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生命永远阳光

让生命永远阳光

让生命永远阳光稿件发送者: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回民中学马国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知道毒品的概念,能识别常见毒品的种类,毒品名称。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懂得如何预防;(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必须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新型毒品的危害。

【教学方法】:教授和讨论相结合【教学形式】:讲述结合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背景链接毒品忧思录:在我国现有的吸毒者中,青少年吸毒者占80%以上,而这些青少年又多数是中学毕业后1—3年里开始吸毒的,他们大多对毒品一知半解,对它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其结果是极其悲惨的,一朝吸毒终身与毒相伴,甚至年纪轻轻就命丧毒手。

如何才能认识毒品、预防毒品、抑制毒品的诱惑呢?一、什么是毒品:1、定义:社会上关于吸毒贩毒现象的议论很多,应该说大多数同学都可能从各种媒体、影视作品和周围人们的谈论中对毒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毒品不就是大烟和海洛因嘛。

一般来讲,这也没有错,社会上大多数人就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毒品远不止这些。

医学界和专门从事毒品防治研究的专业人士给毒品的定义是: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也是我国法律对毒品的定义。

掌握什么是毒品,关键看两条,一个是它能使人成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精神上的依赖性,一旦吸食或以其它方法使用(如注射)就难以放弃,也很难戒断;另一点,就是毒品严重危害人的生理和精神健康,直至导致死亡。

2、特征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

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

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即断药后会出现“脱瘾”症状) 。

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结果。

二、常见的毒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1)鸦片:鸦片(opium),俗称"阿片""大烟""烟土""阿片烟""阿芙蓉"等。

鸦片系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

这就是生鸦片。

生鸦片经加热煎制便成熟鸦片,是一种棕色的粘稠液体,俗称烟膏。

鸦片是一种初级毒品。

生鸦片可直接加工成吗啡。

鸦片主要含有鸦片生物碱,已知的有25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吗啡、可待因等,含量可达10%一20%。

长期吸食会出现面无血色、瘦弱不堪、呆滞失眠,体质器官损坏,急性中毒呼吸抑制性死亡。

(2)吗啡:吗啡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从鸦片中经过提炼出来的主要生物碱,呈白色结晶粉末状闻上去有点酸味。

吗啡成瘾者常用针剂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起初它被作为镇痛剂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它对呼吸中枢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如同吸食邪片一样,过量吸食吗啡后出现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呼吸受到抑制,甚至于出现呼吸麻痹、停止而死亡。

(3)海洛因:亦称盐酸二乙酰吗啡,英文名Heroin,译为海洛因。

其来源于鸦片,是鸦片经特殊化学处理后所得的产物。

俗称白粉、白面、毒品之王,其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吗啡,属于合成类麻醉品。

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毒品市场上的海洛因有多种形状,是带有白色、米色、褐色、黑色等色泽的粉末、粒状或凝聚状物品,多数为白色结晶粉末,极纯的海洛因俗称"白粉"。

有的可闻到特殊性气味,有的则没有。

毒性是吗啡4-5倍,成瘾性极强,精神麻木,器官损坏,容易引起呼吸抑制中毒死亡。

由于海洛因成瘾最快,毒性最烈,曾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一般持续吸食海洛因的人只能活7一8年。

(4)大麻:大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被制成大麻烟吸食,或用作麻醉剂注射,有毒性。

大麻草可单独吸食,将其卷成香烟,被称为"爆竹";或将它捣碎,混入烟叶中,做成烟卷卖给吸毒者,这就是大麻烟。

这种毒品在当今世界吸食最多,范围最广,因其价格便宜,在西方国家被称为"穷人的毒品"。

初吸或注射大麻有兴奋感,但很快转变为恐惧,长期使用会出现人格障碍、双重人格、人格解体,记忆力衰退、迟钝、抑郁、头痛、心悸、瞳孔缩小和痴呆,偶有无故的攻击性行为,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

(5)可卡因:可卡因英文原名为Cocaine,是1860年从前南美洲称为古柯(COCA)的植物叶片中提炼出来的生物碱,其化学名称为苯甲基芽子碱。

它是一种无味、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

毒贩贩卖的是呈块状的可卡因,称为"滚石"。

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毒性,可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感及视、听、触等幻觉;导致心律不齐血压高,心肺与肝功能损害,服用后极短时间即可成瘾,并伴以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及消化系统紊乱特等症状;精神逐渐衰退,可导致偏执呼吸衰竭而死亡。

