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揭示两种写法师:这是老师喜欢的电视节目,它在什么时刻播出?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这两种写法都能说明新闻联播节目什么时刻播出吗?2.汇报调查结果,进一步丰富感知。

师: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的,它们的对应时刻是上午、下午或晚上几时几分?谁愿意把你们前两天调查的结果告诉大家。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3.比较不同,揭示课题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它们相像在什么地方,不同在什么地方?师:这种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

(板书:普通计时法)。

第二种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的叫24时计时法。

(板书读题:我们今天要研究24时计时法)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

1.明确学习目标你想研究有关24时计时法的什么内容?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24时计时法?(当场解决: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银行,车票,邮政,电视,电脑等)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2.小组探究解决问题问题一: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看书自学:课件强化:(课件:时钟走2 圈):24时计时法,第一圈跟普通计时法一样,第二圈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要分别加上12。

(为什么加上12?)不叫下午1时而叫13时,下午2时叫14时晚上12时叫24时。

问题二:师:24时计时法是这么一回事,大家明白了。

那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互相转化?谁来试试。

1.尝试练习师:我用普通计时法问,你用24时计时法答:我们上午7时30分到校,(生:7时30分)下午4时30分放学。

(16时30分)。

中午12时,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问,你用普通计时法答:16时4时12分24时2.小结规律:13时(中午1时)之前的时刻上的数字是一样的,13时(中午1时)之后,两种时刻上的数字相差12。

3.练习:1.下列钟表都可以表示什么时刻?(课件)1时13时4时16时6时18时#改用普通计时法说说。

强化0点。

师:如果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点。

昨天今天明天师引探:你想对这个点说些什么吗?生:我想对昨天和今天之间的分界点说,你虽是个小点,却有很多名字,叫昨天的24时、昨天晚上的12时今天的0时。

生:我想对今天和明天之间的分界点说,你虽是个小点,却有很多名字,叫今天的24时、今天晚上的12时,明天的0时。

生:你就像夜里的星星、月亮的眼睛。

生:你一消失,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我很喜欢你。

生:你一消失,表明一天又过去了。

时光易逝,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

师:是呀,我们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去不复返,我们可得好好珍惜时间。

让我们注视屏幕,再次体验一下吧。

(师播放课件:时针走2圈。

第一圈,依次出现数字1到12,第二圈在外圈依次出现数字13到24,随着钟面变化,背景中月亮逐渐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循环重复。

)话外音:昨天的时钟走到夜里12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

接下去是1时、2时,月明星稀--―曙光初照-烈日当空,直到12时,13时──晚霞满天,夜幕降临,最后到24 时。

24时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习惯上只说0时,不说24时。

问题三、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例2(课件)1.教学例1:一列客车从18时20分从北京开车,22时40分到达石家庄。

路上用了多少时间?(口答)观察钟段图后,初步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

师:谁能说说18时20分是时间还是时刻?22时40分呢?时刻一般用几时几分表示,口语中也说几点几分,但在书写时应当按规定写成几时。

从图上看,18时20分到22时40分中间所经过的这一段表示的是什么?(这列客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时间一般用几小时几分表示。

图示意:时刻指那一刻,是一霎那。

时间是指两个时刻所经过的一段时间。

小组讨论:如何求出路上用了多少时间?指名回答,引导分段思考(课件):4小时+20分教学例22.教学例2:一个商店门口挂着这样的牌子(如右图)这表示全天营业多少时间?师:有一天老师路过一个商店门口,见到这样的牌子。

(1)出示牌子,小组讨论:这样的牌子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一个小组代表发言,余组补充(右图牌子上用的是普通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将一天分为哪两段。

)(上午8时开始营业、下午7时止营业。

它们一天营业11小时。

)(上午8时以前,下午7时以后,去买不到东西)(上午8时,下午7时表示时刻,全天的营业时间是指时间)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全天的营业时间?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3)小组代表发言方法1:分为上午营业时间和下午营业时间方法2:转化为24时计时法计算四、回顾与质疑。

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什么是24时计时法,它有什么优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如何求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五、拓展延伸:1.开动时间列车(课件)下列时刻正确排序后,时间列车就开动:上午10时0时下午1时30分18时13时(正确的顺序是0时上午10时3时下午1时30分18时) 傍晚凌晨中午上午深夜下午(正确的顺序是:凌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2.提供学校的作息时间表。

小组合作:你能根据它提供的信息提出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吗?轮流提问,组长记录有价值的问题。

永春实小2019春季作息时间表(2)组际交流所提的问题,师板书典型的几个问题。

把这张表改写成24时计时法每一节课上了几分钟?全天在校时间多少?(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快的组可以多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解答。

(4)集体校正。

六、课外实践调查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情况,制作一张时间表。

然后算出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时间,并跟爸爸或妈妈交流一下你对他们作息时间安排的看法。

教学目的:1.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培养学生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它表示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识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难点:区别时间与时刻;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