有学生课外阅读过身边的与学校英语学习不相干的英语资料(31.19%),他们所读的英语资料不外乎是教材或者是课文的一些配套材料,而那些材料多半是一些过时的、仅为考试而设计的,趣味性、时效性不是很强。

比如学生想了解目前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话题、新闻背景(如SARS、伊拉克战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禽流感等等),或是想了解世界各地的说英语国家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影视明星、体坛明星的情况,他们平常所读的那些材料基本上就没有提供。

二、实验的目的激发兴趣、扩大视野、提高能力“报刊阅读”形式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实验,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由于词汇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广泛。

他们不愿意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阅读教学,而对每天做不完的阅读理解题又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

他们希望能通过一种轻松愉快的、新颖的课外阅读形式去涉猎更多的实用英语,学习各类题材的英语文章。

而《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等英文报纸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

其特点之一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融知识性与实用性为一体(从内容上来看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科技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原版读物、分析推理等等。

可以肯定它运用的语言涵盖了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特点之二是:文字难易度适中,即使学生碰到生词、术语或难句,文章中也配有一定的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且,文章的篇幅长短灵活;特点之三是:该报能很好地把握时代气息,精心选材,紧扣学生心理和阅读兴趣;特点之四是:该报图文并茂,色彩多样。

不仅能使学生获取必要的语言知识,而且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享受。

所有这些都是现成的教科书无法比拟的。

为了推动中学英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我们决定开设报刊阅读课,指导学生实施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促进其综合阅读能力。

三、实验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基于英语报刊自身语言及文本形式新颖灵活,丰富变化的特点,它能全面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而当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必将有很大提高,这又必将反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英语学习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古人云,施教之法,贵在启导。

所以我们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教师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尽力通过诱导、疏导、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他们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能力。

四、实验准备1、2、3、思想动员和宣传工作4、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英语报刊阅读实验前问卷调查1、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哪些?A.课堂B. 报刊杂志C.因特网、电视D.课外书本阅读2、读过英语报刊是A.China DailyB.The 21-Century EnglishC.Shanghai Students’ English PostD.The English LeraningE.The English Weekly3、你阅读时口里念念有词A.经常B. 有时C.不会4、你阅读时用你的手或笔指着阅读的材料A.经常B. 有时C.不会5、你阅读时遇到生词就紧张害怕A.经常B. 有时C.不会6、你阅读时根据文体和内容调整阅读方式和速度A.经常B. 有时C.不会7、你阅读时能做到从全局着手注意细枝末节A.经常B. 有时C.不会8、你阅读时回头去阅读刚读过的词组和句子A.经常B. 有时C.不会9、阅读时一字一字地读,读一篇文章后不知作者所云A.经常B. 有时C.不会10、你阅读过身边的与你学校英语学习不相干英语资料A.是B.无C.一点点11、你是否已感受到了英语阅读对你英语学习和考试的影响A.是B.无C.一点点12、你记得你曾经读过的英语文章的内容吗?A.是B.无C.一点点13、你想努力在英语阅读方面有所改变A.是B.无所谓C.不会项目比率 ABCDE获取信息的方式 56.8845.8735.7827.52阅读过英语报刊 5.50 93.58 0.003.67 22.02阅读时念念有词 22.0248.62 29.36指着阅读的习惯 15.6031.19 53.21遇生词紧张害怕 11.0151.38 36.70阅读方式和速度 45.8744.95 8.26从整体理解内容 22.0256.88 21.10回头重复阅读 33.0351.38 15.60一字一字地读 11.9363.30 24.77不相干英语资料 31.1917.43 51.38阅读与学习考试 68.8110.09 21.10记住文章的内容 31.1911.01 57.80改变阅读方法 95.41 4.59 0.00从问卷来看,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课堂(占56.88%),其次是通过报刊(占45.87%)和因特网、电视(占35.78%)。

很少有学生课外阅读过身边的与学校英语学习不相干的英语资料(31.19%),他们所读的英语资料不外乎是教材或者是课文的一些配套材料,而那些材料多半是一些过时的、仅为考试而设计的,趣味性、时效性不是很强。

比如学生想了解目前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话题、新闻背景(如SARS、伊拉克战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禽流感等等),或是想了解世界各地的说英语国家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影视明星、体坛明星的情况,他们平常所读的那些材料基本上就没有提供。

5、6、五、实验过程在报刊阅读实验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实验原则来进行教学,主要体现在“四导”导趣----导疑----导思----导创1、导趣----激发动机、强化兴趣报刊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等特点,其涉及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在报刊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所读的文章课前进行选择。

选择适合学生读,且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具体内容分类如下: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类;文化、教育类;体育赛事、明星人物类;时事、新闻报导类;幽默故事类。

每个大类又包含各种不同的小题材,如:时事、新闻报导类中就有关于电脑发展情况、电脑巨人盖茨、坠机、联合国会费、三峡工程、希望工程、国际热点新闻、国际投资、亚运会等等。

选择学生喜爱的文章能够使他们在兴趣和爱好中主动地去阅读并从中获得信息。

阅读之前的热身步骤必不可少,因为这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兴趣的重要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其取得的点滴长进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创新兴趣。

2、导疑----学为主体、诱导质疑既然是报刊阅读课,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应交给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和进行相应的活动,如分组讨论,辩论等,同时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生词和很难理解的句子,要求学生自己动脑,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和理解,努力做到四个提倡: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提倡学生上台、提倡问题上墙(把阅读文章当中的疑难问题和有不懂的句子写在纸上,贴到墙报的质疑栏中)。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提问,并以学生的问题为突破口,创造性的引导、诱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促使学生勇于发现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

正确的思维策略是顺利实施英语教学的保障之一。

报刊阅读课的传统做法往往是要么忽略学生对语言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要么就是由教师进行灌输。

前者使学生的阅读在无明确目的、无背景知识及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很难对阅读材料达到深层的理解和把握。

而后者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我们的尝试是将读前准备放到有一定交际性质的课堂活动中进行。

针对文章的难度,或是作有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或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或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或是布置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以上活动的开展都不是单一和不变的,而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并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事实证明,这样进行授课可以使学生兴奋起来,精力也很投入,即使文章长一些,读起来也不会觉得乏味。

阅读教学的交际化需要从阅读目的、理解深度和理解方式诸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应尽可能根据各种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各种阅读技能。

如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要求学生根据新闻标题,用查读的方法快速从语言材料中查找到新闻的主要内容(如来源、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人物、数据等)。

这种阅读需要学生直接准确地查获所需的信息,信息查找完毕,阅读理解过程也就基本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