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1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单元知识点复习1


2.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1)实验目的:做本实验的原因或动机,因此一定要预先 明确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本实验操作的理论依据,是达到实验目的 理论依据的标准,能指导操作人员去设计和操作实验。 (3)材料器具: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准备合适的材料和 用具,是完成实验的必备条件。
(4)活动程序:按照原理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一定 的原则,以使结果有说服力。 (5)实验预期: 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或者实验中所反映的数据, 作出合理的推断,列举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6)分析实验:无论实验成功或失败,都要分析实验中存在 的不足和亮点,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易错警示 对病毒的培养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培养混淆不清 典例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 4 种碱基、4 种核苷酸
解析
由于烟草花叶病毒体内缺少增殖所需的酶、 原料、 能
对位训练 3.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 鸡胚、DNA 酶、RNA 酶等。 实验步骤:(1)取等量活鸡胚两组,利用显微注射技术, 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3)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 检测是否产生禽流 感病毒。
典例 探究癌基因或衰老基因的位置——在细胞核内还是 细胞质内?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描述指标及所有可能的 情况。 答案 方法思路:先核质分离后重组细胞。
描述指标:癌细胞或细胞衰老的特征,但应具体题目具 体分析。 结论:①在细胞核中;②在细胞质中;③同时存在,单 独作用;④同时存在且核质基因相互作用,但不能都不 存在。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重要原因。 (2) (3)外来物种的入侵、 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也是物种濒危和灭绝
的重要原因。
二、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1.营造保护动物的氛围 2.依靠生物科学和技术保护动物 (1)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2)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3)实施再引进工程。这是保护、壮大濒危野生动物种群 的重要手段。 (4)科学引种。在引入外来物种时,务必保护当地的物种 不受侵害。 3.积极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资源学研究。 4.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经验等。
内在 原因
物种特化
突破考点提炼方法
考点一 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破坏的重要原因——人类的活动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最有效的措 施。 (2)迁地保护:即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及繁育中 心等,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 的最后机会。 (3)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4)实施再引进工程。 (5)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6)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的物 质 实验现象预 测(有无禽流 感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禽流感 病毒的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第一 ________ 如果______ 组 组 ________ 如果______ ________ 如果______ 第二 ________ 如果______
检测落实体验成功
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及其保护 1.关于科学合理保护动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保护野生动物 B.对于珍稀濒危物种,可以采用人工繁殖技术以增加其 种群数量 C.对于曾在某地生存而后绝迹的物种,可以实施再引进 工程,以逐步恢复其野生种群 D.保护我国的特有物种,不需要寻求国际合作 ( ) A. 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利用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来
三、征服致病病毒的历程 1.发现者:俄国青年学者伊凡诺夫斯基。 2.实例 (1)1892 年,俄国发生的烟草怪病,其病原体为滤过性病毒。 (2)1918~1919 年,全世界流行的瘟疫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 。 (3)2003 年春,SARS 袭击人类,引发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新 型的冠状病毒。
想一想 引起甲型 H1N1 流感的病原体容易变异的原因是什 么?
