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工作指南(2017年)为调动广大专业术人员学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根据国家和重庆市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指南,请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认真阅读,遵照执行,其它评审系列申报职称可参照本指南。
一、申报范围1、重庆市工程技术仪器仪表系列的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2、高经、高会、高统等系列。
二、时间安排重庆市工程技术仪器仪表系列材料申报时间为2017年9月15日-9月30日;评审时间为 11月中旬。
其它的正高、高经、高会、高统等系列按渝职改办【2017】117 号文件规定申报。
三、申报材料1、专业技术人员应如实填写并提供《重庆市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表》2份(附件5);《重庆市___系列___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综合情况(公示)表》14份(附件6);取得专业技术资格以来个人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总结;论文、论著,学术、技术报告;学历及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获奖、成果证明材料;《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卡》;如破格的请填《重庆市专业技术资格破格申报审批表》(附件8);上报时可送复印件,并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复印件上写明: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有问题本机构负责)盖章确认。
2、单位人事部门需报送《重庆市申报级专业技术资格送审名册》(附件7)。
四、申报程序严格按照《重庆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规范》和《关于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的要求开展申报和评审工作:(一)本人申报。
符合现行各系列(专业)申报条件的人员按《重庆市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要求》(附件1)准备申报材料,填写《重庆市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清单》(附件4)、《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表》(附件5),严格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提交申报材料。
在海外取得的学历学位须经通过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认证。
(二)单位核查、择优推荐。
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应对申报人提交的申报材料、有效证件原件、学历学位材料、学术论文(著作)材料、科技成果获奖材料等进行认真核查。
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还须将申报人的《重庆市系列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综合情况(公示)表》(附件6)在本单位公开场所集中公示3个工作日,有条件的还应同时在单位办公平台公示,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保证书》,对经公示无异议的人员,结合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以及完成专业技术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民主测评、集体研究、择优推荐。
推荐上报人员的申报材料须由所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签署意见、加盖部门公章并经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加盖单位公章后按行政隶属关系报送公司职改部门。
(三)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含其它系列)在申报材料收齐后,须将全部申报人员《重庆市申报级专业技术资格送审名册》(附件7)(一式一份,含电子文档)集中报送公司职称改革办公室核准后,由集团公司职改办统一上报或对外。
(四)评委会评审。
评委会应在规定的评审时间、评审范围和评审权限内,坚持标准条件,严格评审程序,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评委会须严格控制通过比例,通过竞争择优,有效确保评审质量。
评审投票结束后须当场公布评审结果。
(五)凡重庆市工程技术仪器仪表专业高、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不能评审的专业,需要向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和委托单位出具《委托评审函》(附件9)。
五、申报条件(一)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文件依据政治思想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均为“合格”以上者。
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按相关规定执行:1.近3年内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1次以上者,延期1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1次以上者,延期2年申报。
2.受到党纪、政纪“警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2年申报;受到“记过”及其以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3年申报。
3.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或在申报评审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以及职称考试违纪受到查处),3年内不得申报。
渝职改办〔2006〕47号(正高)渝职改办[2005]77号(副高)渝府发〔2006〕17号)(继续教育)人职发[1994]6号渝人社发[2015]133号渝人社发〔2015〕212专业理论知识1、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熟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运用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3、了解与本岗位工作有关材料的性能、产品工艺过程和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要求。
4、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国内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全面、系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对本专业某一领域的理论或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见解。
2、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技术知识,熟悉工业工程技术。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法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践经验,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或有主持和组织重大工程项目的能力,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等级条件5、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等知识。
4、较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及技术规程,了解相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的编制依据。
5、了解本专业产品和相关专业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对主要生产设备、生产用原材料的性能要求。
6、熟悉现代化管理科学等知识。
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指导高级工程师的工作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熟练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号(初定)渝职改办[2009]290号学历、资历条件1、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初定为“员”级职务任职资格。
2、大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年,可初定为“助师”级职务任职资格。
3、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初定为“助师”级职务任职资格。
4、不符合初定条件的,按有关规定参加评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二年,可初定为“工程师”任职资格。
2、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中专毕业,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或省辖市级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破格)。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理工类博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一年以上。
2、获得理工类硕士学位或理工类双学士学位,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四年以上。
3、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4、理工类大学专科毕业,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参加者,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工程师职务满六年以上。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3年。
2.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4年。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满5年。
继续教育获得每年累计不少于80学时的继续教育时间,其中公需科目学习不少于20学时。
按照渝职改办[2009]290号文件规定,任现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90学时,其中公需科目学习不少于20学时。
按照渝职改办[2009]290号文件规定,任现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00学时,其中公需科目学习不少于20学时。
论文箸作条件符合下列条件中两条以上(从事研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1、2、3条中的一条):1、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技术专著或译著,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
2、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一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
3、在省(部)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二篇以上(其中一篇为第一作者);在省辖市(厅)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专业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其中二篇为第一作者)。
4、编写本专业培训教材或技术手册,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在本地区行业或在中型以上企业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产生良好的效果。
5、直接参与一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进口设备的技术报告、说明、标准、操作规范等文件的制定,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出版专业著作(独著或本人撰稿2万字以上)。
2.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第一作者,下同)。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4.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l篇以上(以获奖证书和宣读证书为准,下同)。
5.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
6.在全市性学术会议宣读论文3篇以上。
7.在专业期刊(含内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仅限施工类行业人员)。
8.为解决复杂技术问题撰写有较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出版专业著作(独著或本人撰稿5万字以上)。
2.在有国际统一刊号(ISS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第一作者,下同)。
3.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以上。
4.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和在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以获奖证书和宣读证书为准,下同)。
5.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和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以上。
6.市级及以上重大工程项目的主持人,为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有较高水平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5篇以上,并得到同行专家的书面评价。
并经一年的实践与应用,得到主管部门或同行专家的鉴定、认可。
6、作为主要参加者,编写(或修订)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行业标准、规程、规范一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或编写(或修订)中型企业以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二项以上,并正式发布实施。
高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经市级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1、能够根据工作任务合理选用工作方法或技术手段,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编写技术总结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与经历。
2、具有在专业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与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