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外古诗五首欣赏

课外古诗五首欣赏


探究与练习
1.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2.说说“乡泪客中尽”中“尽”字的表达效果。 3.“平湖夕漫漫”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走进古诗(一)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 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 中,敞开心扉,释放激情,
今天,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那么,就让 这快乐响彻云霄吧。
学习目标: 1.诵读、默写古诗。 2.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以及 诗歌的意境。 3.能对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 。
长歌行 野望 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鹤楼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 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黄 鹤 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空:只,仅。余:剩下 悠悠:久远的意思。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平川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萋萋(qi1):草盛貌。烟波江上:江上的烟雾波涛
走近作者
探究与练习
• 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 中间两联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注: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 问津的典故。长沮[jǔ、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 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 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 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 政的冲突。
四、读作者,知背景 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 创作风格等等
女:诗歌,让我们陶醉 男:诗歌,让我们震撼 合:诗歌,让我们思想升华 男:诗歌的余韵,在我们心中回荡
男:借这堂的诗歌赏析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 歌的魅力
女:借这堂诗歌赏析课,我们享受到了诗歌带来 的美好 男:让我们在诗海拾贝 女:让我们步入诗歌的殿堂
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一度为太乐丞, 不久旋即归隐。他的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王 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隋末唐初的不稳定时期,是 朝代更迭的动乱时期,一介书生文人,一位官卑 位轻的前朝遗臣,处境是非常难的,心态也是复 杂矛盾的,因此王绩向往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生 活,选择了归隐之路,归隐之路也是孤寂无依之 路,不都是山林野趣,闲情逸致。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把握诗歌感情的快捷方法:
一、抓直接抒情句(主旨句)
二、抓诗眼,明中心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 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 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三、抓意象
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物象上,这一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 感情而形成意象。
男:让我们记住今天,并用我们的笔描绘明天, 愿我们在诗歌里茁壮成长
探究与练习
• 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 2. 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惜时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鲜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 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 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 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注: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 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说 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探究与练习
1、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 阳城”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3、
——奥斯特洛夫斯基
野 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依:归依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 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 隐居生活。
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孟浩然 (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 襄樊)人,世称孟襄阳。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 世,曾隐居鹿门山。曾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 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 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 是相当复杂的。40岁时,游长安,想进入政界, 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诗给张 九龄,希望能给予引荐。孟诗多写山水田园和 隐逸、行旅等内容。他和王维并称“王孟”, 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
崔颢(hào)(约公元704年—754年),唐 朝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 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 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 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 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探究与练习
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你写出两句表达思 乡之情的诗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