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重点笔记

方剂学重点笔记

方剂学笔记知识提纲方剂学总论1、方剂学的发展史2、方剂与治法3、方剂的分类4、方剂的组成与变化5、方剂的剂型6、方剂的用法7、方剂的命名8、方剂学的学习方法个论1、解表剂2、泻下剂3、和解剂4、清热剂5、祛暑剂6、温里剂7、补益剂8、固涩剂9、安神剂10、开窍剂11、理气剂12、理血剂13、治风剂14、治燥剂15、祛湿剂16、祛痰剂17、消食剂19、驱虫剂18、涌吐剂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常用治法1、方剂的组成原则2、方剂的变化形式1、煎法2、服法总论一、方剂学的发展史1、什么是方剂?2、什么是方剂学?3、学习方剂的重要性4、发展史:(1)、商代伊尹创制了汤药。

(2)、《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剂著作。

(3)、《黄帝内经》,①确立了君臣佐使组方原则;②奠定了“七方类分法”(最早的方剂分类)的基础。

(4)、《伤寒杂病论》,融理法方药为一体,为“方书之祖”。

(5)、《肘后备急方》,其方药多价廉易得,简便有效。

(6)、《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7)、《太平圣惠方》,我国历史上由国家编写的第一部方书。

(8)、《太平惠民各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典。

(9)、成无己的《伤寒药方明理论》,开辟方解之先河。

(10)、明代朱《普济方》,历史上最大的一部方书(古代,载方64739首)。

二、方剂与治法1、方与法的关系: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指导;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2、常用治法: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汗法: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促进发汗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三、方剂的分类现代各中医院校统编的《方剂学》讲义等,都沿用了综合分类法。

四、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方剂的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杏仁等②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如十枣汤中的大枣等③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如左金丸中的吴茱萸等。

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2、方剂的变化形式(1)、药味加减的变化;如麻黄汤和三拗汤。

(2)、药量增减的变化;如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

(3)、剂型更换的变化;如抵当汤和抵当丸。

五、方剂的剂型六、方剂的用法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一、含义:二、适应范围:三、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四、组方大法:五、使用注意: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方歌: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附方:1、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功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

2、大青龙汤: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

★★桂枝汤方歌: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病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药组:桂芍组合,是调和营卫的基本结构。

附方:1、桂枝加葛根汤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白芷防,辛苍川芎草二黄(二黄指生地黄,黄芩)。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病机:配伍:分经论治(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用麻桂,芍草半夏姜辛味。

(其中芍为白芍,姜为干姜)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病机:外感风寒,水饮内停。

药组:半夏,干姜,细辛相配,是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

★香苏散方歌:香苏散有陈皮草,苏叶香附君臣药。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病机:外感风寒兼气滞。

★止嗽散方歌:止嗽百部紫菀梗,白陈荆草姜汤送。

(其中白为白前)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病机:风邪犯肺。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方歌:银翘散用豆荆薄,竹蒡桔草芦根和。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病机: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配伍:方中配荆芥,豆豉,意在开泄皮毛,透表祛邪,既增强解表透邪之力,又不悖辛凉治热之旨。

★★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芦根草薄荷。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肺卫失宣。

病机:风温初起,邪在肺卫。

★★麻杏石甘汤方歌: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病机:邪热壅肺,肺失宣降证。

配伍:麻石比例:1:2~5。

附方:越婢汤:麻石甘姜枣;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夹热证★升麻葛根汤方歌:升麻葛根四味药,还有甘草和赤芍。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方歌:败毒二活二胡芎,枳苓参草姜薄梗。

(其中二胡为柴胡,前胡)功用:散寒社湿,益气解表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病机: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

逆流挽舟: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其证为外牙从表陷里,用此方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变除,其痢自止。

止利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参苏饮方歌:参苏陈半葛木香,前苓梗壳草枣姜。

(其中前为前胡)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病机:素体脾肺气虚,内有痰湿,复感风寒★麻黄细辛附子汤方歌:功用: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病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有白薇,姜豉草枣桔薄随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素体阴虚,外感风寒证第二章泻下剂一、含义:二、适应范围:三、分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四、组方大法:五、使用注意:第一节辛温解表★★大承气汤方歌:硝黄朴实功用:峻下热结主治: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证③里实热证之热厥,痉证或发狂等病机:邪热与肠中燥屎相结治法:釜底抽薪,急下存阴,通因通用附方:1、小承气汤:大黄朴实;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

