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学习中心:河北地质学习中心学号:93F24083002姓名:常立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2010年 05 月 1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常立峰学号:93F24083002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常立峰学号:93F24083002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常立峰日期:2011年05月10日摘要“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动物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本文主要阐述了,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中如何实施远程监控和信息上传,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目的,使生产工作中的所存在的威胁和隐患及时的消灭在萌芽里。
关键词:1、安全生产;2、应急救援;3、信息传输;4、远程监控目录摘要 (1)一、绪论 (3)1.1系统建设环境 (3)1.2企事业单位远程监控信息上传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4)1.3安全生产的远程监控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5)二、系统方案设计 (6)2.1平台系统设计 (6)2.1.1应急指挥平台 (6)2.1.2运营商线路 (8)2.1.3重大危险源企业信息建设 (9)2.2平台系统构架 (10)三、系统模拟演练 (12)3.1分级平台职能划分 (12)3.2分级平台演练流程 (12)四、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一、绪论1.1系统建设环境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 是国家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工程,是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将提高安全监管和监察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能力,实现煤矿安全监察、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推动安全生产监督的工作科学发展,并为国家实时预测事故、消除隐患、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和及时决策提供服务。
一期项目已于2008年底完成,目前建设工作已进入总体集成阶段。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网络为四级五层结构,四级分别为国家、省、市、县安监局和煤监节点,五层分别是国家、省、市、县安监局和煤监节点以及处于信息采集层的生产企业,两层之间均为星型网络结构,由国家总局统一管理和监控网络系统。
我省目前只建设国家总局到省安监局的网络,国家总局到省安监局节点使用电子政务外网互联,利用VPN技术与其它电子政务应用隔离。
在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将部署视频会议系统和VoIP系统。
视频会议中,国家总局设会议“主会场”,控制和管理视频会议的召开;各省安监局为分会场,只部署视频终端。
整个国家安全生产VoIP系统作为一个域,在国家总局设置VoIP呼叫管理服务器,对所有域内的IP电话进行管理,省、市、县安监局采用在交换机上接入IP电话机的方式实现IP电话的功能。
“金安”工程重点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矿山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等应用系统。
其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行政执法系统包括煤矿安全监察、非煤矿山监管、危化品监管、烟花爆竹监管、重大危险源监管、伤亡事故管理六个子系统, 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系统包括事故调度快报、事故统计、行政执法统计、职业病危害统计、煤矿经济运行统计和安全生产辅助决策支持等六个子系统。
矿山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应急预案管理、救援资源管理、救灾专家管理三个子系统。
省安监局将部署三大系统的相关应用子系统,市、县安监局将作为客户端使用省级节点应用系统平台和数据平台,而不再部署应用系统。
1.2企事业单位远程监控信息上传的意义及主要内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构架下,以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为主体,同时考虑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利用,搭建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急平台为中心,以11个国家专业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32个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8个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和333个市(地)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应急平台为支撑,以23个国家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20个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11个国家级矿山排水基地、1个国家级矿山医疗救护中心、18个国家级矿山医疗救护基地、16个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医疗救护基地、各专业部门及中央企业下属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与协调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为终端节点,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
平台要以“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注重内容,讲求实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
应急平台体系一般包括两大基本系统: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
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有线或卫星多种应急通信系统、满足图像传输和指挥调度等功能要求的专网系统。
综合应用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GIS、GPS等高技术手段,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通过整合全国各级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开发形成满足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和应急管理需要的综合系统。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应急值守管理子系统、应急救援决策支持子系统、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子系统、应急救援资源和调度子系统、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子系统、应急救援统计与分析子系统、应急救援队伍资质评估子系统以及满足应急救援和管理要求的安全生产综合共用基础数据库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应用系统的专用数据库。
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和监控专网,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信息化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管理的平台,向上连通省安监局和国家安监局,向下连通各县(市、区)安监局和企业,横向与政府和安委会成员单位连通,形成一个互联互通、动态管理、动态监控、应急指挥的格局,及时地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管理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管理重心的前移、监督力度的加强、应急救援的及时、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保定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3安全生产的远程监控系统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根据上述设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安全生产的远程监控系统采取如下所述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路线:熟悉课题内容、任务及要求。
围绕课题调研、收集有关资料,查阅有关的文献及技术参数,收集有关的数据,以期对所设计课题的功能和性能有全面和深入地了解。
并了解本课题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以便在自己的设计中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设备。
在熟悉课题、调研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能完成课题要求的各种系统组态方案,包括系统总体结构、系统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处理方式、控制算法、处理器类型和系统的抗干扰措施等方案。
然后从技术和经济上考虑,进行各方案比较,确定出最佳方案。
二、系统方案设计2.1平台系统设计整个平台系统分多个层级子系统,从国家到地方安监局及重大危险源企业节点多个相对功能独立又职能相互融合统一的信息交互的系统,整个系统包含各级安监局的应急指挥中心、企业监控数据采集子系统和用于连接各级平台企业的运营商线路部分。
2.1.1应急指挥平台在整个系统中,从国家安监总局到各个省市县建立多个不同层级的指挥平台,在平台的设计上要考虑技术设计上的兼容性、开放性、先进性、前瞻性,因为应急救援平台不是某个局的单独的项目,而是整个安监垂直单位间信息交互的系统,承载信息的上传下达的枢纽,如果不考虑设计上的兼容等于闭门造车,最后只能导致单个指挥平台在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就束手无援、坐以待毙,相反当企业发生突发事件时,不同层级的指挥中心根据实时上传上来的企业现场情况,准确的判断现场的位置、事件的影响程度,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根据不同层级的安监局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特点和监管范畴建设各个指挥平台,遵循信息化贴合工作实际需要的原则,在指挥平台的日常监管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保证管理上层次分明,既要避免管理上的交叉,又要避免管理上的盲区,所以保证各个平台间对接的技术接口的兼容性非常重要。
再者是平台建设的开放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同时也受到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限制,但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安全生产的信息化也会分部进行,所以当前的建设也是今后发展的基础,只有让平台当前具有了设计上的开放性,才能保证项目建设的前瞻性,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至少保证5到10年不被淘汰。
先进性原则是保证当前系统建设能够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最大限度贴合工作需要,保证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业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加强监管力度的前提,如果没有考虑到设计上的先进性,也就使当前系统建设失去意义,甚至是胎死腹中。
前瞻性原则是在保证兼容性、开放性、先进性的基础上,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开始考虑的问题,利用发展的眼光看到IT行业5到10年甚至是20年的发展,使平台的可利用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不断得到提升。
安全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建设体现的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的设计思想,当企业发生突发事件后,最初的接警平台也就是县安监局的应急指挥平台会根据实时上传的企业环境变量,准确判断现场情况,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启动相应的救援措施,同时根据重要程度向垂直部门和相关平行单位报告现场情况,动用相应的救援物资、救援人员和救援措施。
这就要求接警平台对现场的情况有准确的判断,这样才能准确的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并且对其进行有效整合后对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避免低估现场情况救援无效,或者是杀鸡用牛刀的结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