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A论文网: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
3A论文网: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
[6 ] [5 ] [4 ] [3 ]
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任第一任教育总长,提 出新的教育宗旨, 推行教育革新主张。1913 年公 ,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 布的 “课程标准” 学堂分别开设学校管理、教育制度、学校卫生、教 育法令等必修课程。 此后在课程设置方面略有变 ” 、 “中等教育 ” 。1940 年代初, 动,设 “小学行政 。 师范院校这方面的课程统称为 “教育行政”
3A论文网:aaalw.com 张编辑QQ:1105665661
2011 年第 3 期 27 现代大学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
龙 摘 耀 黄 崴
要: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起步比西方晚, 而且在 1949 年以后还一度被中断。 不过,20 世纪政权和行政价 值对考察对象的干预,着眼于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 效率 性 的 分 析, 所 以 也 称 为 技 术 性 的 教 育 行 政 学。
[1 ]19
美国 流 派 建 立 在 科 学 的 管 理 理 论 基 础 上,
和起源于企业管理的传统理论时期、 行为科学理 论、系统理论和新兴理论等管理学理论同步发展 , 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教育行政经典理论 。 和西方国家教育行政研究起步较早不同 ,在中 国,教育行政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晚。 19 世纪末, 德国的教育行政理论由日本介绍 到中国。1898 年光绪下诏变法, 废除科举, 兴办 学堂,印行大量译著,其中包括日本的教育行政方
[2 ]12
各种关于教育行政研究方面的译著、 资料性文集、 专业辞书、系列丛书等。 特别是近 10 年以来, 中国的教育行政研究得 到明 显 增 强, 出 现 了 《教 育 行 政 学 》 ( 蒲 蕊, 2008) 、《中国教育行政学》 ( 萧宗六,2006) 、《教 育行政管理》 ( 史万兵,2005) 、 《教育行政通论 》 ( 飞青田,1999 ) 等 30 多部专门研究 “教育行政 ” 的专著。 面对研究内容越来越庞杂的教育行政研究 ,中 国有学者开始思考 “教育行政学 ” 的问题。 早在 1981 年,何宗传就对外国的教育行政学进行了研 究,特别 是 介 绍 了 美 国 的 教 育 行 政 学。 同 一 时 期,孙绵涛对教育行政学的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 考,出版了一系列专著。1990 年代初, 杜伟对教 育行政学知识体系进行了思考,认为教育行政学作 为一门学科,其基本组成部分应该包括: 教育行政 学学科属性和发展; 教育行政性质、 结构、 发展; 教育行政基本职能; 教育行政运行职能; 教育行政 手段。 张新平对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探 讨,认为教育行政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职能 , 教育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行政职能以及为实现教 育行政职能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行政活动的规律的 科学。 在 1990 年代中后期,萧宗六对教育行政学 的学科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按照其思路出版了 《中国教育行政学 》 。 随后, 纪皓月也对中国教育 行政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思考,主张教育行政学体系 应由教育行政原理、教育行政规范论、教育行政组 织论、教育行政效能论、教育行政观念论等五大部 分组成。
实际上,现代教育行政学作为一门学问,可以 说有两大源流: 一个是德国流派,它着眼于国家和 国家政权的特殊性,即什么是国家,国家应该怎样 干预国民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育行政学。其 代表人物施泰因认为,只有通过能够代表一般利益 的国家去介入教育, 才能克服原本是 “私事 ” 的 教育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差别, 解放无产者
代后期以来,特别是在中国高等教育行政化问题日益凸显以后 , 中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高等教育行政研 究。在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研究方面,学界集中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问题和对策 ,大都认为中国 需要实行多元办学体制。在高等教育行政职能研究方面,学者大都认为中国教育行政需要转变职能 ,简政 放权,确保教育自主权,同时要在教育投入、教育均衡等方面加强行政职能。在教育行政执法方面,学界 比较集中研究了中国教育行政执法的问题和教育行政执法的监督 ,对教育行政督导也有深入的研究 。在教 育行政决策、效能和教育行政伦理方面,学界对教育行政伦理的原则、维度、特性和实现机制等有深入的 研究。围绕中国教育 “去行政化” 问题,学界对教育行政化的内涵、 表现、 产生原因及 “去行政化 “对 策,都有深入的研究。对是否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学界持有不同观点。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行政;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1610 ( 2011 ) 03 - 0027 - 18 伦 茨 · 冯 · 施 泰 因 ( Lorenz von Stein; 1815 ~
收稿日期: 2011 - 01 - 15 作者简介: 龙耀 ( 1975 - ) ,湖南株洲人,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师, 从事研究公共管理学和行政法学研究 ; 黄崴 ( 1960 - ) ,河南信阳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法学、教育管理研究; 广州,510275 。
28 龙 耀 黄 崴: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 , 山田 面的著作,如寺田永吉著 《各国学校制度 》 ,木场贞长著 《教 邦彦著 《日本普通教育行政论 》 , 吉林寅太郎纂译 《视学纲要 》 , 田中敬 育行政 》 一编 《学校管理法》 等。
[2 ]11
