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职高期末试卷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期末试卷班级姓名得分单项选择题(25×2,共50分)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体现了()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D 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量力而行B 自知之明C 不自量力D 妄自菲薄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 物质决定意识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C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D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 “现象”和“本质”B “本质”和“现象”C “客观”和“主观”D “主观”和“客观”11、“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 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B 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C 有时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知识比实践重要D 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1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

”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

这说明()A 本质离不开现象B 现象离不开本质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13、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

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

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

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

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B 人能够消灭规律C 人能够创造规律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14、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

”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15、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这说明了()的重要性。

A 知识B 实践C 知行统一D 认识16、“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17、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

A.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C.事物上升的变化和发展D.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1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9、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对抗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2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2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2、“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的D、主动热情2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

这意味着()。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24、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

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5、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地态度表现为()○1合作○2接纳○3和睦○4和谐○5排斥A、○1○2B、○3○4C、○1○2○3○4D○1○2○3○4○5二、评析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唯心主义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2.想问题,做事情,凭主观愿望,就能成功。

()3.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不考虑社会发展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就行了。

()4.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5.人生的行动只是受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再不受其他任何条件的制约。

()6.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7.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很好的发挥自觉能动性。

()8.人的命,天注定。

()9.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存在着彼此孤立的事物。

()10.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二. 材料说明题(共20分)1、有一只蚂蚁和一头大象,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

有一天蚂蚁与大象玩捉迷藏,大象一背过身去,蚂蚁撒腿就跑,跑啊跑啊,跑到一堆沙前,蚂蚁钻到沙里了,却露出一条腿。

一只老鼠看见了,就问蚂蚁,说:“蚂蚁,你为什么还露出了一条腿?大象会看到你的。

你真笨。

”蚂蚁没好气地说:“你才笨呢!我露出一条腿是想把大象绊倒,你这只笨老鼠,别管我,等着看吧!看大象怎么能爬得起来!”说完之后还坏坏地笑了几声。

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说明这个故事。

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问题?(6分)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

请回答:(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6分)(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8分)三、生活实践题(共20分)1、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

其实,这种差别在学校期间就出现了。

有的同学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

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人。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2分)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2)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8分)2、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是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人际关系又是复杂多样的,请你谈谈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作用及应该怎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1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