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类别______ 编号________本科毕业创作报告<<多味摇滚乐>>——致命一击乐队巡演记录院(系)别广播电视学院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导)班级 09级电编4班姓名于润泽学号 20080620021指导教师巨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3年 3 月 20 日毕业作品基本信息摘要青春不在乎得到什么,而是在乎做过什么。
2012年9月致命一击乐队踏上了他们组队以来的第一次乐队巡演旅程。
在他们的歌词中曾写到过“也许我是垃圾箱里的野花,但是我不在意。
”从南京出发历经八座城市,乐队巡演旅途中参加两次最具有社会意义的音乐节,记录小众群体的生活状态,展示青年追梦旅程中的酸甜苦辣,以整个巡演历程事件的参与者以及影片的编辑者的角度探讨纪实性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纪实性影视作品叙事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摇滚乐;纪实性影视作品创作;乐队巡演记录ABSTRACTIt is not what you have gained, but what you have done. In 2012 September a fatal blow the band embarked on their first band team since the tour itinerary. In their lyrics written off "maybe I'm the dustbin of wild flowers, but I don't care." Starting from Nanjing after eight city tour, the b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two music festival two times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journey, recorded minority groups living conditions, showing youth dream journey in the sour, sweet, bitter, hot, applic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our participants as well as the point of the creation process and documentary in film and television as a narrative style.Keywords:rock music; cre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documentary; band tour itinerary目录毕业作品基本信息 (2)摘要 (3)ABSTRACT (3)绪论 (2)一、纪录片《多味摇滚乐》创作主题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作品简介 (2)(二)创作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创作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纪录片《多味摇滚乐》创作过程 (4)(一)前期创作 (4)(二)拍摄准备 (4)(三)拍摄过程 (4)(四)后期制作 (6)三、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 (7)(一)与纪录片《北京浪花》比较 (7)(二)与纪录片《后革命时代》比较 (7)结语 (9)参考文献 (10)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后记 (12)绪论本文结合纪录片<<多味摇滚乐>>的整个拍摄制作过程,解析创作来源,拍摄步骤和镜头手法。
由于该片为纪实性题材影片,所以本文主要讨论了纪实性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纪实性影视作叙事手法的应用。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创作主题分析,主要探讨创作来源,创作价值与意义;第二部分:阐述本片创作拍摄过;第三部分:比较同类题材作品,从同类作品中进行对比与探讨。
一、纪录片《不十分摇滚乐》创作主题分析(一)作品简介青春是什么?有鲜花和掌声么?摇滚乐是什么?为了叛逆和自由么?青春不在乎得到什么,只在乎做过什么。
2012年9月五个热血的青年人踏上了他们组队以来的第一次巡演旅程.在他们追梦的过程中,也许你认为他们的青春中应当充满了鲜花和掌声,也许你认认为他们也只是一群追寻叛逆和自由的牺牲品罢了。
在常人眼中,致命一击乐队的巡演旅程也许像其他乐队一样充满了摇滚乐的传奇色彩,但巡演一路下来,坐最便宜的硬座火车,住最便宜的酒店,与酒店老板因房间价钱问题发生争执,宿醉忘记火车时间,从数千人狂热的音乐节到遭遇空无一人的尴尬演出现场等等,他们遇到了各式各样酸甜苦辣的经历。
本片通过乐队成员自述和现场记录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致命一击乐队成员在巡演中所体会到的多味的摇滚乐旅程。
(二)创作来源1.致命一击乐队简介“虽然我们没有一个是南京人,但我们可以代表六朝古都南京最年轻的声音。
”2010年夏,五个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组建这支乐队。
成军三年间,演出近百场,发行专辑EP共三张,曾荣获迷笛全国校园乐队大赛南京赛区冠军,曾接受《伊周》《双城记》《通俗歌曲》《我爱摇滚乐》的多家杂志采访,担任FRANKSTYLE,ANGER TIGE等多支国际大牌摇滚乐队中国巡演南京站暖场嘉宾。
