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技术方案

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技术方案

房屋安全管理动态监测实施方案杭州蛟驰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2月6日目录一、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1.1 房屋倒塌事故频发 (4)1.1.2 房屋倒塌事故原因 (4)1.2 既有建筑物房屋倒塌事故预防措施 (5)二、房屋变形动态监测安全管理系统简介 (6)2.1 系统模式 (6)2.2 房屋安全前期调查 (7)2.3 房屋变形移动巡检、实时监测实施方案设计 (7)2.3.1 移动巡检方案设计 (7)2.3.2 实时监测方案设计 (7)2.4 专家移动巡检系统 (7)2.5 房屋变形监测及巡检数据分析预警 (7)2.6 房屋安全管理平台 (7)三、房屋变形移动巡检设计 (8)3.1 设计依据 (8)3.2 设计方案 (8)3.3 平台功能 (9)3.3.1 任务管理 (9)3.3.2 人员管理 (10)3.3.3 综合管理 (10)3.4 移动端功能 (11)3.5 移动巡查内容 (13)3.5.1 房屋户外检查 (13)3.5.2 房屋入户检查 (13)3.5.3 房屋上部结构倾斜变形观测 (14)3.5.4 房屋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观测 (15)3.5.5 房屋主要结构裂缝开展观测 (15)3.6 移动巡查频率 (15)四、房屋变形动态监测设计 (16)4.1 设计依据 (16)4.2 设备选型 (16)4.3 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17)4.4 仪器设备部署原则 (18)五、房屋变形动态监测预警 (19)六、监测报告 (19)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1.1 房屋倒塌事故频发房屋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生命和财产安全。

由于历史原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房子结构设计水准和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房屋本身的老化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暴力拆改、违规加建以及台风、腐蚀等情况,使房屋安全性逐年降低。

近年来多个城市出现了构建筑物裂缝、倾斜、倒塌事故,且日趋严重,仅2015年1月至7月,楼房坍塌事故有80多起(数据来源于《2015年家居安全事件汇总报告》)。

围绕《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29 号和《城镇房屋结构安全排查技术要点(试行)》建质函(2015)70 号和国家相关标准,住建部编制了《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技术指南》,对全面实施房屋安全管理动态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1.1.2 房屋倒塌事故原因既有房屋倒塌事故大多数是由于地基基础和承重结构的承载力或稳定性不足而造成的。

有的是由于施工质量低劣、施工工艺或者施工顺序错误而造成的,也有是使用管理不当等其他原因造成的。

下面对部分倒塌事故主要原因作简要分析:(1)房屋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整体失稳或变形过大造成倒塌;地基承载能力不足较多见的是地基应力超过极限承载力,土地往往出现剪切破坏、地基基础旁侧土隆起、建筑倾斜或倒塌。

整体失稳主要是指房屋建造在古老滑坡区或施工过程中引起新的滑坡,造成建筑物整体滑塌事故。

地基变形过大主要是指不均匀沉降在上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而造成建筑结构损坏,甚至倒塌。

上述这三类原因造成的倒塌事故颇多,而最常见的是由于未进行地质勘测就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2)柱、墙等垂直结构破坏或失稳造成建筑物倒塌;1)砖柱、墙设计截面太小,砖柱、砖垛、承重空斗墙、窗间墙首先破坏,造成建筑物整体倒塌。

其中有的由于私自加层改造致使截面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安全系数较低。

2)结构设计计算方案不合理。

如有些砌体房屋开间较大,抗震横墙间距较大、层高较高,砖柱、砖墙可能因设计不合理,导致承载力严重不足而倒塌。

部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房屋因连接构造不当、整体性构造不足,会产生较大的次应力而倒塌。

3)施工质量低劣导致柱、墙承载能力不足。

从不少倒塌事故现场看,大多数砖呈散状,砖柱、砖墙往往是沿着内外包心或通缝的部位破坏的,砌筑砂浆强度太低,砂浆饱满度差,砌筑方法不良造成上下通缝,包心砌筑。

另外在柱、墙上乱打洞或开槽,致使过多地削弱砌体截面面积。

(3)梁、板结构破坏倒塌;1)钢筋混凝土大梁破坏。

因由缺乏结构计算经验的设计人员设计施工图纸,或施工过程中未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导致混凝土大梁构件截面尺寸或钢筋配置不满足承载能力要求,进而导致构件受荷破坏。

2)钢筋混凝土楼板破坏。

由于装修施工人员缺乏结安全基本知识,盲目蛮干,再加上楼板本身质量低劣,在装修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楼板上超载堆放材料与构件,结果造成楼板断裂倒塌。

(4)悬挑结构破坏悬挑结构倒塌基本类型有两类,一是悬挑结构整体倾覆倒塌,二是沿悬臂梁或板的根部断裂。

主要由于增加悬挑结构端部荷载,如增加广告牌、门楼出新增加荷载等。

(5)屋架、屋盖倒塌屋架、屋盖倒塌原因主要有设计计算不当、未考虑恶劣天气的雪荷载和风荷载影响,另外支撑设置不当,甚至不设置支撑、屋架制作工艺较差、材质不良等。

1.2既有建筑物房屋倒塌事故预防措施一般房屋在倒塌之前可能会有一些预兆,例如,宁波徐戎三村2幢倒塌之前先是凌晨楼道信报箱整个掉落,早上醒来后,发现楼梯和墙壁出现裂缝,之后不久,有住户的空调外机掉落;诸暨倒楼之前,居民可以看到房屋裂缝宽度明显变宽;贵州遵义市汇川区高桥镇鱼芽社区一栋7层居民楼倒塌前居民发现房间一侧的墙壁有裂缝,而且墙面的石灰在掉,接着墙壁的裂缝面积开始变大了,而且还有‘咔’‘咔’‘咔’声音,人员疏散半个小时后房屋倒塌。

