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版)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1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点二:毛泽东思想
考点三:邓小平理论
考点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选择题:
1.(2019年全国卷ⅠT7)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 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 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 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认为中国与俄国存在不同之处,说明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不能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排除A;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不同,排除B;材料强调中国革命要联合资产阶级以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故选择C;材料没有涉及对右倾错误的批判,且此时党内也并不存在严重的右倾,排除D。

2.(2018年全国卷II T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C
【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3.(2017年北京卷T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

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即可知这一论述说明的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正确。

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排除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党外合作,排除D。

4.(2017年天津卷T10)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时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D
【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根据所学知识,只有D符合这一时间,故选D。

5.(2017年江苏卷T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答案】B
【解析】“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说明毛泽东实施“游击战”的战术来对付日本军队,为此,人民军队奔赴敌后,实行敌后抗战,故B项正确。

6.(2015年北京卷T18)表一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一
A. 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 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所提示的时间,可以看出选项必须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爆发之间的选项才符合题意,只有重庆谈判符合上述时间,故选D。

7.(2014年全国卷II T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社会各界都提出自己的主义,以迎合民主共和的社会潮流,使自己能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B项错在“主要”上,在战争年代,军事实力是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8.(2013年天津卷T8)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毛泽东的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形式”的论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一定历史时期内,中国所选择的特殊
社会形态的认识。

按照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大致是沿着“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趋势发展的。

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中国没有经历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因而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前,选择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过渡。

故选B项。

二、材料题
1.(2016年天津卷T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

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

”……“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4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

……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
益的?农民又是怎样“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的?(4分)
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

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3)材料三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6分)
(4)综上,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

(4分)
【答案】
(1)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分)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

(1分)毛泽东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2分)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

(2分)“全力支持”:农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2分)
(3)积极性: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2分)基本方针:保护农民个体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4分)
(4)密切关系: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农民拥护和
支持共产党得领导。

(4分)
(3)第一小问根据“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根据“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归纳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农民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定位】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建国初期土地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