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急管理
2.2救援组织应由单位领导挂帅,根据事故性质,积极采取措施,实施单位自救或社会救援。
2.3积极组织救援的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局部封闭;
2.4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做好事故可能会再生或继续发生的充分准备。
应急处置的一般步骤
三、课堂小结
事故应急救援总述—应急救援体系;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点: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急救援演练的组织实施和事故应急救援应急处置工作要点。
案例
教案附页
教学内容
备注
应急救援工作应对方针:
(1)迅速。就是要求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能迅速准确地传递事故信息,迅速地召集所需的应急力量和设备、物资等资源;迅速建立统一指挥与协调系统,开展救援活动。
(2)准确。要求有相应的应急决策机制,能基于事故的规模、性质、特点、现场环境等信息,正确地预测事故的发展趋势,准确地对应急救援行动和战术进行决策。
应急处置内容:事故现场的控制措施、负伤人员的紧急救护。
学习要点:
1、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应急处置要点
3、应对突发事故的步骤和方法
1、事故现场紧急处置的原则
1.1不要惊慌,保持冷静,并维持好现场秩序。
1.2一般不要随便搬动伤员
1.3暂不要跟伤员喝饮料或进食
1.4呼救,请求帮助
1.5立即报告
1.6伤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
(2)准备:应急机构的建立和职责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
(3)响应: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救援等。
4)恢复: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调查、清理废墟等。
应急管理各阶段任务:
(3)有效。主要指应急救援行动的有效性,包括应急队伍的建设与训练,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配备与维护,预案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有效的外部增援机制等
应急管理工作过程: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的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1)预防:一是预防事故发生;二是降低事故后果。
4、事故应急处置
课程引入:国务院机构调整,为什么要增加应急管理部?
在总结学员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分析:
应急管理是针对重大的灾难性事故采取的紧急应对。
应急管理符合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实践证明:应急管理威力巨大。
案例分析
二、知识要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事故应急救援针对发生的事故,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四、课后思考题
略
结合案例,具体说明。
简介
⑷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⑸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⑹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
演练类型:
根据组织方式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根据演练内容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根据演练目的:检验性、示范性和研究性演练
综合演练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开展演练。
应急相应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
一级响应为最高级别。
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应急响应分级标准.doc
案例
PDCA循环
重点
具体见ppt
(2)复杂性表现:事故、灾害或事件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多变性;突发行为的多变性;现场处置措施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后果一般比较严重,能造成广泛的公众影响,应急处理不慎,就可能改变事故、灾害与事件的性质,向动态、混乱和冲突方向发展。
“以人为本”转变过程。
专项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专项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2.3现场预案
现场预案是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编制的。它是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预案的特点是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对现场具体救援活动的指导性。
现场预案的另一种特殊形式为现场处置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综合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来开展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总体反应和应急能力。
专项演练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组合演练。
一般都需要调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现场演练,并形成书面报告。
2013、10、01实施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讨论预案体系的含义,理解各类预案的特点。
公司138号文
教案附页
教学内容
备注
(三)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应急演练的目的:
⑴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⑵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⑶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1.6伤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
1.7危重伤员的抢救原则
1.8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员的处置
1.9现场抢救应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2、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2.1根据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任何生产经营单都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组织,确定抢险救援人员、就生设备、运输车辆,医疗器械和救护医生。
应急管理
讲授人:***
教 案 首 页
课 题
应急管理
课 时
*
教 法
1.讲 授
2.案例教学
3.研讨式教学
教 具
电脑、投影仪、课本、规程
教学内容: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事故应急预案
3.事故应急演练
4.事故应急处置
教学目的:
通过事故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让学员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理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概貌,掌握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管理工作要点,防患于未然,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6、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规章要求;
7、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8、预案内容与相关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预案分类;
Ⅴ级:国家级应急预案
Ⅳ级:省级应急预案
Ⅲ级:地区、市级应急预案
Ⅱ级:区(县)/社区级应急预案
Ⅰ级:企业级应急预案
按应用对象范围,可分为:
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简介
生产经营单位分类
教案附页
教学内容
备注
2.1综合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预案,从总体上阐述预案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应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
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起到一定的应急指导工作。
2.2专项预案
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应按照综合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
第一阶段: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第二阶段:授权、任务和进度;
第三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第四阶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第五阶段:应急资源评估;
第六阶段:应急能力评估;
第七阶段:分工负责,组织编写预案;
第八阶段: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内容:
2006、9、20日国家安监总局颁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导》,并于2006、11、1实施。明确了应急预案应包含的内容和编制要求,为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12:其它
应急救援实施:
1、应急演练计划
2、应急演练准备
3、应急演练的实施
4、应急演练的评估和总结
5、应急演练改进
准备
1、成立演练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策划部保障部评估部参演队伍和人员
2、编制演练目标
3、演练情景事件设计
4、演练流程设计
5、技术保障方案设计
6、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
7、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8、方案审批
1、应急救援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应急救援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为保证迅速对事故作出有效的初始反映,并及时控制住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属地化为主的原则。
大纲要求:1. 理解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和工作要点。(重点)
2. 掌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类及编制流程。(难点)
3. 掌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类型和工作流程(重点)。
4. 理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要点。
教案附页
教学内容
备注
一、简介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
内容提要: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事故应急预案
3、事故应急演练
教案附页
教学内容
备注
应急救援指挥
为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对事故现场的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统一的指挥和管理,即建立事故指挥系统。
现场指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由事故指挥官、行动部、策划部、后勤部、资金/行政部等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分析事故后果和应急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难,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或应急对策。
是为应对紧急状态才被激活的一种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