育管理 ( 或学校管理 ) 专栏。 中国一支有相当规 模和较高水平的研究教育管理学的队伍初步形成 。 研究成果也形势喜人,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的
[2 ]14 。 此外, 还有 专著和教材, 已有约 70 种版本
1903 年 ( 光绪 29 年 ) , 张百熙、 张之洞等人 , 是中国 提出的、清政府制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 》 近代第一 个 正 式 颁 布 并 实 行 的 学 制。 该 《章 程 》 规定初级师范学堂的教育科目中有教育法令和学校 管理两科; 优级师范学堂开设学校卫生和教育法令 两科。这些科目 20 年代演变为教育行政, 作为师 范大学各系必修的教育科目之一 。从有关文献资料 可以看出,自 1903 年起, 教育行政学科, 不仅是 师范学校开设的课程,也是教育管理人员研修的内 容。可见,自 1903 年起, 教育行政学科已经在中 国具有法定地位。
[17 ]
张黎认为,在 “新公共管理 ” 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应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社会 办学; 提高学校办学自主权; 更新管理观念,树立 服务意识。 徐鹏在 《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推进我 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一文中,持类似的观点。
[10 ] [9 ]
王小玉认为,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的管 理职能应由划桨转向掌舵,政府应适当放权,把集 权、分权和自主权有机结合,高校可以借鉴成功企 业的行政管理手段和经验,将竞争机制引入高校行 政管理体制中,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效果和 质量。
[2 ]12
上世纪 30 - 40 年代, 中国出版了一批教育行 政学专著。如 1931 年出版的张季信著 《中国教育 行政大纲 》 和杜佐周著 《教育行政与学校行政原 ,1932 年出版的夏承枫著 《现代教育行政 》 , 理》 1942 年出版的罗廷光著 《教育行政 》 , 都是当时有 影响的教育行政著作。不过从内容和体系上看,大 都模仿或移植国外论著的观点。最初模仿日本,实 际上是模仿德国, 后来又模仿美国, 有创见的很 少。 1949 年以后, 主要是受原苏联 “教育行政与 学校管理是教育学的一部分,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 科” 的观点影响, 中国教育行政学的研究中断了 20 多年。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开 始进行教育管理学的重建工作。1983 年, 成立了 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 ( 1987 年更名为全国教育管 理研究会) 。1985 年,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 究会,还下设了一些专业委员会。各省、市也成立 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定期开展研究活动。一些省级 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师范院校、教育学院,还设有 教育管理研究室 ( 教研室 ) , 许多教育报刊辟有教
29 龙 耀 黄 崴: 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是必要的, 也是适用的。 王凤秋、 刘俊花进一步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了中国教育 行政体制的弊端,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适度分 权,政府对教育实行宏观管理; 引入市场竞争机 制,鼓励社会参与教育管理事务; 适当借鉴企业管 理理念,强化教育行政的绩效; 加强制度和法制建 设,实现教育行政法制化。
[8 ] [7 ]
度展开: 其一是政府教育行政职能的重构 ,包括政 府职能定位和职能实现方式的转变 ; 其二是教育治 理网络管理体系的构建, 主要通过引入市场机制、 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社会和保障受教育者权利来实 现。
[15 ]
柳清秀、柳春慈从学习型社会的视角探索了教 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认为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行政管理应该充分体现以 人为本的理念, 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 位,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教育行政管理也应该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的以管理者为中心 的管理理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切实担负起对学习 主体的服务职能。同时,需要创新教育行政管理部 [16 ] 门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化、网络化。 孟丽波、张娜则从后结构主义视域分析了教育 分权运动。作者运用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阐释权 力下放的难度和成效,认为权力下放需要打破旧话 语体系,摆脱权力的控制; 作者论述了教育市场化 的弊端,认为市场化使教育话语体系发生转变 ,教 育价值沦丧。 当前,中国教育行政研究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越 上述范畴,而是广泛涉及教育行政理论、教育行政 历史、教育行政体制、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领 导、教育人事行政、教育行政价值 ( 伦理 ) 、 教育 财务行政和教学行政等很多方面, 难以笼统概括。 在下一步的综述中,笔者按照以下五个维度来进行 归纳: 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研究,高等教育行政职能 研究,教育行政执法研究,教育行政决策、效能及 伦理研究,中国教育 “去行政化” 研究。
[1 ]21 - 27
;
一、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研究的历 史脉络
教育行政研究起源于何时, 难以考证。 但是, 在古代、近代社会,由于学校主要是由宗教团体和 职能团体建立的,教育体系不发达,国家也没有直 , “教育行 接参与,国家对教育的行政干涉也很少 政” 还没有普遍存在, 所以, 对 “教育行政 ” 的 研究也不会受到研究者的很多关注 。 对 “教育行政 ” 的研究是随着近现代国家对 教育的逐步重视和对教育行政干涉活动的逐步增加 而逐步受到研究者重视的。现在学界一般认为,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