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研究

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研究

宁波大红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年论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姓名:赵宝建班级:12国贸2班学号:1231050251指导教师:金笑梅二○一五年一月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进一步发展方向的研究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2国贸2班姓名:赵宝建摘要: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

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虽然在大的国际形势使柯桥轻纺城布料出口的难度加大,但出口的份额和规模依然很大。

目前柯桥轻纺城布料外贸发展的态势是,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进行市场转换、产品升级、结构调整;以自营出口为主体。

关键词:市场转换;产品升级;结构调整一、背景介绍(一)柯桥纺织业现状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坐落于长江三角洲繁华的沪、杭、甬经济带上重镇柯桥。

东依历史文化名城绍兴12公里、距宁波146公里,西邻杭州52公里,北距中国第一都市上海260公里。

杭甬铁路、104车道、萧绍运河横贯东西,向北8公里便至萧杭甬调整公路道口,离兴建中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20公里,交通区位条件甚为优越。

并且中国轻纺城地处国内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最快,社会购买力最强的长江三角洲“金南翼’,依靠全国经济十强县支撑,接受经济强省辐射。

在此优越的条件下,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应运而生。

中国轻纺城始建于1988年10月,经过20余年发展,历经风雨沐浴,已从一个原始的棚顶市场发展为:“东、西、北”三大交易区、服装市场、天汇广场、八区、联合市场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商行9000余家,经营面料1万余种,服装上千个品牌,系目前亚洲规模最大、成交额最高、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2005年市场成交额高达276.2亿元。

中国轻纺城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

通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产权制度改革和国际下场开拓,更具备了放眼全球市场的能力。

纺织品外销率达到35%。

外贸出口增速加快。

年成交额达到276亿元,建筑面积达到208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更居全球之首。

(二)经营历史绍兴轻纺城发展经历四个阶段:1988-1995年第一阶段,为形成阶段;1995-1998年第二阶段,为传统交易模式最繁忙、昌盛的阶段;1999年至今为提升阶段。

首先硬件设施更新、改造、三大交易区重建;其次交易方法不断提升,由集贸式交易向公司化发展;目前,两个现代化交易市场的开业,标志着中国轻纺城第四代“升级版”产生,市场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后中国轻纺城将以“现代化、公司化、全球化”为发展方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发展方针,改造升级老市场区域,拓展培育新的市场区域,完善建设市场梯次体系,全面打响“中国轻纺城”市场品牌,更好的发挥中国轻纺城对绍兴乃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轻纺城之中很多店铺都是家族制的企业,形成了“前店后厂,子店父厂”的局面,像前面提到的景彬纺织,其祖父、父亲辈都是经营生产布料的,到他这辈人只能掌管前面的店铺了。

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经营渠道有着相当大的拓展。

但是近几年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纺织行业的瓶颈。

二、绍兴柯桥外贸纺织业的发展瓶颈(一)产业结构上的不足轻纺城的大多数经营者类似于个体户,其销售渠道相当局限,基本是老客户,或是熟人介绍或是其他手段,新客源的增长较为有限。

而且整体上来说品牌意识相当欠缺,近年来一直在提要加强品牌意识,但是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口号。

而且在现实中的轻纺城周围的店铺往往没有科学严格地分析,而一哄而上,全然不顾自身发展的需要,地租也接踵而涨,对于纺织这种有自己实体企业而在轻纺城开设店面扩大宣传和承接订单的企业有不小的打击,因为很多店铺都是没有实体企业的支持的,这种店铺的加入导致了有实体企业的在店铺方面投入将增大,然收效却甚微。

(二)在品牌经营上的不足在品牌经营上很是杂乱,很少有重点突出经营的品牌。

当然这些年来的成绩也相当明显,从一条布街发展为如今的轻纺城,经营更为规范,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了一个相当优质的平台。

相互交流,产品交互日益加深。

同时也促进了产业的集中化生产,不乏有外地相关企业在当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不是为发展当地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

纺织业产品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主要产品,其贸易顺差影响对我国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和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影响了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发展。

(三)环境污染近几年来,国际上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为纺织业是高污染行业,在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有害物质,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因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对这些产品的环境的要求。

因为目前,我国纺织业对环境的意识还不是特别的强烈,纺织业生产的产品还达不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纺织品环保的标准,这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受到严重的打击。

(四)市场对外依存度过高在出口上过度的依赖出口中东,欧美。

其次是东南亚,大陆, 港澳台地区, 北美, 南美, 西欧, 东欧,东亚, 东南亚, 中东, 非洲, 大洋洲。

对外的依存度有点单一,容易造成产业的限制和枯萎。

(五)国际竞争激烈国际上把纺织业分为三个不同的档次:第一是发达国家占领的高档纺织品市场,第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次纺织品市场,第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抵挡次纺织品市场。