因此,有必要对房屋实施安全动态观测和安全管理,动态采集房屋沉降、倾斜、裂缝和结构破坏等数据,及时发现结构存在的安全隐患以采取相应处置措施、保障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减少或避免人员与财产损失。

事故预防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对房屋进行安全性鉴定,查明房屋目前存在的主要结构缺陷、变形和危险点,对房屋的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对房屋的损伤趋势和适修性进行评估;(2)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

实现房屋安全管理的网络信息化,部署房屋安全管理平台;(3)部署专家巡检系统,定期对房屋进行安全巡检,跟踪房屋的变形情况,及时处置巡检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4)部署房屋安全动态监测预警系统,设置分级预警机制,对监测或巡检过程中发现的结构变形进行分析,当变形超过预警阈值后向系统发送预警;(5)建立房屋安全监控中心,实时了解所管辖区域房屋的变形情况,当发现有预警情况出现时,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6)对监测或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结构缺陷进行适当维修加固,避免房屋结构安全的进一步恶化。

二、房屋安全动态监测安全管理系统简介2.1 系统模式蛟驰科技通过移动巡检、智能硬件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三个管理闭环实现对房屋的安全管理。

移动巡检:采用云技术与移动应用相融合,将精细化数据采集溶入复杂的现场工作中,实现信息沟通互动,大大减少巡检的工作负载,使工作变得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

智能监测:运用智能硬件实时监测房屋变形信息,实现全天候7X24小时监测。

大数据分析: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建立房屋多维度的变形模型,结合其它动态信息分析房屋生命周期内的变化,并进行有效安全预警。

房屋变形动态观测安全管理的三个管理闭环从前期的房屋安全排查、实时监测方案设计、部署实施、移动巡检到房屋安全管理平台建立、监测数据分析是一个紧密相关的整体。

2.2 房屋安全前期调查房屋安全前期调查是指由有资质的公司派遣专业结构人员到现场对房屋结构的损坏情况或可能存在的隐患情况进行调查,并搜集相关检测鉴定资料。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房屋结构整体性检查,外表检查,内部结构体系拆改、改造情况检查,承重构件裂缝开展情况检查,房屋倾斜及地基不均匀沉降情况检查等。

检查过程中详细记录,并拍取相应图像资料,并出具调查报告。

2.3 房屋变形移动巡检、实时监测实施方案设计2.3.1 移动巡检方案设计房屋变形移动巡检方案设计是指根据该房屋的检测鉴定结果或安全排查综合评定等级结合结构人员现场调查情况,制定该房屋的人工巡查工作内容,作业标准,巡查频率。

2.3.2 实时监测方案设计房屋实时监测实施方案设计是指根据该房屋的检测鉴定结果或安全排查综合评定等级结合结构人员现场调查情况,确定房屋的主要危险点或隐患点,从而确定需要实时监测的内容(如裂缝监测、倾斜监测、地基不均匀沉降监测、构件变形监测等)和所需设备,以及设备的部署位置,数据采集频率,数据上传、处理、展示方式等。

2.4 专家移动巡检系统蛟驰移动巡检运用移动技术与云平台结合的方式,辅助人工巡检过程,重点解决信息采集、共享、跟踪的便利性,减轻管理的厚度。

通过云同步多维媒体信息,实现了指挥中心与现场人员的实时交互,操作指令与响应处置的无缝对接。

系统主要由“云平台”和“移动应用”组成,功能包括:房屋信息、巡检人员信息、任务分配、任务生成、移动端任务提醒、现场多媒体信息采集,信息上传,问题上报,问题处理,绩效报表等。

2.5 房屋变形监测及巡检数据分析预警根据监测和巡检数据设置分级预警机制,对房屋单点的变形、整体变形趋势以及移动巡检发现的问题视情况发送预警。

蛟驰科技JcBA分析模型结合了移动巡检与智能硬件监测数据,运用先进的云计算与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房屋多维度的变形模型,结合其它动态信息分析房屋生命周期内的变化,有效实现安全预警。

2.6 房屋安全管理平台部署房屋安全管理平台,建立“一房一档”危房数据库,实现市区街道三级信息化危房档案管理,实时查看动态监测系统、调查、巡检数据,通过基层政府采取网格化的管理手段,划定片区,落实监管员,确保发现问题后及时有效处置。

三、房屋变形移动巡检设计3.1 设计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2、《工程测量规范》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8、《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9、《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10、《危险房屋鉴定标准》11、《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技术指南》12、《宁波市房屋使用安全检查技术手册》3.2 设计方案智慧房管的解决方案:采用GPS定位、二维码NFC匹配、WIFI/4G通讯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手机APP的移动应用:通过手机APP,实时采集多维信息,即时上传审核,压缩管理厚度。

各项机制的综合性运用:利用分配、推送、上报、审查、联动、消息、跟踪等7大机制,丰富管理手段。

多类业务的一体化平台:凭借统一平台,每类岗位各司其职、分工配合,杜绝管理漏洞。

系统主要由平台端和移动端组成:平台端:制订管理规则、监管运行状态。

移动端:获取任务提醒、辅助数据采集。

3.3 平台功能系统使用云计算,根据制度要求自动生成工作任务,实现常规制度的长期落实。

实时掌控日常巡查工作,形成对人员与房屋的垂直管控,利于实现危险因素的及时排查,凭借上报及联动机制,有效实现部门合力,实现监管的专业性和规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