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哲学与人生》A(开)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分值302020102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答在表格内)题号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
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
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A.两分法B.两点论 C.一点论 D.一分为二6.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8.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9.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0. 下列选项中,符合“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是()A.小明初中毕业后来到职业学校读书,感觉学习有困难,上课经常睡觉B.小龙拿国家给职校困难生发的生活补助费去通宵上网玩游戏C.小杨每天晚上到教室复习功课,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机会D.小华能很机智的避开老师的视线,上课跟朋友短信聊天11.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
这说明()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12.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本质”和“现象”B.“现象”和“本质”C.“客观”和“主观”D.“主观”和“客观”13.发展的实质是()A.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C.运动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1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15.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又的关系。
2.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与相符合。
5. 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6.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7.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每小题2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而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
()3.任何事物都可以孤立存在。
()4.通过学习人生哲学,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6.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就行了。
()7.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 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
()9.人的命,天注定。
()10.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四、连线题:将题中左边内容与右边相对应的哲学原理连成线。
(每题2分,共10分)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矛盾的观点2.万物莫不有对。
联系的观点3.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了。
发展的观点4.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发挥主观能动性5.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规律五、简答题(两小题,共20分)1.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经过变轨后,飞船顺利进入轨道。
“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请回答:(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2)对待规律应坚持什么样的正确态度?(4分)2.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
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
有的同学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分)(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8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答在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DACABACCCABC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4.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5.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6.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7.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10分)1——发展2——矛盾3——联系4——规律5——自觉能动性五、材料题1. (1)有人认为变轨的成功说明人能够改变规律。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答:不同意。
(2分)因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创造规律,不能消灭规律,不能改变规律。
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神舟七号”的变轨成功不是改变规律,而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4分)(2)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客观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4分)2.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
(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8分)第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
(2分)第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2分)第三,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必胜的信念,不要放弃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
(2分)第四,积极地面对挫折与逆境,还要正确看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从失败中找出成功的因素。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