依据竞争力来讲,许多发展中国家以他们最低的成本进而接近欧美市场与中国竞争低档次产品市场,这虽然没有影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和生产国的地位,但也夺走了我国在国际上的一些出口份额。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纺织品的生产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近几年又出现一些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他们享受比我国更优惠的国际政策,他们距离近、关税比较低、交货时间短,并且劳动成本比我国还底,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六)产业链结构的瓶颈轻纺城其原由政府控股,于1999年转资给精工集团经营,但出于市场发展管理的考虑,当地政府正在考虑将其回购。

其商铺基本采取出租的方式经营。

各个个体户的经营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有实体纺织企业的都采用前店后厂的形式,店铺用来承接订单、宣传新品、卖库存等,前来购买的一半都是大宗买卖,动辄几千几万米布料,在店铺内签下订单拿到工厂生产,是比较典型的“订单——原料”型企业。

这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增加费用。

三、纺织产业的优势与前途(一)市场特点中国轻纺城地处国内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最快,社会购买力最强的长江三角洲“金南翼’,依靠全国经济十强县支撑,接受经济强省辐射。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产生的区位新优势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经济新优势,使中国轻纺城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崛起过程中极大受益。

优越的地理条件使中国轻纺城已经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区域市场,而是一个交易发达的全球性市场。

(二)市场实力雄厚通过近年来的技术改造、产权制度改革和国际下场开拓,更具备了放眼全球市场的能力。

纺织品外销率达到35%。

外贸出口增速加快。

年成交额达到276亿元,建筑面积达到208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更居全球之首。

(三)产业基础扎实绍兴县纺织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在生产规模、下场销量、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设备先进性上均为全国之最。

同时,在产业市场、设备技术、产品开发、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取得均衡发展,竞争优势明显。

经营配套完善:围绕中国轻纺城的经营,绍兴县打造了商贸服务、商务休闲、物流等全方位的服务配套;以金柯桥大厦为核心的商贸服务区,辐射全县经济的商贸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涵盖商业金融、会展资讯、餐饮宾馆;以瓜渚湖为核心的商务休闲区;以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为基础的全球纺织品物流中心;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为主的产业展示窗口和纺织品贸易平台;以“全球纺织网”和“网上轻纺城”为主的信息平台和网上贸易平台;以“中国轻纺人才市场”为主的纺织品专业人才交流平台。

畅销产品:中国轻纺城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轻纺专业市场,全球1/4的面料在此成交,全国近1/2的纺织企业与其建立了产销关系,市场成交额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市场之首。

根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纺织品必须考核的基本安全项目包括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异味、色牢度。

所以在以上的品质我国纺织品的现状下,2012年纺织业‚三驾马车‛中出口增速放缓最为明显。

全年纺服出口增长2.83%,消费增长12%,投资增长14.6%,行业利润仅增长7.8%,主要产品产量增速均放缓,纺织行业整体陷入低谷之中,遭遇困境比2008年更为严重。

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额约为每年3200亿美元,中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加入WTO以来,其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

纺织服装业历来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出口金额不仅占到出口总值的1/5,而且是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

从贸易额看,10年来的整体规模较大,出口额持续保持高位,1999年以前的进出口总额尚处在500亿美元左右,到2000年就突破了600亿美元,2002年突破了700亿美元,到2003年更是达到了945亿美元,整个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出口额远远大于进口额,贸易顺差巨大。

配额取消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继续扩大。

从增长率看,10年来保持了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

1994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为470 8亿美元,2003年达到了945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50.2%。

10年来,进出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1.5%(而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的报告,在1990到2002年间,全球纺织品贸易额年均增长 3.2%,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 5.3%),出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2.8%,进口额的平均增长率为7.3%。

出口增速位于前四位的年份分别是1994年(31.2%)、2000年(29.4%)、2003年(27.7%)和2004年23.4%。

从贸易额占全部货物贸易额的比重看,10年来持续下降。

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从1994年的19.9%,下降到2003年的11.1%,出口额所占的比重从1994年的28.3,下降为2003年的18%。

四、柯桥外贸纺织业的发展方向纺织行业的发展,要更加注重效率,劳动生产率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更大的课题。

针对行业发展特点以及遇到的问题,今年的纺织博览会确立了两大主题:一是提高技术,尤其是产业链技术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

为了加速纺织产业升级换代,为参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本届展会将联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部共同举办纺织专题创新技术应用推广活动,并就新技术的转移进行现场对接洽谈。

二是低碳环保,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