是南京摇滚乐发展史中不得不提及的乐队之一。
2.导演自述2002年我喜欢上了摇滚乐,从漫长的叛逆期到成年后冷静的看待事物,如此算来,我喜欢摇滚乐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
2009年来到南京上大学和同是一所大学的其它四个人组建了致命一击乐队,组队至今,获过奖,接受过各大媒体采访,出过专辑,经历大大小小的演出连我自己都数不清楚,从第一次演出到现在我一直保持着找朋友拍摄演出现场的习惯,由此为《多味摇滚乐》提供了好多珍贵的素材。
我一直相信一点,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的,2013年乐队的成员都将面对着毕业,面对着新生活的开始,一直性格较为叛逆的我也不得不考虑“要面包还是爱情”的现实问题。
在我们五个人毕业前,乐队发行了新的EP<<忧伤的七块五>>随后又通过自己平时积攒的人脉关系与各地的演出主办方达成共识,举办了乐队从组队以来的第一次巡演。
从南京出发,经历上海,合肥,苏州,天津,郑州,西安,长沙,武汉九座城市,演出十余场,因在拍摄《多味摇滚乐》过程中身兼乐手和导演的职位,故寻求好友(摄像师姜翰伦,谷松乔)帮助共同完成影片创作。
巡演路上不乏发生了各式各样的事件,如乐队成员获得巨额收入后醉酒误车,如为了找最便宜的酒店与酒店老板讨价还价发生争执等等,通过种种事件我坚信这是一次极为不靠谱的为梦想买单式的旅程,我早就做好了全当花钱旅游,花钱拍摄影片的心理准备。
可当旅程结束时,竟没想到除了免费旅游以外还能获得不少的收入。
在《多味摇滚乐》前期整理素材时,我仔细的检查了拍摄的每一部分片段,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所谓“追梦”式的经历。
因我与乐队其它四位成员同处同一年级,同一寝室,除乐队之外更有着彼此间深厚的感情在内。
在《不十分摇滚乐》之外,我们乐队五个人曾共同痛苦过,曾共同欢笑过,也曾因为拌嘴打架后五个人抱成一团流泪过。
想到这些我顿时痛哭流涕,也许我的整个大学生活才是青春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吧?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再翻回到在青春曾做过的事情,我利用大学时期学过的知识拍摄完成的《多味摇滚乐》这也许就是留给青春最好的影像记录吧!也许青春就是不在乎你得到什么,而是在乎你做过什么。
(四)创作意义就<<多味摇滚乐>>创作意义而言,从整个地下乐队巡演历程事件开始,针对小众群体的话语权,将真实的生活感受溶入纪实性影视作品当中,更现实更直接展现给观众小众群体对于所处生活状态。
在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纪录片发展过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随着话语权的转移为主要特征,纪录片的个体意义得到普遍关注,此时纪录片的话语权由国家绝对统一、群体化的话语权转移到个人化的话语方式。
这种转变使纪录片中的个体成为主角,纪录片的创作者从群体模式中分离出来,题材由宏大变得具体真实,一个小人物、一个不为人知的群体影片的主题,居高临下的审视变得平等真实,这呈现出的就是一种个人化的话语方式。
《多味摇滚乐》全片就乐手的自述以及巡演纪实片段的贯穿形式,通过小众群体话语权将他们在追寻摇滚乐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更以纪实性形式作品的方式展现给大众。
三、纪录片《多味摇滚乐》创作过程(一)前期创作前期创作中,对于影片的主题迟迟决定不下来,由于对于乐队巡演旅程式纪录片一直没有概念,所以对于影片的选题一直拿不定主意。
影片创作前期本想以一种用记录小众群的生活状态方式来展示站在社会边缘人群对生活的态度。
但由于表达中心思想不明确,故所以改动为通过演出经历记录和成员讲述的方式展现出致命一击乐队追寻梦想旅程中所遇到的酸甜苦辣。
(二)拍摄准备因纪实性影视作品创作与电影,其他影视作品创作方式不完全相同,在乐队的整个巡演事件的行进过程中要把握好偶发性事件的拍摄。
在拍摄前期设备上采用了佳能5DMARK 2摄像机两台,三脚架各两支,肩扛三脚架一支,以及备用相机佳能550D一台。
因乐队巡演旅程要经历南京,上海,天津,西安,郑州等多个城市所以在拍摄前期要处理好电源问题。
其次因乐队巡演场地为娱乐性场所,需与演出主办方经过协商才能获得拍摄的权利,与各地演出主办方以及演出经纪人相互协调也是在拍摄前期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三)拍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拍摄行进过程中,因缺乏此类纪实影视作品的创作经验,年轻的摄制组成员也是在摸索的道路中前进。
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有许多素材在后期制作剪辑过程中不能够充分的利用。
在影片中,我们采用了现场纪实拍摄和乐队成员影棚拍摄自述两种叙述方式,现场纪实拍摄对于机位架构的要求,影棚拍摄中光源的架构如下示:在成员自述巡演历程中,我们采用了影棚拍摄,对于光源的架构如下图所示:在乐队巡演武汉音乐节的演出中,摄制组对于机位架设的要求如下图示:(四)后期制作在影视的后期制作中,因觉得除了乐队成员叙述以及纪现场记录两种方式过于单一所以采用画外音的配音方式来贯穿全片的事件点。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与传统纪实性作品相同,没有过多的技术性以及更多的剪辑方式可以。
在剪辑软件premiere CS6中,利用最基本场面调度以及在人物叙事过程中加入不同景别的相应事件来完成整个一片的后期制作。
四、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一)与纪录片《破碎》比较张钟阳在2009所指导的纪录片作品《破碎》主要讲述了北京摇滚乐JOYSIDE 全国巡演的旅程,通过乐队巡演的经历,乐队成员的自述将乐队人物性格表现的更加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