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2013年第7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0引言“职业倦怠症”(burnout )又称“职业枯竭症”,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随后M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
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日前,国内一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万人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近80%的职场人感到精神紧张和压力;2/3的职场人感到压抑和焦燥;超过70%的职场人对工作产生倦怠,表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这就是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职场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来袭的“职业倦怠”。
1表现症状1.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1.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1.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2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2.1主观原因2.1.1工作压力或挫折打击的长期叠加35岁左右的职场人经过多年打拼,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位高权重”,工作压力日渐加大,加上新人不断涌现对“高位”造成一定压力,使得“白骨精”们尤如穿上了“红舞鞋”。
一些心理脆弱的“职场老人”抱着严防死守的心态,许多事情亲力亲为或将所有事情揽在自已手下。
繁复杂的事情接踵而来,打乱了原来有序的工作节奏,改变了原来干净利落的工作风格。
工作的不顺利,会不断给人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击,令人怀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渐降低,产生疲乏和焦虑。
2.1.2攀比心态35-40岁的职场人士,往往会期望得到比其他人高的待遇。
工作时间长了,工作伙伴、合作伙伴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流、对比也会增加。
见到经历和能力和自己相似的人职高薪厚,往往会觉得没面子、不平衡,失去了平常心,抱怨越来越多,心态逐渐由波动发展到失衡、抑郁,失去工作热情。
2.1.3工作多年进步不大或出现发展瓶颈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前业绩优秀的员工,一方面还沉浸在过去的豪情与骄傲,另一方面要面对如今能力无法提升、工作力不从心的落差与困惑。
面对过去的辉煌业绩和如今的发展瓶颈,面对企业(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长期难以调整,感身心俱疲。
2.2客观原因2.2.1重复的工作内容重复的工作内容上缺乏新意,每天用同一种思考模式、同一种方法处理问题,工作变得枯燥无味,对已取得的成绩不再兴奋。
另外,如果长期从事自己能力过剩的工作,也会使人心生厌倦。
2.2.2操作、管理上的负面因素长期存在和一些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于沟通、理解以及思想工作的不畅、不到位,员工逐渐认为单位的制度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领导的某些处事原则、行为作风使自己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差,而且看不到改善的迹象,从而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长期得不到的心理缓解和满足引发心理失衡,造成焦虑或抑郁情绪。
3应对方法职业倦怠一方面来自于自我内部心理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工作的外在环境,因此面对职业倦怠的问题,职场人可以对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做一些调整,同时也需要管理者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员工走出职业倦怠期。
3.1健康心理调整3.1.1竞争中心态更重要环境的变数太多,我们应该带着自信去学习别人,带着自卑去超越自己。
社会总是在进步,企业也总是在发展。
每个企业都会争取大量的“新鲜血液”———无论是技术资源、环境资源还是人力资源,作为职场的精英和骨干,更应该主动接受新事特,与新员工沟通磨合,这不但会给大家留下好印象,给部门和企业营造好氛围,而且新人的新思维也会激发你的工作活力;同时,培养出能力强的新人也会有助于精英们将来更高、更长远的发展;职场精英对待新人应该以帮助辅导为主,最基本就是团队合作,如果抱着严防死守、倚老卖老的心态与同事相处,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人反感,企业也不见得会喜欢这样的员工,长期这样将会把自已的“后路”堵死。
3.1.2认识“职业发展规划不会一次完成”我们的无力感通常来自于我们总是希望一步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而事实上,职业规划并非一次就能完成,我们要不断调整规划目标,来一步一步接近我们的目标。
3.1.3充电补习,增强职业资本如果职场的压力是来源于对自身的不自信,那充电补习就是最佳选择。
接受新的学习计划、关注专业前沿、保持职业和专业敏感不仅有助于工作、活跃思维,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己的职业资本,这将大大提高个人的职场竞争力,遭遇职业危机或职场机会来临时能从容面对。
3.2人力资源管理支持3.2.1岗位轮换岗位轮换是克服重复工作的单调性、遏制“职业倦怠”的疲钝倾向、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岗位轮换可以通过工作的新鲜感重新唤起“职场老人”新的工作热情,产生新的动力,不断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和创造性、开拓性,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3.2.2管理革新对于员工,管理方法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所谓管理革新,也就是千方百计和持续不断地唤起员工的激情与活力。
