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传统节日渐渐变成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
相对的,传统文化却日趋形式化,逐渐被年轻人遗忘。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
因此,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看法的社会调查。
共获得有效问卷120份。
经过对问卷的整理与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在关于“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中,有84位同学选择了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36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
也就是说,有70%的同学还是更喜欢我们自己的节日,30%的同学喜欢外来节日。
在“你最期待什么节日的到来”中,有112位同学都选择了春节,另外8名同学中,有四位选择了国庆节,还有两位选择了圣诞节,剩下两位分别选择了情人节和七夕节。
也就是说,只有3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占总数的%。
在“你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多少”, 8%的同学选择了全部了解,76%的同学选择了大多数,14%的同学选择了了解少部分。
在“你对西方节日了解多少”中,4%的同学选择了全部,7%的同学选择了了解大部分,89%的同学选择了少部分。
在“你更喜欢西方节日的原因”中,因为这道题是多选题,其中“商家的宣传和促销的吸引”、“庆祝形式新颖好玩”,、“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喜欢过”、“西方节日可以成为玩乐的接口”这几个原因是同学选择的最多的。
在“你更喜欢东方方节日的原因”中,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作为中国独有的节日,我们应当支持”,“家里的长辈喜欢”和“能与亲人和朋友团聚”这些理由。
在“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节日地位的下降”中,选择“形式老套,没有创意”、“社会关注不够”和“政府引导不够”的同学最多。
在“你怎样认识中国人过西方节日”中,选择“中国人生活质量提高,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生活”、“顺应时尚的潮流,以防自己落后”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政府积极引导”的同学最多。
在此,我们可以简单的做出一个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还是持支持意见,70%的学生还是更偏向于传统节日,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其中,%的同学更期待过春节,可见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传统节日。
由此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西方文化节日确实对我国传统节日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圣诞节和情人节在中国确实掀起了一系列西方节日热潮。
再结合XX年韩国成功将端午节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我们所有中国人感到耻辱的行为,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节日的意识迫在眉睫。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5000年的历史,却仍然繁衍不息。
其中所孕育的灿烂文化,其中底蕴是无法忽视的。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其优秀毋庸置疑,都沉淀着厚重的中华民族的精华。
她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的民俗文化。
这些不可或缺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但是,为什么它却不能得到当代大学生的充分认可呢经过调查发现,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底蕴过于精深,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对外来事物比较好奇的年纪,思想又比较开放,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西方文化中新奇的文化因素就深深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受到了大学生的推崇。
相应的,传统文化就受到了冷落。
那么,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一状况呢?首先,政府应做好表率领导作用,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增加法定节假日的天数,来提醒大家传统节日的存在。
这点从政府新出台的关于法定节假日调整的政策,就可看出政府对此的关注正日益增强。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庆祝活动,向传统节日注入新鲜的血液。
其次,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发扬。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最充满活力的一代,使社会足以建设的接班人。
我们更应该从自我做起,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批判性的继承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增强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为之付诸行动,是我们大学生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但是,仍然有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盲目的推崇西方文化。
我们应清楚地明确西学中用的目标,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更多应想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让中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因此,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继承与发扬广大。
最后,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来引导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形成。
作为学生,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的,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学到专业文化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校园中调整并改善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行为都不可或缺的受到学校的影响。
