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发展分析

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发展分析

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发展分析华山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国家级5A级景区。

但景区存在产品缺乏特色,资源浪费严重,管理混乱等问题。

以华山手工艺品行业为例,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应突出行业特色,促进产业链本土化;挖掘当地民俗,建设特色行业圈;注重外来文化的吸收利用,实现行业内的分工、合作共生;利用景点的集群效应,扩大客源市场;发展特色工艺,提高知名度,通过整合实现全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标签:华山;手工艺品行业;创新;产业链本土化和共生化;可持续发展文章編号:1672-3198(2013)15-0085-021 华山旅游客源调查为了了解华山景区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情况,我们对华山客源构成进行了简单的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问卷合格率为79.6%。

回收问卷数基本满足调查分析所需要的样本数。

1.1 调查的背景及意义华山地处关中平原,具有自然天成的奇险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历史积淀,华山全新的山庙一体化的管理机构和运行体制,为旅游纪念品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也带来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手工艺品行业不仅可以为手工艺人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传承和发扬内涵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华山景区独特的旅游产业文化,也可成为当地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给当地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契机,使其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发现并克服现存的问题及不足,完善行业的发展经营体制。

手工艺品行业有望成为华山旅游业又一热点,成为旅游业创收和发展的重要部分。

1.2 调查结果分析按“游客性别构成”划分,在接受调查的398人中,男性有202人,占总人数的50.8%;女性有196人,占49.2%。

这个结果不同于一般山岳类景区男性游客接近女性两倍的状况,这与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变化及不同性别的旅游偏好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华山香客的增多有关。

按“游客年龄构成”划分,18岁以下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6.28%;18-25岁的共有19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0%;25-35岁的有104人,占总人数的26.13%;35-45岁的有42人,占总人数的10.55%;45岁以上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7.04%。

出游游客年龄结构以青年为主。

按“个人月收入构成”划分,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有166人,占总人数的41.71%;月收入在1500到3000元之间的有147人,占总人数的36.93%;月收入在3000到5000元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15.08%;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6.28%。

这充分说明了华山游客从收入来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2人;高中程度的有97人;大学程度的有241人;研究生及以上的有8人。

明显可以看出华山景区客源以大学生为主,这一结论与客源年龄等的调查结果相符。

针对问题“您所知道的华山手工艺品有哪些”,有306人选择了开光玉器、皮影、华山神斧、桃木剑;有112人选择了华山平安袋、华山石;仅有26人选择了华山根雕、华山手织袋。

针对问题“您觉得华山手工艺品存在的问题”,有288人选择了“设计粗糙、缺乏特色”;有296人选择了“产品种类单一、质量差异大”;有247人选择了“宣传不到位、开发力度不够”;有120人选择了“产品市场混乱、管理不足”;“其他意见”多填写:希望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策略,开发新产品等。

2 问题及对策2.1 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手工艺品设计方面:产品种类单一,外形设计缺乏特色,分类不明、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没有市场份额较大支柱产品。

在投资方面:投资分散,多为小规模家庭式经营,资金不足,景区手工艺品多为做工粗糙的廉价产品,经营回报低,经济效益差。

在产品制作方面:手工艺技法杂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差异大,没有大型的专业化生产场所。

在经营管理方面:行业内资源配置不均匀,市场准入原则过于宽松,景区管理混乱导致行业内不良竞争现象频频出现。

在行业监督管理方面:文化保护意识不足,没有明确的经营资格审查制度,未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市场竞争法律法规欠缺。

总之,受管理不足的影响,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市场意识淡薄,投资分散,行业普遍未形成规模化、整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此类问题成为了阻碍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解决对策本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参考华山旅游官方网站的数据资料,借鉴其他景区景点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以上关于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1)准确定位,突出产品的“华山特色”。

