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时间单位“秒”。
2.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
3.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以前教学时间概念一样。
1.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间的关系。
如可以拿一个实际的钟观察一下,秒针转动和分针转动的关系,数数1分有多长,等等。
3.要加强对于一段时间的体验,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六、课时安排:秒的认识——1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1课时巩固练习——1课时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P1页主题图,P1、P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录象、课件、各种钟表。
学生自备小型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每年除夕之夜我们都和亲人坐在一起收看新年联欢晚会的直播节目。
你看,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板书:秒的认识。
二、新授(一)认识秒,知道1分=60秒1、拿出手中的表看一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同位交流,指名汇报。
2、你想知道有关秒的什么知识?生1:一秒有多长?生2: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学生提问。
谁能帮他解决问题?3、小结: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1圈(60格)时分针走1格,所以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四,第1题,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小明大约每天睡9();小红戴红领巾需要20();电饭锅煮米饭大约要25()。
学生独立做。
说一说想法。
2、做一做2。
(感受时间的长短)教师掐表,让学生做一样自己喜欢的事情,试一试,1分钟能做什么?学生一起做。
3、小游戏: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说开始,你觉得1分钟到了就举手示意,看看谁对1分钟的估计比较准。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课外作业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内容:P42页例1例2,做一做,教学目标:1、学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一共认识了几个时间单位?生:时、分、秒3个时间单位。
2、时、分、秒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1时=60分生2:1分=60秒二、新授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出示:2时=()分“2时等于多少分?”你是怎样知道的?生:2时=120分因为1时=60时,2时是2个60,60+60=120,所以2时=120分2、练习做一做/1,学生独立做。
3、例2(出示:课件)指名说图意,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你会做吗?学生独立做。
你是怎么做的?指名回答。
生1: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生2:45-30=15,是15分钟。
三、巩固练习:1、P62“做一做”① 3时=()分4分=()秒学生独立做。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想法。
不要求学生用乘法来计算时、分、秒间的换算。
②商店的营业时间,早:9:00开门,晚:8:00关门。
小红想:现在才8:40,我还要等多久呢?你能帮助她吗?2、练习十四第2题(检测题)判断大小,判断的方法可以多样化,有的只需要进行简单的估算即可。
3、课后实践(练习十四第3、7题)1)、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2)、大风车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刻。
3)、新闻联播开始和结束的时刻。
4)、再找几个感兴趣的节目,注意开始和结束的时刻。
将结果记录在书上。
学生课下做。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4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第3——10题,填一填,说一说。
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秒”。
3、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4、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秒表教学过程:一、复习1、时、分、秒之间有什么关系?2、填空。
4时=()分 3分=()秒指名回答。
二、练习1、第3题。
读一读,说一说。
由于让学生课前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还了解哪些类似的信息?如:光1秒钟能传播多少路程,声音1秒钟能传播多远,飞机1秒能飞多远,1分钟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2、第4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让学生把认识时间和时间的计算结合起来,既要写出时刻,又要计算一段时间。
注意算法多样,既可数格,也可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5题。
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
它什么时候到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4、第6题。
穿衣服需要多长时间?刷牙需要多长时间?吃早点需要多长时间?整理书包需要多长时间?同学们不能浪费时间,要节约时间,把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指名说。
5、第7题。
学生交流。
6、第8题,利用学生的作息表进行时间的综合应用。
第(1)、(2)小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小题,跟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4)小题,提出问题并解答。
7、第9题。
联系自己的作息时间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8、课后实践与调查P7页,填一填,说一说。
三、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四、布置作业第8页课后实践与调查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万以内进位加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基础训练口算:9+6=5+5=6+8=8+6+1=8+2+1=6+5+1=1.观看主题图片,读题目例一(1)一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张票?35+34=69请学生说思路生1:先算 35+30=65,再算65+4=69生2:先算30+30=60,再算5+4=9你是怎么口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2)二年级一共需要买多少张车票?39+44=83请学生说思路生1:先算39+40=79,再算79+4=83生2:还可以怎么算?2.完成做一做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完成练习二,1. 24.家庭作业完成练习二3、4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重点、难点:借位减法教学过程:一、导出新知1、例2 读题(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65-54=11学生思路:先算65-50=15,再算15-4=11(2)世博专线的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65-48=17先算50-40=10,再算15-8=7(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二、课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三、完成练习二5.6四、家庭作业完成练习二7、8教学后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4 例3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重点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例3世博会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晒个海宝?380+550=930生1:38+55=93380+550=930(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550-380=170生!:55-38=17550-380=170二、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1、2四、家庭作业五、练习三 3、4教学后记: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思维发展目标:在学习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教学例题:师:老师有一组数字想请小朋友们帮我把它分类好(出示数字)看看你能怎样分。
能分成几类?(508 769 301 201 498 699 501 907 704 893 798 899)第一类:508 301 201 501 907 704第二类:769 498 699 893 798 899这些数的特点是:第一类十位上是零九接近几百,比如508接近500。
第二类十位上是9,百位数上是几,这个数就接近百位上的数加1的整百数,比如769接近于800。
由此我们可以用这个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加法估算看例4师:小朋友们,小文家刚搬了新家,要去商场买东西。
你们瞧,我都看中了哪些商品?他们各是多少钱呢?(电话机、取暖器、自行车、电饭锅、电风扇)师:每样商品各接近几百元呢?师:现在我要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
(把商品拿出来)请你帮我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几百元?你是怎样想的呢?1)206+292=498(元)498元接近500元指出:你是先算出买这两样商品需要的总钱数,再看它接近哪个整百数是吗?2)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200+300=500(元),所以大约需要500元。
师:是的。
206元接近200元(示206),292元接近300元(示292),200+300=500, 200 300(板书:200+300=500)我们就说206+292大约就是500元。
(板:206+292 500元)师:(如果学生出现了第一种)比较这两种估计的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估算起来比较简单)(我也觉得这种方法估算起来更比较简单,给这种方法打颗星)师:(指206+292 500 (元))206+292不是正好等于500元,而是大约等于500元,我们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