常导致丧失判断能力,把幻觉当成真实出现自杀。

一剂70毫克的纯可卡因,可以使体重70千克的人当场丧命。

吸毒者滥用可卡因的方式,常用鼻吸法,通过鼻粘膜吸收。

这种方式的长期作用,使鼻粘膜部分组织坏死或溃疡;也由于可卡因对鼻粘膜的刺激性,吸毒者常不由自主地挖鼻子,导致鼻中隔穿孔甚至坍塌。

用静脉注射方式注射可卡因,其毒性作用可非常迅速直达心脏,给生命带来的危险是非常大的。

吸毒者往往使用未经消毒使用注射器,极易造成皮肤脓肿和各种感染。

滥用者由于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也会感染和传播肝炎和艾滋病病毒。

可卡因成瘾者在高剂量使用可卡因时,出现类偏执性精神病,出现妄想、假性幻觉。

在被害妄想的驱使下,把一切人视为敌人,把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视为对自己的威胁,便采取“先发制人”、攻击他人的行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产生的幻视、幻触,感觉看到而实际没有出现的东西,或感觉身体某一部分有“虫子”钻进去在涌动的难受,而常常“采取措施”自残肢体。

三、常见的新型毒品以及对人体的危害(1)安非他命:原先安非他命是用来治疗气喘,睡眠失常(嗜睡症)与过动症状的。

1920年人们便用一种叫做麻黄素的药物治疗气喘。

在中国几世纪以来一直用麻黄草来治疗气喘,因为麻黄植物中含有麻黄素。

来源:由盐酸麻黄素合成。

国内滥用之安非他命主要为甲基安非他命。

性状:纯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物,其盐酸盐或硫酸盐为微带苦味之白色结晶体粉末。

甲基安非他命盐酸盐结晶如细碎冰块,匿称冰块(Ice)目前市面流通之包装已由保济丸瓶装改为封口小塑胶袋装。

滥用方式:口服、注射或鼻吸或与菸草混合后抽吸。

毒害:兴奋中枢神经,虽具有欣快、警觉及抑制食欲之作用,重复使用会成瘾,中毒症状包括多话、头痛、错乱、高烧、血压上升、盗汗、瞳孔放大、食欲丧失。

大剂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长期使用导致器官性脑症候群。

有高血压及脑中风之危险。

停用之脱瘾症状包括精神呆滞、昏睡、易怒、烦躁不安、忧虑,有自杀的倾向。

(2)冰毒,学名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

为纯白色晶体,晶莹剔透,外观似冰,俗称“冰毒”,吸、贩毒者也称之为“冰”。

冰毒对人体的中枢神经有极强的兴奋作用,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

性状: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lce)。

由于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又称之为“冰毒”。

具有强烈精神依赖性,有人使用一次就会上瘾,数量每日1-2次增加到每日6-7次。

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滥用方式:口服、鼻吸。

吸食危害:吸食后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兴奋,能大量消耗人的体力和降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心脏、大脑组织甚至导致死亡。

吸食成瘾者还会造成精神障碍,表现出妄想、好斗等。

(3)K粉通用名称:氯胺酮性状:静脉全麻药,有时也可用作兽用麻醉药。

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

K粉外观上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

有致幻作用,导致感觉与意识分离,产生幻觉,麻痹人的神经。

多在歌舞厅发现。

吸食反应:服药开始时身体瘫软,一旦接触到节奏狂放的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狂劲”一般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直到药性渐散身体虚脱为止。

吸食危害:氯胺酮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服用后会产生意识与感觉的分离状态,导致神经中毒反应、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状,表现为头昏、精神错乱、过度兴奋、幻觉、幻视、幻听、运动功能障碍、抑郁以及出现怪异和危险行为。

同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都造成严重损害。

(4)摇头丸性状:“摇头丸”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以MDMA、MD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由于滥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为摇头丸,也称迷魂药。

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五颜六色。

吸食危害: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

在药物的作用下,用药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劳,意志丧失、任人摆布,行为失控冲动,听曲即跳,甚至摇断脖子。

同时在幻觉作用下使人行为失控,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病。

滥用方式:现主要在迪厅、卡拉OK厅、夜总会等公共娱乐场所以口服形式被一些疯狂的舞迷所滥用。

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成为一些暴力、强奸案件的诱发原因。

自1996年以来,MDMA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已传入我国,传播速度很快,在云南、广东、上海、福建、浙江、北京等地都已相继发现此类毒品。

(5)杜冷丁学名哌替啶Pethidne,又称作唛啶、德美罗、地美露,又称盐酸哌替啶。

其盐酸盐为白色、无嗅、结晶状的粉末,能溶于水,一般制成针剂的形式。

作为人工合成的麻醉药物,杜冷丁普遍地使用于临床,它对人体的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使用后有头痛、头昏、出汗、口干、恶心、呕吐等,过量可致瞳孔散大、惊厥、心功过速、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昏迷等。

杜冷丁的滥用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毒品问题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