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脉络赏析《将进酒》.

情感脉络赏析《将进酒》.

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
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
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
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
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
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
2.写作背景
《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 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 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 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 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
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诗中最 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 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 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 翻出新意。这是“一字之妙”,这是 局部的诗眼。二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 的凝聚点,揭示全诗的主旨,这是全 诗的诗眼。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 诗的中心。
讨论结果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 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 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 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 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 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 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 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 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 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 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 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 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八年光景, 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 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前两行诗句表达了诗人什 么情感?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 的蔑视、否定,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李白 最可宝贵的性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 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 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 上有什么不同。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 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 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
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 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 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悲; 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功业未成;
像这样夸张的手法,本诗中 还有哪几处?
“黄河之水天上来 ” “会须一饮三百杯 ” “斗酒十千 ” “与尔同销万古愁” 可以说,夸张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 风格的重要体现。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 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 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 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 “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 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 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 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 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
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 之去,势不可回。

• •
“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 之叹。
饮中八仙诗(节选)
唐—杜甫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书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 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 愿之意,《诗经· 卫风· 氓》中有“将子无怒” 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 的“将”音义不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 不复醒 ”是诗人的真心话吗? 为什么?如何理解“古来圣贤 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不是,这是诗人仕途失意, 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这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 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 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 美。
——《梁园吟》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
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
的积极的态度。
•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上安州裴长史书》),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 其高声劝酒。
将进酒
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曹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王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催。”——王翰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 淹
“酒”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 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 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 “太白世家”的招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