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试题库.doc

预防医学试题库.doc

预防医学试题库1. 除()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A.空气B.水C.森林D.土壤E.食物2. 根据食物链的不同层次,人类应处于()A.第一营养级(最低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E.第五营养级(最高级)3.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物质E.无机界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著名论点载于()A. 《内经》B. 《易经》C. 《千金要方》D. 《丹溪心法》E. 《空气、水和居地》5."人类-环境"系统是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A.环境B.生物C.人类D.物质E.食物6.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D.绝对的平衡状态E.无关状态7.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E.进行信息传递8. 下列中生态系统是()A.一个湖泊B.一条河流C.一片森林D.一滴水E.以上都是9.以下中不正确是()A.生物圈是一个最为精巧而复杂的庞大的生态系统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C.所有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D.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E.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中10.与人类生活及环境污染关系较为密切的三大循环是()A.氧、镁、氮B.氢、硫、钾C.氮、钙、水D.水、碳、氮E.氮、碳、钙11. 以下不属自然环境是()A.大气层B.江河流域C.人口发展D.草原E.岩石12.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社会环境B.无机界C.生产者D.消费者E.分解者13.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A.生产者B.一次消费者C.二次消费者D.分解者A. 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动态平衡B. 人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平衡C. 外界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D. 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E. 机体内各种物质的吸收与排泄之间促持的动态平衡15.生物间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的形式为()A. 新陈代谢B. 食物链C. 生物转化D. 生物代谢E. 以上均不对16.流行病学方法根据环境和人体效应所映的规律中提出病因或危险因素后,下面哪项是错的()A. 可得出有价值的相关联系B. 得不出有价值的相关联系C. 不能提供确定的因果关系依据D. 不能阐明机理E. 都是错的17.新的医学模式比传统医学模式扩展了哪项影响因素()A. 生物因素B. 化学因素C. 物理因素D. 社会心理因素E. 环境因素18.机体与环境的统一()A. 人与环境保持着静态平衡B. 通过食物链实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C. 人从自然环境摄取生活所需物质D. 人和环境保持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E. 以上都不对19. 哪项不是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A. 卫生学B. 临床医学C. 环境医学D. 社会医学社区医学E. 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20.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下列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 自然灾害B. 环境因素C. 生活方式D. 卫生服务E. 遗传因素21.生物圈是指()A. 地壳岩石和土壤层B. 有人类活动的区域C. 有植物存在的地壳表层D. 有生物存在的地壳表层E. 大气圈和土壤圈的总合22. 哪项不是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任务()A. 心血管疾病B. 脑血管疾病C. 营养不良性疾病D. 恶性肿瘤E. 意外伤亡23.环境污染是指()A. 改变环境的构成,扰乱和破坏环境的自净效用,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B. 改变环境的构成,扰乱、破坏了环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环境条件,对居民健康造成有害作用C. 改变环境的构成,造成人类环境的化学因素区域性差异,影响到生态平衡D. 改变环境的构成,造成物理、生物因素的区域性差异,影响到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E. 污染物在生物体出现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居民健康24.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 生活废弃物的污染B. 工业“三废”的污染C. 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噪声和废气污染D.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E. 自然灾害的污染25. 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居民采暖锅炉排放的废气B.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尾气C. 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D. 火山爆发或森林火灾E. 农药和化肥的污染26.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渐转移而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通讯增高的作用是()A. 生物转化作用B. 生物传递作用C. 生物同化作用D. 生物富集作用E. 生物异化作用27.机体对少量环境污染物作用的反应是()E. 导致死亡28. 减少城市噪声污染的措施是()A. 控制工业声B. 控制生活噪声C. 控制交通噪声D. 植树配置绿化带E. 以上都对29. 环境中的无机汞通过什么途径成为甲基汞()A. 生物富集作用B. 生物转化作用C. 生物代谢作用D. 环境自净作用E. 以上均不对30.关于突变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A. 机体遗传物持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突然变异B. 染色体畸变C. DNA分子的损伤D. 生殖细胞突变可导致遗传性疾病E. 体细胞突变也可导致遗传性疾病31大气中常见的致癌物是()A. 铅、汞、锰B. 铜、锡、钴C. 硒、锌、钼D. 石棉尘、苯并芘E. 以上都不是32.环境中的主要致癌因素是()A. 物理有害因素B. 化学有害因素C. 生物有害因素D. 食物中有害因素E. 其它因素33. 工业企业设计中的“三同时”是指()A.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应同进采取回收净化措施B. 文化生活福利设施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C.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标准》应同时贯彻执行D. 防止污染和其它危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E. 以上均不对34.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A. 生活性噪声B. 交通噪声C. 工来噪声D. 市场噪声E. 娱乐噪声35. 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主要通过()A. 空气B. 水C. 土壤D. 日光E. 食物链36. 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物是()A. 氮氧化物B. 碳氢化物C. 烃类化物D. 烟尘和二氧化硫E. 多环芳烃化合物37.我国制订环境保护方针的目的是()A. 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B. 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国民经济C. 保障人民健康,造福子孙后代D.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E. 发动群众,采取措施,防止污染38、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是A、人从自然环境摄取生活所需物资B、通过食物链实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C、人和环境保持着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D、人与环境保持着静态平衡E、以上都不对39、生物间物资转换和能量传递的形式为A、新陈代谢B、生物转化C、食物链D、生物代谢E、以上都不对40、当前影响我国居名健康的下列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自然灾害B、生活方式A、地壳岩石和土壤层B、有人类活动的区域C、有生物存在的地壳表层D、有植物存在的地壳表层E、大气圈和土壤圈的总合42、生态平衡是指A、外界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B、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C、人与环境之间物资交换的平衡D、机体内各种物资的吸收与排泄之间保持的动态平衡E、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体之间的动态平衡43、环境污染是指A、改变环境的构成,造成人类环境的化学因素区域性差异,影响到生态平衡。

