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沥青技术
1、简介
1.1、什么是彩色沥青技术
所谓彩色沥青技术是指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骨料、颜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
定的温度下混合拌和,即可配置成各种色彩的沥青混合料,再经过摊铺、碾压而
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彩色沥青生产工艺已经从传统里减压脱质向利用现代工业石油化工产品调
配出与沥青性能相当的聚合物浅色胶结料(彩色沥青)发展,已初步形成比较完
整的彩色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1.2、彩色沥青的主要特点
彩色沥青的主要特点如下:
1)具有良好的录用性能,再不通的温度和外部环境作用下,其高温稳定性、
抗水损坏性及耐久性均非常好,且不出现变形、沥青膜剥落等现象,与基层粘接
性良好。
2)具有色泽鲜艳持久、不退色、能耐高低温,维护方便。
3)具有较强的吸音功能,汽车轮胎在马路上高速滚动时,不会因空气压缩
产生强大的噪音,同时还能吸收来自外界的其他噪音。
4)有良好的弹性和柔性,脚感好,适合老年人散步,且冬天还能防滑,再
加上色彩主要来自石料自身的颜色,也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5)具有美化城市、改善道路环境,展示城市风格的作用。
6)具有诱导车流,是交通管理直观化的作用;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识别效果,
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
1.3、彩色沥青技术的主要用途
彩色沥青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景区道路、高档小区
道路等轻型交通的新建或改建路面。
2、参考技术标准及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014-1997;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GBT 16277-2008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032-9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XP-2004》
3、彩色沥青胶结料及原材料技术指标
3.1、胶结料技术指标
热拌沥青混凝土使用的胶结料技术指标如表3-1所示。
表3-1 胶结料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50-70
T 0604
延度(5cm/min,15℃),cm
≥100
T 0605
软化点(环球法),℃
≥50
T 0606
闪电(COC),℃
≥230
T 0611
粘度(135℃),Pa.s
≤3
GBT 10247
3.2、粗集料技术指标
粗集料应选用表面清洁、粗糙而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近似立方体的轧
制碎石。技术指标如表3-2所示。
表3-2 粗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压碎值,%
≤30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35 T 0317
针片状颗粒含量,%
≤15 T 0312
表观相对密度g/cm3
≥2.45 T 0304
吸水率,%
≤3.0
T 0304
坚固性
≤12 T 0314
小于0.075mm含量,%
≤1.0 T 0310
与胶结料的粘附性等级
≥4 T 0347
磨光值,PSV
≥38 T 0321
3.3、细集料技术指标
细集料应采用与路面色彩相近的石料轧制而成的机制砂或石屑,细集料技术
指标见表3-3。
表3-3 细集料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测试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2.45 T 0328
坚固性(≥0.3mm),% ≤12 T 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含量),% ≤5 T 0333
砂含量,% ≥50 T 0334
棱角性(流动时间),s ≥30 T 0344
3.4、填料技术指标
填料采用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外观应呈白色。矿粉必须存放于室
内干燥地方,在使用时必须保持干燥,不结团。矿粉技术指标见表3-4。
表3-4 矿粉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测试方法
表观视密度,g/cm3 ≥2.5 T 0352
含水量,% ≤1.0 T 0103烘干法
亲水系数,% ≤1.0 T 0353
塑性指数 ≤4 T 0354
外观 无团粒结块 ——
粒度范
围,%
≤0.6mm 100 T 0351
≤0.15mm 90-100 T 0351
≤0.075mm 75-100 T 0351
3.5、颜料技术指标
颜料应选用氧化铁红系列无机颜料。氧化铁红颜料技术指标见表3-5
表3-5 氧化铁红颜料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铁含量(FeO3或Fe3O4),% ≥95 GBT 1863
相对着色力,% 95-105 GBT 1863
色差,% ≤1.0 GBT 1863
105℃挥发物,% ≤1.0 GBT 1863
水溶物,% ≤0.5 GBT 1863
筛余物(0.045mm筛孔),% ≤0.3 GBT 1863
水悬浮液PH值 5-7 GBT 1863
吸油量,(g/100g) 15-25 GBT 1863
1000℃(0.5h)热损失,% ≤5.0 GBT 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