华山是中国四大道家名山之一,当地应注重对道文化的宣传,突出玉泉院的道教特色,将华山开光佛像、平安带等富有宗教色彩的手工艺品发展成华山景区手工艺品的主流行业,使其带动华山景区的经济发展;华山应利用“奇险天下第一山”这一品牌效应,结合华山形象代言人王石珠峰探险的经历,采用华山木雕、石刻工艺,由景区牵头,制作华山景点微缩模型,纳入华山特色纪念品,这样既实现了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的发展,提高了景区的经济收益,同时也是一种宣传手段。

“沉香劈山救母”、“华山论剑”等传说也为华山神斧、华山桃木剑、华山石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2)确立“多元化”发展方针,充分利用景区景点的集群优势,提高产品吸引力。

旅游景区“产业链本土化”是利用本地原材料和人力等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优化配置相关产业,自产自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此最大限度地使旅游收益留在本地,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华山景区内有西岳庙等古代建筑群,仙峪、瓮峪等小型峡谷景观,这些资源均可与华山微缩景观结合,细化制作工艺,形成华山特色的景观复制品行业。

景区应合理组合,增加华山人文旅游项目,从而给旅游纪念品行业提供发展机遇。

把华山石刻、根雕、手工编织、平安带等特色的手工艺品技艺有机结合,将各类资源连成一体,带动各个行业的共同发展,为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整体性和产业链的形成奠定基础。

(3)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丰富旅游纪念品形象内涵。

2006年5月,华阴老腔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双泉素鼓、社火、芯子、狮子、龙灯、血故事、旱船、秋千等具有鲜明华阴特色的艺术文化习俗,均是华山有待发掘的潜在旅游资源,华山景区可以发掘人文艺术资源的巨大魅力,将其作为景区手工艺品设计灵感的来源,增加手工藝品的艺术形象,使这些传统工艺得以继承和发展,作为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的根基和新兴行业的辅助和保障,成为华山旅游纪念品行业新的增长点。

(4)规范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服务,增强手工艺品行业的发展向心力。

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快乐与和谐的一种体验和经历,这也是旅游营销需要的本质的东西。

因此景区应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从业人员对行业的忠诚度和认可度;创立专业的设计、制作团队,实现行业的高度专业化;建立健全景区文化,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对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积极开展区域间合作,扩大区域内合作。

应实现产业共生与区域共生相结合。

分工共生,客观正确的对待外来文化,使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保持相对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合作共生,结合区域内城市和乡村的优势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华山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华山景区与同类景区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了可能,山岳类资源的互补、文化资源的差异性、民俗传统的区别都可以成为景区开展合作的着手点,作为华山旅游业的衍生行业,区域间合作扩大了手工艺品行业的客源市场,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积极应对挑战,不断调整发展策略,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6)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手工艺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企业谋求生存的灵魂,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长期依靠低层次的产品维持市场,使得“华山特色手工艺品”仅仅成为一句宣传口号,严重影响了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自主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的产品创新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充分发掘华山景区的特色文化,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展示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同时管理创新也是行业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

(7)协调旅游景区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在旅游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是企业进入旅游市场的审查者,是旅游行业内部利益的协调者,是旅游行业内部联合营销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受益者。

华山景区管理者要与政府同心同力,切实了解现存的问题和阻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利用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在景区手工艺品行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与政府互利共赢。

3 结论华山景区管理团队要善于抓住机会,以发展旅游业带动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华山景区的各项资源优势,开展区域间合作,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建立行业自主品牌,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促进华山景区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的发展完善是长期性的巨大工程,需要行业内从业人员将行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参与行业内与行业间的各项学习交流活动;需要景区内相关部门机构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更需要政府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帮助。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在华山景区快速向“大华山”品牌迈进的背景下,华山景区手工艺品行业必将加快发展前进的步伐,完成自主品牌的建设,完善行业的发展模式,成为华山景区旅游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1]邵琪伟.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2]刘锋.旅游景区营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3]陈世清.再生型经济:从优化配置到优化再生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4]中国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EB/OL].htt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