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屏东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一物理(考试范围:《必修1 第二至四章》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题,共20.0分)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苹果园摘苹果,找成熟的大的苹果,可将苹果视为质点B. 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如弹药舱,可将敌舰视为质点C. 计算飞机在两地间的往返时间,可将飞机视为质点D. 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月球土壤的动作,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答案】C【解析】【详解】A.找成熟的大的苹果时,必定要考虑苹果的体积大小,不可将苹果视为质点.故A错误;B.导弹将目标锁定敌舰的要害,不可将敌舰视为质点,故B错误;C.研究计算飞机在两地间的往返时间,飞机的大小相对于往返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可将飞机视为质点,故C正确;D.研究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抓取月球土壤的动作时,月球车的形状不能忽略不计,不可将月球车视为质点,故D错误。
2.高速公路有些路段采用“区间测速”,所谓区间测速就是测量车辆经过某区间的平均车速。
已知某高速限速120km/h, “区间测速”路段长度为20km,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12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限速120km/h 指的是平均速度B. 20km 指的是位移大小C. 12min 指的是时刻D. 在该测速区间,该轿车仍可能存在超速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 限速120km/h 指的是瞬时速度,故A 错误;B. 20km 指的是路程大小,故B 错误;C. 12min 指的是时间间隔,故C 错误;D. 路段长度为20km ,监测发现某轿车经过这一路段用时12min ,平均速率是100km/h x v t==但该测速区间,该轿车仍可能存在超速现象,故D 正确。
3.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 物体运动时,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能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答案】B【解析】【详解】A. 根据可知加速度a 由速度的变化量△v 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t ∆=∆va t 共同决定,虽然△v 大,但如果△t 更大时,a 可以很小。
故A 错误;B. 根据可知物体的加速度跟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
所以∆=∆va t 即使速度很大,如果速度的变化率很小,其加速度也很小;如速度很大的匀速运动,加速度为零。
故B 正确;C. 当物体的速度为0时,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很大,其加速度可能很大。
如刚要启动的火箭,故C 错误;D. 物体的加速度很大,代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很大,而并不代表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大,也可能变小。
故D 错误。
4.若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下面不正确的是( )A. 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 s 内的平均速度B. 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C. 第4 s 内的速度变化量大于第3 s 内的速度变化量D. 第4 s 内与前4 s 内的位移之比是7∶16【答案】C【解析】【详解】AB.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4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3.5s 末时刻的瞬时速度,4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 末时刻的瞬时速度,则第4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s 内的平均速度,故AB 正确;C .第4s 内的速度变化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第3s 内的速度变化量等于加速度的大小,则第4s 内的速度变化量等于第3s 内的速度变化量,故C 错误;D.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前3s内的位移与前4 s内的位移之比9:16,所以第4s内与前4s内的位移之比是7:16,故D正确。
5.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1s内、2s内、3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B. 一质点的位置坐标函数是x=4t+2t2,则它运动的初速度是4m/s,加速度是2m/s2C.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一定随时间均匀减小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之差都相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出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出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解:A、初速度为零时,1s内、2s内、3s内通过位移之比为1:4:9,故A错误.B、根据x=得,物体的初速度为4m/s,加速度为4m/s2,故B错误.C、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位移不是均匀减小,故C错误.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2,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6.如油画所示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他设计并做了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关于这个实验的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伽利略以实验来检验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实B. 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C.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D. 伽利略用实验而不是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答案】D【解析】A项:伽利略用斜面实验来检验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是否真实,故A正确;B项: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故B正确;C项: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项:伽利略采用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故D错误。
点晴:要了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内容、方法、原理以及物理意义,明确伽利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的猜想,从而证明小球沿斜面下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通过外推的方法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7.《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在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其中“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诗人以两岸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B.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诗人李白的平均速度C. 辛弃疾描写月亮的诗句“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说明万有引力的存在D. XXX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球在自转【答案】ACD【解析】【详解】A.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根据诗的前两句我们可以推测出诗人是以两岸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的,故A项正确;B.由于李白诗中只给出了时间“一日”和路程“千里”,而没有给出白帝到江陵的位移,所以不能估算出诗人李白的平均速度,故B项错误;C.辛弃疾描写月亮的诗句“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诗句中的“飞镜”指月亮,月亮绕地球运动,说明万有引力的存在,故C项正确;D.XXX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面上的人随地球自转运动,可以看到日月星辰,这说明地球在自转,故D项正确。
8.如下图所示,物体A和B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15N和8N,不计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摩擦,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 15NB. 7NC. 8ND. 23N【答案】C【解析】【详解】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A受力情况:重力,细线的拉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细线的拉力小于A的重力,A静止在地面上,则B也静止,细线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又弹簧秤的读数等于细线的拉力,所以弹簧秤的读数为8N.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点睛】弹簧秤的读数显示弹簧秤受到的拉力.以A 为研究对象,分析A 受力情况:重力,细线的拉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而静止.B 物体也静止,细线的拉力等于B 的重力.弹簧秤的读数等于细线的拉力.9.如图所示,一人沿一直山坡,自坡底A 以速率v 1跑到坡顶B ,随即又以速率v 2返回到A ,已知AB 间的距离为s,那么人在这一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0B.C.D. 无法确定122v v +12122v v v v +【答案】A【解析】人从A 点出发,然后再回到A 点,在整个往返过程中,人的总位移x =0,由平均速度公式 可知,该人在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0;故选A .xv t =【点睛】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人的位移是0、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0.三个质点A 、B 、C 均由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 点,运动轨迹如图,三个质点同时由N 点出发,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位移不同B. 三个质点从N 点到M 点的平均速率都相同C.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D.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C.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
故A错误,C正确。
B.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路程不同,故平均速率不同。
故B错误。
D.做曲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知质点速度方向不是任意时刻相同。
故D错误。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B. 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合C.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山顶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山底的重力加速度D.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在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最小【答案】BC【解析】【详解】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万有引力指向地心,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重力的方向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才指向地心,故A错误;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故B正确;C、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山顶的重力加速度比山底的重力加速度小,故C正确;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增大,在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最大,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关键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重心;重力加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并且重力的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2.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1s内和第3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内和第4s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不相同D. 0-2s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答案】BC【解析】【详解】A.由图知,在前3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为正值,说明在前3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不变,故A错误;B.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知第2~4s内图线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第3s和第4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正确;C.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几何知识可知第1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位移为矢量,故C正确;D.根据“面积”可知:0~2s内和0~4s内的位移相等,但所用时间不等,所以平均速度不等,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