B、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出现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居民健康。

C、改变环境的构成,造成物理、生物因素的区域性差异,影响到生物间的物资和能量交换。

D、改变环境的构成,扰乱、破坏了环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环境条件,对居民健康造成有害作用。

E、改变环境的构成,扰乱和破坏环境的自净效用,对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44、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三废”的污染B、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噪声和废气污染C、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D、自然灾害的污染E、生活废弃物的污染45、环境中的无机汞通过什么途径成为甲基汞A、生物代谢作用B、生物富集作用C、环境自净作用D、生物转化作用E、以上均不对46、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渐转移而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增高的作用是A、生物转化作用B、生物富集作用C、生物同化作用D、生物传递作用E、生物异化作用47、机体对少量环境污染物作用的反应是A、无反应B、代偿状态C、导致死亡D、正常调节E、代偿失调48、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主要通过A、食物链B、水C、空气D、日光E、土壤49、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农药和化肥的污染B、居民采暖锅炉排放的废气C、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D、火山爆发或森林火灾E、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50、关于突变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A、染色体畸变B、DNA分子的损伤C、体细胞突变也可导致遗传性疾病D、生殖细胞突变可导致遗传性疾病E、机体遗传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突然变异51、大气中常见的致癌物是A、铅、汞、锰B、石棉尘、苯并芘C、铜、锡、钴D、硒、锌、钼E、以上都不是52、环境中的主要致癌因素是A、生物有害因素B、物理有害因素C、食物有害因素D、化学有害因素E、其他因素53、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大气污染物是A、多环芳烃化合物B、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烃类化物E、碳氢化物C、娱乐噪音D、市场噪音E、交通噪音55、减少城市噪音污染的措施是A、植树配置绿化带B、控制工业噪声C、控制交通噪声D、控制生活噪声E、以上都不对56、工业企业设计中的“三同时”是指A“《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标准》“同时贯彻执行B、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应同时采取回收净化措施C、防止污染和其他危害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D、文化生活福利设施应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E、以上都不对57、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方针的目的是A、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B、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平衡C、发动群众,采取措施,防止污染D、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国民经济E、保障人民健康,造福子孙后代58.当噪声低于()dB(A)以下时,接触时间再长也不会发生暂时性听阈位移A.70B.75C.80D.85E.9059.听力损伤时,患者可()A. 有听力障碍B. 无听力障碍C. 有听力困难D. 无听力困难E. 耳聋60.高温作业是指生产和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气温等于或高()2?C的作业A. 本地区夏季室外温度B. 本地区夏季室外计算温度C. 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D. 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温度E. 本地区夏季室内通风温度61.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中()起主要作用A. 气温和对流热B. 热辐射和辐射热C. 气温与劳动强度D. 气温与热辐射E. 热辐射与劳动强度62.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发射站的电磁辐射频率为()A.0-300HzB.300Hz-300kHzC.300kHz-300MHzD.300MHz-300GHzE.300KHz-300GHz63.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的病因是A.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化学成分改变超出了人体的适应能力B.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C.某种化学元素明显摄录不足D.某种化学元素明显摄录过多E.以上都不是64.某地区一村庄出现多例成年男子身高低于1.3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