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复习题思考题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论1.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2.公司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公司指依法定程序设立,以赢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2)特征:①公司是一个法人团体,具有法人地位。
②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
③公司的投资主体一般是多元化的。
④公司具有特定的治理结构。
⑤公司是依照有关法律进行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3.说明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
P6-9(1)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者腐败问题。
第二个主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2)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第一个主题:围绕如何监督和控制经理人员的行为展开研究。
第二个主题:研究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公司治理如何界定?P13公司治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公司治理解决的是因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它要处理的是公司股东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
(2)广义的公司治理可以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一系列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它界定的包括企业与其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5. 解释公司治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P17-20(1)学科性质①公司治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②公司治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③公司治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2)特点①科学性②艺术性③技术性④文化性⑤演化性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理论与框架1. 试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
P77-80①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要对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相关者负责,公司不能脱离其他个人和团体而存在,因而,公司应该对这些主体负有社会责任。
②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权益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不等于财富创造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才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它将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结合起来。
2.解释公司治理的架构。
P32(1)按照《公司法》所规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大体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2)内部治理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构成公司治理的基础,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
(3)公司的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外在市场的倒逼机制,市场竞争压迫公司要有适应市场压力的治理制度安排。
公司的外部治理活动场所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等。
第三章股东大会1.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各自权利有哪些?P59-61(1)普通股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无特别权利的股份,也是最基本、最标准的股份。
①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在所有其他要素提供者供应商、债权人、员工、经营者等的收益请求权以及国家的税收要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实现)②监督决策权③优先认股权(增发新股时,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优先认购一定比例的新股)④股票转让权(2)优先股:根本特征在于优先股股东在公司收益分配和财产清算方面比普通股享有优先权,一般不享有股东大会投票权。
①利润分配权②剩余财产清偿权③管理权(有严格限制)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权利特征?P61(1)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和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以及股票的集中度和股东的稳定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
①国有股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②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③流通股:也称公众股,指社会个人或股份公司内部职工以个人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2)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都属于普通股票,应该同股同权、同股同价、同股同利,但是在我国试行股份制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现象。
股票种类多,流通性差,相互割裂;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与公众股股权高度分散的状况并存等。
3.比较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
P63(1)所有人权益和债权人权益都是公司资金来源的途径,公司资金的所有者,目的都是希望从与公司的交易中获得利益。
(2)性质不同、权利义务有别、法律地位迥异。
①在公司经营中的地位不同债权人: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无权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
股东:可以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②各自承担的风险不同债权人:①财产求偿权和解散清算过程中,债权人优于股东权益,②以公司全部资产为要求对象,要求的报酬率低于股东权益,③不论经营好坏,报酬率相对稳定。
股东:①对净资产的所有权,是剩余权益,②报酬率随公司经营业绩变化而变化。
③偿还期限不同债权人:有确定的偿付日期,公司到期足额偿付利息与本金,否则有破产清算的危险。
股东:除依法转让不得抽回资金或清算后的剩余财产补偿投入资本。
4.解释法定投票权和累积投票权制度。
(1)法定投票制度:当股东行使投票表决权时,必须将与持股数目相对应的表决票数等额地投向他所同意或否决的议案。
(2)累积投票制: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
5.如何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P70约束大股东的行为①累积投票权制度②中小股东诉讼制度,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请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③完善小股东的委托投票制度④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⑤强化大股东赔偿责任⑥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⑦类别股东表决制度⑧引入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制度第四章董事会1.什么是董事会董事会职能(功能)是什么P88(1)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必要常设机关。
是企业意志执行的决定机关及最高决策机关。
(2)双重功能一要负责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雇用管理人员经营公司而使股东的资产增值;二要监督经理人员的行为,防止其损害股东的利益。
①审批财务目标、公司主要战略及发展规划。
②挑选、评估、更换首席执行官;决定管理层的报酬;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建议与咨询。
③评估公司制度与法律、法规的适应性。
④推荐董事的候选名单;评估董事会的工作及绩效。
2.解释董事的概念。
P89(1)董事是股东的受托人,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内管理公司事务,参与重大决策,对外代表公司进行业务活动。
①董事一般由股东选举产生。
②董事由自然人担任。
③董事的担任不以出资为条件。
(2)按照其与公司关系可分为:①执行董事:是指担负执行职能,负责公司经营管理的董事,一般由公司高级经理人员担任,又被称为内部董事。
②非执行董事:是董事会中不担负执行职能,不涉足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业务的成员,他们多来自公司外部。
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统称为外部董事。
3.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董事有何种义务?试解释。
(1)勤勉义务:①对公司事务付出适当的时间和精力,②关注公司经营,③并按照股东和公司的最佳利益谨慎行事。
①保证时间和关注。
②不能董事不作为与依赖他人。
③谨慎行事是勤勉义务的核心内容。
(2)忠实义务:①忠实于公司的利益,②不得将董事或董事关联人的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③当其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董事必须以公司的最佳利益为重。
以下违反忠实义务:①涉及董事与公司之间的交易;②自身报酬的确定;③董事利用本应属于公司的机会牟利;④动机不纯的公司行为。
4.解释独立董事及其职责、作用。
P123(1)独立董事: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2)职责①独立董事的战略参与职责②独立董事的内部审计职责③对经理层进行监督,对其业绩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决定其报酬。
④独立董事的评价与任免职责(3)作用:流行的观点有三种:一是监督。
二是辅助。
三是关系。
①客观性,公司与经理人员发生冲突时,能够做出准确判断。
②识别市场发出的预警信号,认识到公司可能面临的潜在危机和商业周期的影响。
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特殊的知识和才能。
④监督CEO,识别和限制其不当行为。
⑤注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5.单层制董事会中常设的次级委员会有哪些各自的主要职责有哪些P101(1)审计委员会:负责督察公司的内部审计程序并与外部的合法的审计员一起相互作用,以便保证公司的财务完全符合法律的要求。
①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②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③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④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⑤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
(2)薪酬与考核委员会①研究董事与经理人员考核的标准,进行考核并提出建议;②研究和审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
(3)提名委员会①研究董事、经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程序并提出建议;②广泛搜寻合格的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③对董事候选人和经理人选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
(4)执行委员会:由执行董事以及某些重要部门总经理组成,执行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经营活动全面的指导,掌握公司除财务以外的其他各项重要决策。
(5)战略委员会:制定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与政策,从而确立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方向。
6. 董事会有几种模式,试画图说明?P99(1)单层制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股东导向型。
(2)双层制董事会:一般由一个地位较高的董事会监管一个代表相关利益者的执行董事会组成,监事会全部由非执行的成员组成,执行董事会则全部由执行董事组成。
社会导向型,也称为欧洲大陆模式。
(3)业务网络模式:或者说日本模式,特指在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
第五章高层管理者1.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有哪些,试解释。
P148(1)报酬激励机制:一般由固定薪金、股票与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构成。
(2)经营控制权激励机制:使其拥有职位特权享受职位消费,给高层管理者带来正规报酬激励以外的物质利益满足。
(3)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向高层管理者大幅度转让剩余支配权。
(4)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者获得社会赞誉与地位,能满足其成就感,会带来明天的收入。
(5)聘用与解雇激励机制:资本所有者通过经理市场竞争自由选择经理人才来实现。
(6)知识激励制度:提供知识更新和获取新信息的机会,提升业务能力,增强自信心。
2.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有哪些,试解释。
P152(1)约束机制是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针对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结果、行为或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与督导行为。
(2)公司内部约束:公司章程、合同约束、偏好约束、机构约束、激励中体现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