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之设计美
本课内容目录
• 设计美的特点 • 设计美的理想 • 设计美的境界
◎本章的教学目的:
了解设计美学的特点、设计美的理想、设 计美的境界,掌握其基本原理与规律,培 养设计师自身素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美的特点 难点:设计美的境界
第三章
设计美
第一节 设计美的特点 一、对“设计美” 的理解 设计美指经过艺术设计物化在设计品(产品)上的美。 二、设计美的特点 1、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设计美这种形态之美一般都是由多种美的 种类构成,是各种美的整合体。 形成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在于: 审美对象的丰富性和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迪 拜 钻 戒 旅 馆
迪 拜 棕 榈 岛
现 代 建
筑
湖
州 太
湖
喜 来 登 大 酒 店
1)移情法,是指设计师将自己的感情注入产品形态,使 自己的主观感情与造型物的客观形体具有一致的意境。
2)夸张法,则是对造型物进行典型性格的夸张,创造出
形态的动态视觉效果,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振动。
在设计中赋予产品以美的境界,则是给产品注入了生 命力,增强了感染力,从而使人在加深对产品形态的 认识和理解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夸张在造型设计中的体现
意境在产品形态上的体现
具有鸡蛋美感造型的椅子
6、设计美的境界为什么可以引起强烈的美感
1)设计品中具有生动的形象性
2)设计品中包含设计师的情感 3)设计品中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4)设计品中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思考题:
1、简述设计美的特点、理想、意境以及目标消费群。
中
烛 火
大
厦
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境界之美
现代进景观设计境界之美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境界之美
平面设计境界之美
封面设计境界之美
服装设计境界之美
服装设计境界之美
美国著名法裔设计师雷蒙德.罗维设计的可口可乐境界之美
四、设计美的境界高低和文化层次的高低紧密相
关,一般文化分为三个高低层次:
1)文化情调: 2)文化心理: 3)文化精神:
雅 莹 服 装 品 牌
二、设计美的“和谐” 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1)宜人原则:满足人的需求,使人成为人。
2)生态原则: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0世纪60年代,维克多.巴巴尼克在其《为真实世界的设 计》一书中提出设计的目的之一是:“设计应该为保护我 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服装面料、款式、色彩、环保、舒适给儿童带来宜人的效果
1)生理需要---空气 水 食物 住所 2)安全需要---安全 保障 有序和可知
3)社会需要---爱 关怀 归属
4)尊重需要---自我尊重 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成就 个性 乐观 丰富 幽默 休闲
•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揭示:
•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在满足低级层面的基础上,
才能向上一级需要发展,呈现从低级向高级逐渐的发
展过程。
• 启示:
• 作为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前应对市场、消费对象进行 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
2、社会性 1)社会性是指设计美具有大众、广泛的受益群,设计
美感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设计要有目标消费群,目标消费群是指具有特定心理、
生理、特征、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消费需求有共同性的
一类人。 目标消费群对美感的需求也有趋同性,设计师以美感的普 遍性作为理论基础,去创造富有社会性的设计美感。
三、设计美的境界
艺术设计是一种物质行为,具有功利性,它的境界是
靠对功利性的超越来实现的。具体讲靠设计形态之美 所引发观赏者的情感所形成的。
美对于人类的吸引不只在于它的感性形式,更多的是 要将人引向那悠远、深邃的快乐彼岸,这一过程也正 是人们追寻的一种精神境界。迪ຫໍສະໝຸດ 拜风 帆 大 酒 店
迪 拜 风
• 2)设计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设计美感具有规律性 和一定的可预测性。
• 规律性是指目标消费群在一定时期表现为审美的
趋同一致,有一定规律性。
• 可预测性是指这种审美规律是可以通过市场调查、
研究,找到其规律,进行先期设计与生产。
3、功利性
设计美的功利性是指设计对象对他人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产品,是无意义的。
艺术美与设计美从本质上看,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有 没有物质实用性,即功利性。
艺术设计中的功利性比艺术中的功利性表现得更多,更集
中,更典型,设计美要超越它的功利性而达到审美的境界。
4、文化性
设计美文化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指设计美是艺术设计下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 后的产物。 二指设计美是对人类文化的新贡献,同时又是促成人类文化不断生成、
文化精神是构成设计美最高境界的核心层。凡是能在 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一种独有的、深刻的文化精神的作 品,就可以说是达到最高境界设计。
五、如何在设计中营造美的境界
1、加强设计师自身文化修养,使其艺术修养、审美能力
等不断的提升。 2、在设计中,通过形态、材料、色彩、肌理等因素,运 用一定方法与手段使设计品在具有功能性的同时具有审 美想象与共鸣。 营造设计美的方法:
2、简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设计美境界的高低与文化层次的高低紧密相关,文
化的三个不同高低层次是指哪三个方面?
艺审美的一个标准。
“境界”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是主体情意与客观
物象相熔铸的结果。又是心与物、情与境的统一。
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之美 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王维《相思 》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却难于表达。此诗的妙处, 全在于托红豆,寄相思,象征比拟,言近旨远,风 神摇曳,情思缠绵。故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具 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审美主体需求的复杂性
人作为审美主体,不但具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
还有精神上的需求。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年龄不
同、性别不同、教养不同、宗教信用不同、时代
不同、环境不同等等,对设计的产品、设计的内 容、设计的风格、设计的尺度等都有不同的需求 和指定。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 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 提出人类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 “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1)审美对象的丰富性
体现在艺术设计形态中的设计美范围非常之大,扩展到
人、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今天的生活一步也离 不开设计,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把钥匙,都是设计下 的产物。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与设计密切相联。即 使是单一的设计对象,也具有美感的丰富性。 如黑幕 下荧光广告中的设计美不但包含内容性、思想性之美, 还包含有科技之美,喻含着社会的祥和与安宁之美等。
过度的月饼包装
“生态原则”在艺术设计中首先体现为对材料资源 的保护。它要求人们控制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充 分利用可回收材料,积极开发利用无污染的合成
材料,从而通过材料生态化促进设计生态化。
循环利用资源进行环境设计
第三节、设计美的境界
一、对“境界”的理解
“境界”一词来源于中国美学,它是中国传统文
发展的动因。
设计美的多元性决定艺术设计对文化的吸纳是全面的而非单一的。 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民族宗教,风俗习惯在设计中出现时要注意。
第二节
设计美的理想
一、设计美的理想
“美在和谐”。和谐是人类一直追求的审美境界。 设计美的理想是和谐,是设计师通过设计品使人、 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很好体现在产品中,使消 费者在设计品的消费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