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类试题
1.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始皇在③完成国家统一
B.东周从①迁都到②
C.④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
D.宋太祖在②“杯酒释兵权”
2.下列言论的出现与左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天理即是吾心”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右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
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中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欧共体成立
C.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
D.北约空袭南联盟
4.图8中阴影部分是某个历史时期德国的疆域图。
直接促成该疆域形
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拿破仑战争结束
B.三次王朝战争完成
C.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D.两德统一完成
5.下图为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形势图。
下列各项事件发生于这个时期的是
A.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C.英国进行工业革命D.德国完成国家统一
6. 下列历史事件与右图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
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
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7. 右下图是学生在小组
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
其研究主题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 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8. 左上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
A. 唐长安
B. 宋开封
C. 元大都
D. 明北京
9.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图1 ②图2 ③图3 ④图4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10.右图为我国古代某王朝都城内的主要中央
官署分布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元大都
C.明北京
D.清京师
11. 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
图。
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 普法战争爆发
B. 第二国际建立
C. 两德统一完成
D. 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12.左上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战争形势出现转折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13.下列各项对右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14.右图中的深色部分是20世纪初某国及其殖民地分布图。
这个国家是
A.荷兰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15.左图中数
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重大事件的
发生地,其中能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右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16.读右下图,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端起于C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
17.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打了一场败仗,
被俘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造纸术随之传入右图中的
A.新罗
B.高昌
C.天竺
D.大食
18.观察左图可知,西周封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A.黄河流域人口集中B.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C.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形成规模
D.分封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
19.右图的名称应该是
A.太平天国形势图
B.辛亥革命形势图
C.北伐战争形势图
D.红军长征路线图
20.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A.①④③②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21.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A B
C D
22.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 B.《孟子》 C.《荀子》D.《离骚》
23.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24.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
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B.秦朝
C.汉朝D.唐朝
25.下图6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
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5 图8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注明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 读图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隋炀帝在位时期,
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以下关于隋朝统治者开凿大
运河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B. 保障京畿物资供应
C. 发展南北商贸流通
D. 促进江南农业开发
27. 图4为《通商口岸分布图》,其格局形成于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28.(14分)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图9 秦朝疆域图10 西汉疆域
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
(4分)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
种制度的影响。
(4分)
制度:图9:郡县制;图10:郡国并行制。
(4分)
影响: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封
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如“七国之乱”。
(4分)
29.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诏曰:“南海藩舶,本以慕化(向慕归化)而来,固在接以仁恩,使其感悦,……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而唐政府所征收的外贸税入,《旧唐书·王愕传》记载:“榷其利,所得与两税埒(等同)。
”而“两税”则是唐朝的主要税收。
图1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⑴依据图12和材料,概括唐朝对外贸易的状况。
(8分)
⑵有关于地图信息的描述且正确。
(2分)唐朝视外商来华为对大唐的仰慕,应善待外商,实行开放的外贸
政策。
(4分)外贸税收是唐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分)
30.古代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发达。
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根据上图概括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
并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主要原因。
(6分)
特点:到达的地域广泛、海上贸易兴盛。
(任意一点得2分)
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
(2分)②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
(2分)③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等)。
(2分)④政府的开明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2分)(任意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