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言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回顾和提升,做好设计能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路交通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从“七五”开始,公路建设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阶段,近几年随着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路桥方面知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次设计中,运用了纬地设计程序、AutoCAD2008、公路路面设计系统等程序。
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做了以下工作:1明确设计任务的依据和概况。
包括设计标准以及原则,沿线筑路材料等。
2确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
3平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平面线形设计首先拟定路线方案根据家驷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根据选线的一般要求,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条件等影响因素,按照选线的步骤选定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
纵断面线形设计是根据已经确定的路中线的位置,结合所经地面的起伏情况,在地面上确定各中桩点的具体位置和桩号,并用插法计算各点面的地面高程。
4路基设计。
运用《土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基础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邓学均主编的《路基路面设计》(人民交通)的各项规定对挡土墙进行设计。
5路面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是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J014-97)、《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的要求,完成各项指标的设计。
6小桥涵、平面交叉口设计。
本设计的容全面地包含了交通土建专业所学知识,是一次全面的设计演练。
设计应达到的技术要求为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即所设计的容正确、可行。
为此,设计过程中要以设计规为准绳,严格控制各设计容满足规和相关条例的要求。
限于时间和经验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不尽合理和完善之处,尽请指正。
第一章道路线形设计1.1设计要素确定在本设计中,地形复杂、地区围很广,路线方案的选择首先是在1:5000的航测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围选定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形成路线布局,此时路线的雏形. .word资料. ..已经明显勾画出来。
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功能、性质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根据所给资料,查《公路工程技术指标》,先拟定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26米,设计车速为100km/h。
1.2选线地形条件:本路段有部分农田分布,渠道纵横交错,湖泊较多。
天然建筑材料基本为零,需要全部运输。
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平均为1.0m,路基土湿度较大,修筑时根据干燥条件要考虑填土高度。
气候条件:本地区气候温暖适宜,不易发生翻浆和冻胀的情况。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1) 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景的关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方案。
(2) 认真领会任务书的精神,深入现场,多跑、多看、多问、多比较,深入调查当地(4)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城镇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平原地区多数是鱼米之乡,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密集,特别是耕地尤为紧,人均耕地0.5~1.0亩,修一条高等级公路要占用许多土地,在选线时,要考虑到尽可能少占耕地,不破坏农田水系。
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河堤,利用河堤好处较多,除了节省耕地,不破坏水系外,还有以下一些好处:①利用老路,这个地区以前的低等级公路大多数在河堤上建筑的,长期的自重作用和车辆荷载作用使路基沉陷趋于稳定,在路基处理时可以节省费用;②可以减少拆迁,由于有老路的存在,沿线的拆迁量减少;③由于河堤较高,可以节约土地用量,减少耕地的开挖,节省了耕地;④可以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河网地区城镇、乡村多倚河而建,各乡镇间距距离较小,大多不超过10km,多为一些低等级砂石路相连且人口较多,每个乡镇达到4~8 万人,当道路等级提高后,可以带动沿线许多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由于交通的便利,经济发展大为加快;⑤有利于公路网路建设,利用老的低等级公路网进行技术改建,提高技术标准,改造成新型的高等级网络,可以加快路网建设的速度。
1.2.4平原一级公路选线的依据(1)资料。
(2)(3)(4)1.31.3.11.2.3.图1.1两方案均符合平、竖曲线设计要求,比选容见表3.1方案比选表表1.2角度大于7°,符合要求图示1.3 交点基本型曲线以JD1计算为例JD1初拟R=1350m ==RA L 2S 100m 转角1θ=8°25′02.6″ 平曲线要素计算:R=1350m =S L 100mq=2L s=50L y =L-2 p ——曲线移值,m ; 0β——缓和曲线角度,°。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JD2和JD3的平曲线要素,见表。
验算直线段距离是否符合要求:JD1,JD2之间的直线段=1211.297-149.364-153.191=907.774m>2V=200m,符合规要求。
JD2,JD3之间直线段长=1581.427-153.191-152.277=1275.959m>6V=600m,符合规要求。
以JD1计算为例第二章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
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的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最优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造价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该路地处平原区,土地资源宝贵,本项纵断面设计采用小纵坡,微起伏与该区域农田相结合,尽量降低路堤高度。
路线纵断面按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的要求和确保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所需的最小填筑高度来控制标高线形。
设计上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竖曲线之间直线长度不足3 秒行程的则加大竖曲线半径,使竖曲线首尾相接。
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另外,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0.3%以保证排水要求。
2.1(1(2(3(4(5)(62.2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制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③试坡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
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后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几句话。
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坡段上。
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
④调坡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⑴结合选线意图。
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12合情况。
3 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
如桥头路线设有竖曲线,其起(终)点应在桥头两端10m 以外,并注意桥上线形与桥头线形变化均匀,不宜突变。
4 小桥涵上允许设计竖曲线,为保证路线纵面平顺,应尽量避免出现急变“驼式纵坡”。
5 注意交叉口、桥梁及引道、隧道、城镇附近、陡坡急变处纵坡特殊要求。
6 纵坡设计时,如受控制点约束导致纵面线形起伏过大,纵坡不够理想,或者土石方工程量过大而无法调整时,可用纸上移线的办法修改平面线形,从而改善纵面线形。
7 计算设计标高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则可以计算出未设竖曲线以前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2.3 竖曲线设计要求:①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竖曲线设计,首先确定合适的半径。
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一般都应采用大于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特别是前后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小时,竖曲线更应采用大半径,以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
线坡2.4(1(((2.5 1.变坡点K0+680处,切线高程4.99mR=14000m i 1=0.302% i 2=-0.341%竖曲线长 90%)341.0%302.0(14000=+⨯==ωR L m 切线长度 452/902/===L T m外距 073.014000245222=⨯==R T E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0+680-45= K0+635m竖曲线起点高程:4.99-45×0.302%=4.85m 竖曲线终点桩号:K0+680+47.4= K0+725m 竖曲线终点高程:4.99-45×0.323%=4.84 m中间各点高程以桩距25m 按Rx y 22=公式计算。
变坡点1竖曲线计算表 表2.12.3.R=10000m i 1=0.472% i 2=-0.533%变坡点3竖曲线计算 表2.34.变坡点K2+830处,切线高程3.67mR=10000m i1=-0.533% i2=0.335%变坡点4竖曲线计算表2.45.3.1根据设计资料,再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得公路等级为一级,车道数拟定四车道。
再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得一级公路车速为100km/h四车道的路基宽度一般值为26m,最小值为24m,取设计车道宽度为3.75m,得总车道宽度为3.75×4=15m,取左右硬路肩宽度各为3m,土路肩0.75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3.5m,总计26m。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得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均为1~2%,故取路拱坡度为2%;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1%~2%,故取路肩横向坡度为4%,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路中央向两侧倾斜。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得知,当H<6m(H—路基填土高度)时,路基边坡按1:1.5 设计。
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得,当路肩边缘与路侧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2m 时,取土坑侧坡顶可与路坡脚位相衔接,并采用路堤边坡坡度,当高差大于2m 时,应设置宽1m 的护坡道;当高差大于6m 时,应设置宽2m 的护坡道。
本设计的填土高度均小于6m,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护坡道均设置1m,且坡度设计为4%。
查《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得边沟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梯形边沟侧边坡为1:3.23.31⑵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叫经济运距)。
⑶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