所以,学校应更积极的指引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改善,营造更具文化气息的氛围,更专注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当代时代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与此同时,如何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保有本国的文化特色与优势,是当代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大学生更是在其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会产生了不同的节日,人们庆祝节日的方式也因地而异,但人们关于节日都有着同样的感情。
他们要么借此为幸福和健康祈祷,要么借此来实现他们的美好心愿,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节日表达了他们对传统的怀恋之情,同时也传达他们追求梦想的远大抱负。
实际上,节日是人类文化具体的一方面。
这些节日的庆祝仪式大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我们的家庭,宗教信仰,种族起源,政治,经济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体现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和意识。
蕴涵在节日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体现在这些节日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上。
1、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东方文明的国家。
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为传统节日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作为一个农业国,中华文化深深根植于农业。
因此,农业活动使得节日更具有地方性色彩。
春节与一些农业活动,如种植、收获,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来不断进化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传说和传统。
2、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
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因此,节日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联系,除了圣诞节,复活节也与宗教有关。
1、庆祝中国节日的方式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节日。
它的庆祝活动丰富而且隆重。
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林语堂,著名的华人学者,曾经对春节做了一个很好的描述道,古老的中国农历新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相比之下,其他节日似乎黯淡许多。
这五天,整个民族穿着最好的衣服,关闭商店,打锣,放鞭炮,等等。
这是好运的一天,每个人都期待着一个更美好和更繁荣的一年,每个人都开心地增加一岁,并准备对他的邻居说带来好运的吉祥话。
2、庆祝西方节日的方式在平安夜,绝大多数庆祝圣诞节的人们都会在他们自己家里举行一个特殊的节日庆祝仪式。
家人们通常会装饰下那棵圣诞树然后把彩色包装的礼物都放在下面。
在圣诞节那天,同样有许多庆祝的活动。
在圣诞节交换礼物、赠送圣诞贺卡给亲朋好友是全世界庆祝圣诞的习俗。
1、节日的不同名称的比较研究中国和西方传统节日的首要不同是给节日命名的方式。
通过观察那些节日的名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差异。
中国的节日多数都是以季节来命名的,而西方的节日则多以宗教形象或事件命名。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由于天气和季节在农业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最初为农业丰收庆祝而创立的那些传统节日都和季节有关。
以季节节气来命名也很容易让农民们记住这些节日。
通过节日的名字,农民们就可以适时打理庄稼。
例如,春节是适宜播种的时节。
还有中秋节、夏至、冬至等等。
尽管有些西方节日也是以季节来命名,如历史上芬兰的施洗约翰节,但是在宗教传播之后,特别是基督教的传播之后,节日都相继以宗教来命名。
与中国不同的是,宗教在西方世界里占了主导作用。
上帝和耶稣在他们的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当我们得知绝大多数节日都是以宗教命名之后就不会大吃一惊了。
所以,就有了耶稣诞生日、耶稣受难日和圣周六。
2、文化差异的价值西方人十分尊敬人与自然。
他们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重视个人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但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价值或个人的自由发展。
所以在传统文化中,西方人强调个人,宣扬个人主义。
然而,中国人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
以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为例,两者都与内心情感相关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七夕着重对民间牛郎织女传说的追忆而非对他人情感的表达,而西方人则借着情人节自由地传递情感,从而丰富现代人的生活。
庆祝七夕的方式老套而繁琐,但食物同样是主题,因此七夕偏离了现实,并逐渐被人们遗忘。
而西方的情人节却充满了现代人文主义和浪漫色彩,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生活氛围。
情人节表现的不同之处反映出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性格差异:中国人羞于表达情感,而西方人则大胆又不拘小节,强调方式的简洁与浪漫,而非吃吃喝喝。
显然比起接受中国传统节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都觉得接受西方节日要容易得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节日用的是世界通用的公历,而中国传统节日用的是中国特有的农历,因此其他国家的人就很难与我们同步。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还展现出对人权的尊敬和对个人发展的重视。
可以从西方节日中看出这一点,再次举出情人节的例子,它已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并已不再仅仅为恋人们而设。
在情人节当天,人们可以向所爱之人毫无保留地倾述爱意。
这是人类的天性,不论他或她来自何方,他和她都需要爱。
情人节因此能为全世界所接受,并在这一特定的文化中成形。
而笼罩在封建主义的阴影下,中国人很难在除非是夫妻男女才能接触彼此的时代发展这样一个节日。
由于大部分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在封建统治下发展的,外国人很也难接受这些思想。
结论: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学习文化的有力工具。
它在中西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受欢迎,因此了解传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节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特色而丰富多彩的活动保存了国家文化中最精妙、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尽管中西文化中存在着许多差异,它们却都代表了爱与自由。
因此,我们能从一个国家的节日中找到它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