新管理方法的引进与管理革新,有助于克服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操作、管理上的负面因素和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遗留问题,也有利于借助外力促使员工用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从而(下转第228页)作者简介:皮翠萍(198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助教,从事基础心理学研究。
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及应对方法皮翠萍(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山东菏泽274015)【摘要】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本文介绍职业倦怠的表现症状、产生原因和相应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职业倦怠;原因分析;表现症状;应对方式○高校讲坛○235科技信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7期0引言驾驶疲劳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从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和反应下降的现象。
现今,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交通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疲劳引起的,并且疲劳驾驶引发的多为严重事故,每年因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所带来的高达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款的疲劳预警装置,但是这些装置都需要额外购买且价格不菲,造成在中国驾驶疲劳预警系统未能够普及。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
2011年11月Google 与IPSOSResearch 曾进行一次相关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已成为全球五大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高达35%,仅次于新加坡(62%)和澳大利亚(37%)。
同时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Android 系统占据主流地位,所以在Android 平台设计该驾驶疲劳预警系统,能够方便快速的普及汽车驾驶疲劳预警功能。
同时现今的智能移动终端普遍集成了摄像头、加速度传感器等硬件,配有1GHz 的CPU 、512MB 的内存。
已经满足在智能手机上设计一款驾驶疲劳预警系统的硬件需求。
1汽车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整体设计结合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集成的硬件设备,选择通过判断汽车操作情况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汽车操作包括转向盘操作和油门/刹车操作,其中,判断转线盘操作情况通过摄像头采集转向盘图像分析实现,油门/刹车操作情况则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汽车加速度信息来判断。
同时通过分析移动终端所在环境音频特性,判断汽车是否处于行驶状态。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1.1基于预置标志快速识别法监测转向盘操作的方法本文使用预置标志快速识别法监测转向盘转动,通过监测在转向盘上预先粘贴的特殊识别标志的运动状态判断转向盘操作情况。
本文使用特殊标志为多层同心圆。
预置标志快速识别法首先将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获取到的RGB 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并且进行均衡化处理后保存。
然后对该灰度图像进行边缘化处理,由于图像较为复杂,本系统使用sobel 算子进行边缘化计算,对灰度图进行卷积运算获取边缘图像并保存。
然后根据同心圆识别标志的灰度级特征和边缘特征分析灰度级图像图和边缘图,识别图像内的同心圆圆心位置。
通过判断该圆心坐标是否发生移动判断转向盘是否发生转动操作。
1.2基于智能终端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油门/刹车操作的方法汽车的油门/刹车操作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加速度变化来判断。
在实际使用中,移动终端被固定安装在驾驶员右肩部上方并倾斜一定角度使摄像头能够采集到转向盘图像。
已知条件为加速度传感器X ,Y ,Z 方向相互垂直,三个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实时可知,地球重力加速度已知且方向竖直向下。
根据已知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水平方向实时加速度大小。
该方法由于取地球重力加速度g 为9.8m 2/s ,以及地球水平面与汽车水平会存在一定角度等因素,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误差。
但由于本驾驶疲劳预警系统对获取水平方向加速度是为了实时监测计算水平方向加速度变化率,所以上述误差不会影响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
1.3基于智能终端录音监控汽车行驶状态的方法汽车通过发动机转动提供动力行驶,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发动机是否转动来判断汽车是否行驶。
普通发动机怠速状态为700至900r/min (rpm),高速时可达到6500rpm ,所以发动机转动声音频率范围在11.7Hz 至108.3Hz 之间。
该频率范围与说话声频率范围不重叠,所以在频域分析时,说话声不会对汽车发动机转动判断造成干扰。
为判断汽车是否行驶,所以需要去除汽车怠速状态发动机转速频率,设定检测频域范围在20Hz 到120Hz 。
当这一频段发生声音能量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判定汽车发送机正在转动(非怠速状态转动),汽车处于行驶状态。
这里使用基8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对车内录音进行频域分析从而减少系统计算量。
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需要使用综合数据分析: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若汽车4s 内没有发生操作(无转向盘操作或油门/刹车操作),则判定该汽车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需要进行无操作疲劳驾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