2、调胃承气汤:硝黄甘草;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3、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桃仁,赤芍,莱菔子;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主治:肠梗阻,阳明腑实面气胀较甚者。

★★大黄牡丹汤方歌:大黄牡丹硝桃冬,泻热破瘀治肠痈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病机:湿热与气血互结于肠中★大陷胸汤方歌:大陷胸用硝黄遂功用:泻热逐水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病机:邪热内陷,水热互结第二节温下★★大黄附子汤方歌: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主治:寒积里实证病机: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治法:去性存用★温脾汤方歌:温脾汤用参附姜,归硝甘草与大黄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寒积证病机: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第三节润下★★麻子仁丸方歌:麻子仁丸能润肠,枳朴杏芍密大黄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病机:胃热约束脾的转输功能★济川煎方歌: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病机:肾虚精亏,开合失司第四节逐水★★十枣汤方歌:功用:攻逐水饮主治:①悬饮②实水病机: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溢于肌肤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方歌:黄龙厚朴枳硝黄,归参甘桔枣生姜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主治: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附方:新加黄龙汤:增液加调胃,人海参归汁;功用,泄热通便,滋阴益气;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第三章和解剂一、含义:二、适应范围:三、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四、组方大法:五、使用注意: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方歌:小柴胡汤和少阳,黄芩参半草枣姜功用:和解少阳主治:①伤寒少阳证②热入血室③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病机:邪传少阳,邪正交争于半表半里。

配伍:柴胡与黄芩相使为用,为和解少阳的核心配伍。

★★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半芍枣生姜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并病★★蒿芩清胆汤方歌:蒿芩清胆竹茹半,茯苓陈枳碧玉散。

(碧玉散为滑石,甘草,青黛)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病机: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内阻。

配伍:分消走泄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方歌:胡实白甘(柴胡,枳实,白术,甘草)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①阳郁厥逆证②肝脾气郁证★★逍遥散方歌:柴苓术草,归芍姜薄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病机:肝气郁结,脾虚血弱,脾失健运★痛泻要方方歌:痛泻要方,二白陈防。

(二白指白术,白芍)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配伍:扶土抑木第三节调和肝脾★★半夏泻心汤方歌:半夏泻心芩连草,人参干姜与大枣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病机:寒热错杂于中焦配伍:寒热并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气机,补泻同施以顾虚实附方:1、生姜泻心汤2、甘草泻心汤第四章清热剂一、含义:二、适应范围:三、分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四、组方大法:五、使用注意:第一节清气分热★★白虎汤方歌:膏母粳草(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气分热盛证病机:里热炽盛附方:1、白虎加人参汤:功用,清热益气生津;主治,气分热盛2、白虎加苍术汤:功用,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竹叶石膏汤方歌:竹膏参半麦粳草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病机: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第二节清营凉血★★清营汤方歌:清营犀地玄丹参,银翘竹叶连麦门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主治:热入营分证配伍:透热转气附方:清宫汤:★★犀角地黄汤方歌: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①热扰心神②热伤血络③蓄血瘀热病机:热毒炽盛于血分附方:1、神犀丹:功用,清热开窍,凉血解毒;主治,温热暑疫,邪入营血证2、化斑汤:白虎汤+犀角,玄参;功用,清气凉血;主治,气血两燔之发斑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方歌:黄连解毒栀三黄功用: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病机:火毒充斥三焦附方:1、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2、清瘟败毒饮:白虎去粳米,凉膈少硝薄,黄连解毒缺黄柏,犀角地黄梗竹玄;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证★★凉膈散方歌:硝黄芩栀翘薄草功用:泻火解毒,清上泻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病机:脏腑积热,聚于胸膈配伍:以泻代清★★普济消毒饮方歌: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病机:配伍:火郁发之★★仙方活命饮方歌: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方歌:地通竹草功用: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病机: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龙胆泻肝汤方歌:黄龙山通车,当地泻柴草(龙为龙胆草,山为栀子,通为木通,草为生甘草)功用: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①肝胆实火上炎②肝经湿热下注病机: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左金丸方歌:左金茱连一比六功用:清泄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证病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配伍:配伍吴茱萸,①疏肝解郁②和胃降逆③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无凉遏之弊④引领黄连入肝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