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高效方法的研究 研究报告

关于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高效方法的研究 研究报告

《关于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高效方法的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曾说过的一句名言。

学习的理想状态应当是“乐学”,学习的过程成为了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在新课堂中采取“自疑自探,步步提升”的六环节教学模式,尤其是“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展示,较好地解决了被动学习的问题,呈现了“群学、乐学”的特征,课堂中教与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切的变化,展示交流已然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

然而,在观察课堂的过程中发现,在热闹的展示之下,一些过度展示或低效展示的现象路出端倪,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是当前课堂展示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二)、研究的现状及意义:1、时代的需要。

新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展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和个性的主动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合作探究,成为当今我国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生爱动,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

自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学生创造了“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知识,学习中练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赏识,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令学生心情愉悦,并由此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深入学习的动力。

“展示交流”阶段就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被人赏识、体验成功的平台。

二、研究前的准备: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组建了由张海娟任课题主持人、全体语文教师为成员,由我校校长、教导处主任、教研处主任为领导,由县教研室领导和专家为顾问的课题研究小组,为开展好这项研究事先精心准备,打好研究基础,在组织上也得到了保证。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张海娟:课题主持人,主要负责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研究报告的撰写。

苏臣新: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理论研究和筹集资金以及筹划资金的合理使用。

张秀聪: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研究过程中材料积累与整理。

周应红: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研究中阶段成果的收集与整理。

杨丽萍: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课题教研活动及记录。

侯宝玲:参与课题研究并主要负责课例分析与记录。

2、研读相关课题资料。

我们研读了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的部分前沿文章,如:《关于小组合作的认识与思考》、《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教学方法论》、《试论合作学习技能在教学中的运用》、《合作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实践》等,对这一课题目前研究状况及成果进行了初步的研讨与分析,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3、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在研读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教学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我校语文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了课题论证,确定了研究的课题和研究内容,拟定了研究方案。

4、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方案。

我们将研究方案打印成册,课题组教师人手一份,全组成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领会研究目标,了解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三、研究的假设、目标和内容:(一)、基本假设:通过研究实施该课题,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给每个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养成注意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信息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研究的目标:1、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把课堂交还与学生,让课堂的精彩来自于学生,教师只起到点拨、引导提升的作用。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发现问题,抓重点问题,采用现有学习资源与组员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3、学会讲合作结果精彩展示,认真聆听他人发言,在互相碰撞中让智慧的火花闪亮。

(三)、研究的内容:该课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国家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和新课程标准为行动的指南,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和谐环境为前提,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方法的改进、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一套高效展示交流的学法。

五、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为主,同时兼有调查研究法、课例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实施。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高效方法的教学策略。

2、实验研究法:利用有效备课、课堂提问、合理分组、课堂驾御等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性合作,形成小组合作、和谐探究的学习模式。

3、调查研究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

4、课例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课例进行分析研究,进行课后反思,归纳出相应的结论。

5、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为丰富理论素养,促进和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六、研究过程:(一)、研究步骤和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1)确立课题和制定研究计划。

我组在大量研读了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学习方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了课题论证,确定了课题内容,拟定了研究方案。

课题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讨与分析,了解研究内容,领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

(2)加强理论学习,培训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两年时间里,一直坚持组织和培训课题组成员,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如《关于小组合作的认识与思考》、《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教学方法论》、《试论合作学习技能在教学中的运用》、《合作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实践》等等,这些理论使我们对研究的问题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并用我们学习的理论,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新问题。

(3)初步进行调查研究。

课题组教师对我校学生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他们的不同个性、行为习惯、文化背景及家庭等,初步构成分组方案。

2、实施阶段:加强理论学习,精心科学实验,探讨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适当调整实验思路,使学生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学习方式基本成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索精神、自主学习和和谐竞争的能力。

积累实践经验,收集实验材料,分析总结得出阶段性成果,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和论文。

这阶段的主要活动如下:(1)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常规教学。

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环节。

课题研究,一定要把课题的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的方法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课堂中去,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了教学与科研两层皮的问题。

课题研究中,我组确立教科研制度与计划,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中。

每周都要开展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如每学期进行的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老中青教师交流课、说课等等,并根据课题方案的设计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归纳出阶段成果。

(2)加强交流,勤于反思。

课题研究中,反思、总结、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反思课堂,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重新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调整后再进行实施,实施后再进行整理、概括、总结,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在个人反思、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体交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互相提高,这也体现了同伴的互助作用,这样才能体现出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成果。

我组确定每周周二下午第四节是课题研究集体反思交流时间。

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逐步成长。

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是落实课改的首要前提,但理念的更新一定要落实到行为。

立足课题,聚焦课堂。

以“教学中勤反思、反思中求发展”为教科研工作的主旋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以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开展写“自己的教学故事”,即一周写一篇课改体会,一个月写一篇教学反思,一个学期写两篇教学案例活动。

(3)调查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组在我校的学生、教师中间定期进行了调查活动,每次调查前,都要制定好调查提纲,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紧紧围绕“小组合作、和谐探究学习方式”的问题来设计,调查结束后,还要统计出调查数据,反馈信息,为继续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4)专题研讨活动。

专题研讨是课题实施中,层次比较高的研究活动。

两年课题研究,我组主要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专题研讨活动。

每次在研讨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①确定好研究讨论的题目;②提前通知课题组成员,准备发言提纲或发言稿。

为了保证研讨的质量,课题主持人每次都亲自审阅发言稿;③专题研讨,要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和中心内容。

(5)定期检查和汇报活动。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保质保量完成,我作为课题主持人,定期检查课题组成员所承担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要求课题成员每学期、每学年都要针对自己的研究任务进行汇报和总结,提交汇报材料。

在课题组成员汇报的基础上,形成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结合新课标要求,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在上一阶段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扩大研究成果,全面总结和反思,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和验收,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准备,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这阶段主要开展的研究活动如下:(1)参观学习考察活动。

为了帮助研究教师有效、有序地搞好这项研究,我们不能请进来,但我们可以走出去,我组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即墨二十八中、河南永威等名校参观学习,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学到的经验应用于教研课堂等。

教师在一次次的外出学习中,专业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2)收集整理资料。

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材料收集,是课题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环节。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收集材料,收集的材料具体包括:课题组会议材料、课题实施过程中,开展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的材料;课题实施中的调查提纲、调查问卷以及调查相关的数据等;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形成的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说课及评课、反思材料;参加有关课题研讨会、阶段成果总结会上的发言材料等;专家报告、专题辅导材料等;(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材料是研究结果的具体体现,是最终得出研究成果、总结提炼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