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五首剖析
李商隐
作品与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 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 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 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 集》传世。
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巴蜀
长安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品读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地点是扬子江 (长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 依的季节。
杨花愁杀渡江人。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写出诗人与友人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 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 明的反差。 “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 的思绪写到极致。
王勃
城城阙阙/辅三/三秦秦,,风风烟烟望/五望津/五。津。 与与君君/离离别别/意意,,同同是是宦/游宦人游。/人。 海海内内/存存/知知己己,,天天涯涯若/比若邻/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课题解说
课题《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少府,官名,即 县尉。之任,去 上任。之,动词。 蜀州,现四川省 崇州市。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描绘诗人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设想, 希望与友人(亲人)团聚。这两句把思念友人(亲人)的内心活动表现得 更加深切。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 答,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 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 转折,一问一答,思念友人(亲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诗人的愁苦交 织着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的深重。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 城长安做朝散郎时,送 一位姓杜的朋友前往蜀 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五 言律诗,诗中充满一种 健康开朗的情调,洋溢 着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 情,是王勃最负盛名的 诗篇。
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 着花未?
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梅花是否 已经开花?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思念家乡,急切相问。“应知”一词生动 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 殷切乡思,透露出一种亲切。
来日绮窗前,寒梅 着花未?
用白描手 法抒发游 子的思乡 之情。
借问梅花,寓巧于朴。“寒梅”是故乡的一种象征, 诗人将思乡的情感寄托在“梅花”这一意象上。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背诵默写
郑谷,字守愚,唐代诗人。袁州宜春
(今江西宜春)人。有《云台编》。
《淮上与友人别》,这是诗人在扬州 与友人分手时所作。 “淮上”即扬州。 这首诗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 “向潇湘”,诗人自己则上长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淮上与友人别》通过 写诗人在扬州与友人的 离别,表达了诗人与友 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返回
1.请用“ / ”划出诗句的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离家人向来客询问家中 的情况,表达了浓郁的思乡 之情。
悟诗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什么思想感情?
《杂诗》通过描写游 子询问家乡的情况,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及 亲人的思念之情。
自 由 背 诵
2 分 钟
夜雨寄北
扬 子 江 头| 杨 柳 春, 杨 花| 愁 杀| 渡 江 人。 数 声| 风 笛| 离 亭 晚, 君 向|潇 湘| 我 向 秦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 渡江的游子。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 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 长安。
品读、停顿、会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确定。
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夜的巴山,秋雨连绵,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我们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感情。
掌握基本常 识 《杂诗》的作者是__王__维______,
_____唐____代诗人,字__摩__诘___ji_é___,外 号 诗佛 。
他的诗具有“_诗__中___有__画___,_画中有诗 ” 的特点。
▪ 【注释】
▪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 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时候。 3.绮(qǐ)窗:雕刻花纹的窗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着花:着(zhuó),开放;
著花,开花。
-----读 准 字 音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 故乡事。
qǐ
zhuó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
花未?
-----读 准 节 奏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请你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学Fra bibliotek目标1、理解诗中字、词的意 思,用自己的话讲解诗句的 意思。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 达的思想感情。
1、读一读: 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译一译: 对照注释,解词析句,扫清障 碍,理解诗歌内容。 3、说一说: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一首
杂诗——王维
学习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 2、了解作品内容,体味作者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在握别岸头,已是愁绪万千;到得离亭宴 上,更是酒酣情浓,欲言又止。此时,风笛奏 起一支凄清怨慕曲,笛声远扬,载着千钧愁情, 报告着别离的时刻到来,两位朋友互道珍重, 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这一联, 是即景生情,“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的 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心境,颇具典型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