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比较鉴赏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用典二.教学时数 1 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苏轼在词中描写赤壁之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上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出年华渐去、壮志难酬的感慨。
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出示“教学目标”(见上)。
(三)回顾旧知1.作者、风格和时代北宋——豪放派:苏轼南宋——豪放派:辛弃疾婉约派:柳永秦观婉约派:李清照姜夔2.名句背诵检查,感知婉约词豪放词不同风格1、《雨霖铃》中诗人想象别后的羁旅生活写出的最使人触动离愁别恨的两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鹊桥仙》中体现一种崇高而旷达的爱情观的一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四)作者及背景介绍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6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后来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l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
而镇江紧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
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他听不辛弃疾的劝告并把辛弃疾调离了镇江。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写下的。
(五)检查预习效果,收集学生疑难问题。
(《金太阳导学案》之“基础知识梳理”)(六)、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齐读,教师指名朗读并点评。
要求读出情、读出韵:①本词上下片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
朗读时韵脚要读得响一点,停顿要长一点。
②朗读时要在慷慨悲凉的基调下,读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悲凉;读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读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愤!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典故的基本含义,翻译全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千古江山(长远的年代)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的流风余韵)③金戈铁马(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④元嘉草草(草率)⑤赢得仓皇北顾(落得)⑥可堪回首(不堪、哪堪)(2)把下列句子中颠倒的次序倒过来。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犹记四十三年,望中扬卅I路烽火)(3)指名学生分别翻译词的上下片。
教师补充、订正。
3、讨论:词中总共写了几个历史人物,明确历史人物事件。
(1)孙仲谋(2)寄奴:(3)刘义隆:(4)佛狸祠下:(5)廉颇:(七)、合作探究词的上片:1、师补充孙权及刘裕事迹。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
带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
辛曾在<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
2、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3、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明确:“英雄”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向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能。
“想当年”句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小结: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八)、合作探究下片,分析层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学生讲刘义隆之典故。
师补充明确:“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明确: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
“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写什么内容?明确: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
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4、“佛狸祠下”三句。
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
学生谈此句的意思。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
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5、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6、最后三句是第三层。
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师补充典故: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
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
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强盛起来。
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一饭三遗矢)。
于是赵王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明确:以廉颇自比,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7、小结下片: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九)、归纳全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侘胄的警告。
(十)、研讨艺术特点: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以为如何?附本词所用典故诗句用典用意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慨叹英雄难觅,讽刺宋室昏聩。
寄奴曾住刘裕慨叹英雄难觅,讽刺宋室昏聩。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今昔对照,抒发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明确:本词的前四个典故均和京口有关,廉颇的典故看似与京口无关,但和前四个典故一样,都体现了辛弃疾的爱国激情,这就是典故之间的结合点。
如果脱离了结合点,与京口无关的典故则会成为空想。
用典贴切,恰到好处,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是辛词的一大特点。
其实,这首词就是一位暮年英雄的叹息:一叹世无英雄;二叹治者无能;三叹怀才不遇;四叹老大无成。
使用典故,格调沉郁,悲壮苍凉,词风豪放。
正如明代杨慎在《词品》中所评:“辛词当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第一。
”2、本词除了用典外还突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赞孙权力抗曹操,建风流业绩,江山本应代有才人出,叹孙权之流不再有,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刘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碍他建功立业——表己抗金救国之志。
其子刘义隆草率北伐,结果一败涂地——告诫当今统治者)(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金主完颜亮被哗变的部下所杀,正是南宋反攻复国的好机会,但赵构在此后三天去议和,弄到如今异族皇帝庙前还有人祭祀,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子民。
)(十一)、拓展延伸1、《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2)不同点:①《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衬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
②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
苏轼词感慨年华渐去,壮志难酬;辛弃疾的词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③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
(十二)课堂总结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十三)课堂练习(十四)、布置作业(PPT)1.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之“固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