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十年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十年高考真题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2020.7·浙江高考·14)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
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8·江苏高考·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3.(2017·北京高考·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4.(2016·浙江高考·19)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
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A.20 世纪40 年代B.20 世纪50 年代
C.20 世纪60年代D.20 世纪70 年代
5.(2014·浙江高考·14)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6.(2018.11·浙江高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

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6分)
7.(2015·北京高考·41)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

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4分)列举20
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

(6分)
1.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从主观方面来看,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故①正确;“向科学进军”提出时间是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从国家政策扶持角度看, 1985年颁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性,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故③正确;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1995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了科技发展的理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了科技发展,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B【解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后,于2003年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相符,故B 项正确;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C项错误;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不符,故D项错误。

3.C
4.B
5.B【解析】由①中的“选举”“新军”可知应为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和临时约法确立选举原则的史实,故应为民国时期的浙江地方志;由②中的“禁军”即可知此应为宋朝的浙江地方志;由③中的“本路蒙古学”即可知此应为元朝的浙江地方志;由④的目录可知此时的政府注重科技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应为当代浙江的地方志,选择B项符合题意。

6.【答案】(1)政治:“一国两制”构想进入实践阶段;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科技:空间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7.【答案】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

(4分)
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

(答出三项即可)(6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