答案
D
2.下列不属于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做法的是 A.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 B.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保护濒危物种 C.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资源学研究和国际合作
( D )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解析 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包括营造社会保护氛围, 建
立自然保护区,采用人工繁殖技术,实施再引进工程, 科学引种,但不意味着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因为会造成 生物入侵现象发生。
的保护;尽量减少人为人素的干扰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 原因;迁地保护是对濒危物种而言,是给它们提供最后 的生存机会,当然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狩猎和买卖。
考点二 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 1.基本模式 提出问题:引起烟草致病的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生物 ↓ 作出假设:该病也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 ↓
设计实验:显微镜观察——常规实验法;孔径非常小的过滤 器——新思路方法 ↓ 实施实验: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 ↓ 分析证据:重复实验,将相关数据分类整理 ↓ 得出结论:根据收集的证据对实验假设做出定论
量和核糖体, 所以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 流感病毒的 核酸位于衣壳内; 病毒不能在宿主细胞外生长和繁殖; 禽流 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含有 4 种碱基,4 种核苷酸。 答案 D
纠错笔记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
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 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 或 RNA)构成。 (2)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 只有在活的寄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 现象。根据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 毒)、动物病毒(如鸡瘟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1)自然保护区,尤其是那些没有或较少受人类干扰的地 方可为我们提供生态系统的自然面貌, 其合理的结构和高 效的功能可为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2)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它可为人类保 存和提供大量有用的物种。据估计,地球上可能有 500 万 种生物, 但有记载的只有 150 万种,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 有许多物种在未被发现前就灭绝了。 (3)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生物学、生态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 天然实验基地。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 D )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并
C. 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 水族馆等进 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狩猎和买卖
解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本地区原有生态环境和物种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 29 课时 生物科学与我们 回扣基础构建网络
一、生物多样性的丧生 1.物种灭绝的内因: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例如:大熊猫 特化为主要以箭竹为食,一旦环境变化引起其栖息地内箭竹的 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有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2.物种濒危灭绝的外因 (1)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直接原因之一。
答案 实验现象 注射的物质 预测(有无 相关判断(禽流感 禽流感病 毒产生) 第一 组 第二 组 核酸提取物 如果有 +DNA 酶 如果无 核酸提取物 如果有 +RNA 酶 如果无 则RNA是遗传物质 则DNA是遗传物质 则DNA是遗传物质 则RNA是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
方法体验 探究性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 探究性实验的结果不唯一,具体操作中要分组讨论,情 况如下: 1.分两种情况讨论 只有一种因素,且作用效果只有有和无两种情况,则分 两种情况讨论。 例(1):探究端粒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分两种情况, 有影响和无影响;因癌细胞无限增殖,所以影响中促进 方面不需要考虑。 例(2): 探究某一物质能否导致细胞癌变——讨论两种情 况能和不能即可。
提示 其病原体为 RNA 病毒,RNA 单链结构不稳定, 易变 异。 四、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分析证据→ 得出结论
构建知识网络
物种濒危和绝灭 —
科学合理地 保护动物
科学研究的 探究过程
功能基因丧失 乱捕滥猎 外部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原因 外来物种的入侵 营造保护动物的氛围 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保护动物 积极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资源学研究 寻找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资金、技术 和先进经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分析证据 得出结论
3.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全世界出现了奇特现象。如澳 大利亚的“兔灾” ,地中海的“毒藻” ,美国五大湖的“斑 马贻贝” 夏威夷的 , “斧蛤” 以及入侵我国的 “紫茎泽兰” 、 “克氏原螯虾”等事例不胜枚举。据报道,2007 年杭州 西溪湿地小龙虾之患已拉响警报,小龙虾是一种典型的 入侵生物,适应能力强和缺乏天敌是它得以快速繁衍的 主要原因,小龙虾的存在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 大影响并严重损害了生物多样性。
解析
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就是将野生动物及其所生
活的环境一起保护起来,相对而言是较好的保护措施。对于 珍稀濒危物种,由于种群个体数量少,很容易绝灭,可以用 人工繁殖技术来增加种群数量进行保护。再引进工程是保 护、壮大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的重要手段,例如麋鹿、野马等 在我国已经绝迹, 通过再引进工程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 数量。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引进资金、 技术和先进的经验等。
2.分三种情况讨论 若用 A、B 两组实验:是 A 不是 B,是 B 不是 A,A 和 B 都是,但不会出现 AB 都不是这种情况。 例: 探究体温调节中枢是在下丘脑还是脊髓(都不在的情 况不考虑),结果有三种情况:①在下丘脑;②在脊髓; ③都存在。
3.分四种情况讨论 若用 A、B 两组实验:A 是 B 不是;A 不是 B 是;AB 都不 是;AB 都是。 例(1): 探究质粒上是否有标记基因——抗青霉素基因(a) 或抗四环素基因(b)。实验步骤分三步:分组编号,分别 在加入青霉素、四环素的培养基培养,观察分析。描述 指标:受体细胞能否存活。现象及结果:①只带 a 基因; ②只带 b 基因;③a、b 基因都带;④a、b 基因都不带。 例(2):A、B 两种元素谁是必需矿质元素。分三组实验, 基本方法:设对照组(完全培养液),用只缺少 A 或 B 的 培养液分组进行实验,其结果预测有四种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