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HS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EHS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
评价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EHS- 01
xxxxx有限公司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编号:EHS-01 版本:B/1
编制日期:2013-1-22 生效日期:2013-1-30
1.目的
为了识别、评价公司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确定、更新重要环境 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并对其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和管理。

3.职责
3.1 安全部
3.1.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

3.1.2 负责组织各部门所有过程中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工作。

3.2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的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3 总经理
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工作程序
4.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因素评价及控制过程 4.1.1 环境因素、危险辨识、风险评估控制图如下:
为本程序的要求
4.1.2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如下图
风险评价和确定过程本程序的条款对照
确定危害及其影响
建立详细目标和表现准则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适用的法律法规、其他要求、评价准则等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4.4 确认风险等级并予以记录
在公司各层次上建立目标和表现准则
制定有效的程序、作业文件和应急预案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4.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识别评价
4.2.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
4.2.1.1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
a) 各部门工作区域中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
资源消耗等,参见表1。

b)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包括与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可控制和可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c)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以下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2.1.2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辨识范围:
各部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能的职业病、健康因素、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因素等,参见表1。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辨识过程应包括
1) 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
2) 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3) 事件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a 材料的缺陷;b 结构失效;c 气候、地理及其它外部自然
灾害;d 违反法规、安全规程及健康卫生要求;
4) 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5)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6)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外界所提供)。

4.2.1.3 将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登记在《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中,按照4.2.2 条款的要求进行评价。

表1识别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应考虑下列类型(但不限于)
4.2.2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
4.2.2.1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见表2
4.2.2.2 确认重要环境因素
将上述前六项之和大于17 的环境因素或后两项之和大于7的环境因素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如下情况可直接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a) 凡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要求的环境行为;
b) 潜在的环境事故和紧急事件;
c) 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的处置;
d) 污染物排放指标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e) 火灾和爆炸;
f) 凡不符合公司E HS 方针的;
g) 凡不符合与相关方(特别是顾客)达成合同的有关规定的。

4.2.2.3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
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采用L EC 法,参见表3。

如下情况可直接判为重大风险因素:
a) 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
b) 潜在的事故和紧急事件;
c) 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d) 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和作业;
e) 易发生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和高处坠落危险作业;
f) 国家规定的职业病作业范围,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
g) 凡不符合公司E HS 方针的;
h) 凡不符合与相关方(特别是顾客)达成合同的有关规定的; i)
凡不符合相应的健康安全标准的;
4.2.2.4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重点应对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参见《法律、法规 和其他要求控制。

公司采用
L EC 评价法对危险源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标准见表 3。

D ≥80 为重大危险源。

4.3 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 4.3.1各部门应将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
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登记在《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中,经所在部门经理审核批准后上报至安全部进行汇总。

4.
3.2
安全部对各部门的《环境
因素识别和评价《重要环境因素清《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和《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公司的记录。

4.3.3 安全部建立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用以作为对现 场各类隐患的关键控制点。

在 E HS 管理和检查过程中,通过对各类隐患的检查和监督,实现优化控制(执 行《绩效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的规定)。

4.4 重大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评估和确定 4.4.
1 安全部组织各部门建立《重大风险
等级评估确
,,安全部负责公司的《重大风险等 级评估确认表》。

4.4.2《重大风险等级评估确认表》中的具体量化要求: a) 风险评估结果中“人员”分为无伤害、轻微伤害、一般伤害、重大伤害、一人死亡、多人死亡等 6 个 等级。

b) 风险评估结果中“财产”分为无损失、轻微损失、一般损失、局部损失、重大损失、特大损失等 6 个 等级。

c) 风险评估结果中“环境”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一般影响、局部影响、重大影响、巨大影响等 6 个 等级。

d) 风险评估结果中“名誉”分为无影响、轻微影响、有限影响、很大影响、全国影响、国际影响等 6 个 等级。

e) 6 个等级的影响值(严重级别)分别为 0、1、2、3、4、5。

f) “风险几率”分为业界从未发生 A 、业界发生过 B 、本单位发生过 C 、本单位每年多次发生 D 、本单 位某岗位多次发生 E 等 5 个等级。

g) 风险等级以“1B ”、“3 C ”、“5 A ”、“2E ”等表示。

6 表3LEC 评价法
4.4.3 重大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的控制要求参见表 4
表 4 重大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的控制要求矩阵表
4.5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更新
4.5.1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4.5.2 遇有下列情况,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和风险信息: a) 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b) 活动、产品和服务现场性质发生变化; c) 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d) 相关方有合理的抱怨;
e) 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f)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识别有遗漏。

4.6 环境因素、危险源和风险因素的控制 4.6.1 各类风险的控制方式参见表 4。

1)除管理程序外,其它控制措施应由基层单位制定,按《文件控制程序》完成审批后,报安全部备案; 2)公司普遍存在的重大(包括)以上风险的控制措施由安全部统一组织指导制定,由安全部经理审批,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

3)所有措施由基层组织实施,各项职责落实到岗位,由部门兼职安全员检查措施实施效果。

安全部定期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4.6.2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通过制定 E HS 体系管理方案、执行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及应急准备与响应 控制程序加以控制。

4.6.4 与环境、风险因素有直接关系的操作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对各种因素进行理解并掌握控制措施的实
施。

5 记录
5.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
5.2《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
5.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5.4《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5.5《重大风险等级评估确认表》
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 审批:日期: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审批:日期: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 审批:日期:
重大危险源和风险因素清单(部门名称)
部门:编制: 批准: 日期:
EHS 重大风险等级评估确认表
部门:编制:审批: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