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行为学:第七章 名特水产动物行为学

鱼类行为学:第七章 名特水产动物行为学

• 3. 依据成蟹具有趋向东方的行为特点, 应在捕捞季节之前在东方布设好的捕捞 网具,防逃和捕捞。
• (五)亲蟹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 1. 依据亲蟹具生殖洄游行为特点,在湖 泊、水库和池塘中人工养殖时,应在其 生殖洄游之前抓住时机捕捞,避免河蟹 爬上水域四周任人捕捉。在江河自然生 长的河蟹,应保护河蟹生殖的路线,使 其顺利达到目的地,完成产卵、孵化过 程,获得优质蟹苗。
鳜鱼的行为学及其渔业利用
一、鳜鱼的行为学
仔鱼
初孵仔鱼:主动垂直上升和被动下降 开口摄食:从饲料鱼尾部取食 摄食第一尾饵料鱼后静水卧底栖息 活动在水体的上层
稚鱼
前阶段从饵料鱼尾部取食;后阶段从饵料 鱼头部取食
前阶段中层栖息;后阶段中下层和底部栖 息
幼鱼
对饵料鱼:主动追踪和突然袭击 幼鱼后阶段:结群钻洞卧穴
产卵盛期昼夜垂直上浮 第二次产卵完毕后被动垂直下沉,
沉入水底死亡
二、银鱼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仔鱼
网箱孵化 、平游后放流 严禁在春、夏季密眼网具捕捞
幼鱼
人工光源诱捕 严禁在春、夏季密眼网具捕捞 进水口处拦网
成鱼
清晨和黄昏捕捞 优先在库湾、湖汊和水深10米以内的
敞水区捕捞 光诱捕捞
亲鱼
限定区域专门采卵,防止伤及幼鱼 清晨和黄昏捕捞,产卵盛期加强捕捞 第二次产卵完毕后不要组织捕捞
• 2. 依据仔幼蟹具越冬打洞行为特点,仔 幼蟹在养殖水体的越冬期间,应保持水 位稳定,尤其不可降低水位,以避免仔 幼蟹长期缺氧死亡。
• (四)成蟹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 1. 同样具越冬打洞行为特点,在养殖水 体的越冬期间,应保持水位稳定,尤其 不可降低水位,以避免长期缺氧死亡。
• 2. 顺流而下的行为特点,在捕蟹期间, 应尽可能使水体产生流动,以提高捕捞 效率,尤其是在只有一个闸口的水域中, 在闸口上设置张网开闸放水,使河蟹顺 流而进入张网中具有良好的捕捞效率。
• (五)亲蟹的行为学 • 1. 亲蟹具生殖洄游行为。 • 2.亲蟹具海、淡水交汇河口处交配、产
卵和孵化行为。
• 3.雌亲蟹具有抱卵孵化行为。 • 4.亲蟹具吸水胀死行为。 • 5.亲蟹具有产后死亡行为。
• 二、河蟹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 (一)蚤状幼体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 1. Ⅰ~Ⅳ期游泳能力弱的行为特点,在人工育 苗时,很易沉于池底造成大批量死亡。可采用 空压机或气泡石系统向池中充入空气,使其悬 浮于水层中,以达到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再者, 池水交换时不宜过快,否则,会因水流力量将 其敷贴在出水口过滤沙窗上而造成死亡。Ⅴ期 具有较强的溯流能力的行为特点,人工育苗时, 它们往往会高密度地群集于进水口处而造成大 批死亡。因此,应在进水口处前端的微流水处 用拦网拦住,以避免这一损失。
成鱼
对饵料鱼具有等饵上门、跟踪追击、 突然袭击
具三五成群钻穴卧槽
亲鱼
对饵料鱼具有守株待兔、跟踪追击、 突然袭击
具有三五成群钻穴卧槽 具有静水集群和溯流集群生殖
二、鳜鱼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仔鱼
网箱或者环道流水培育 饵料鱼适口 流水培育 投足饵料鱼
稚鱼
投足适口饵料鱼 网箱培育,经常洗箱
幼鱼
投足适口饵料鱼 在网箱或其他人工条件下,应避免底部
网衣过分松弛和池塘中洞穴过多
成鱼
投足或增殖中下层和底层饵料鱼类 采用鳜鱼夹网、鳜鱼竹筒、笼籇类等渔
具捕获
亲鱼
投足或增殖中下层和底层饵料鱼类 采用鳜鱼夹网、鳜鱼竹筒、笼籇类等渔
Hale Waihona Puke 具捕获繁殖季节丝网捕获河蟹的行为学及其渔业利用
• 一、河蟹的行为学
• (一)蚤状幼体的行为学 • 1. 游泳行为 • Ⅰ~Ⅳ期很弱的游泳能力,Ⅴ期较强的溯流游泳能力。 • 2. 趋光行为 • 遇强光时具负趋向行为,遇弱光时具正趋向行为。 • 3. 残食行为 • 在食物不足和饥饿状态下,具有相互残食行为。
• (二)大眼幼体(蟹苗)的行为学 • 1. 游泳行为
• 具有很强的溯流游泳行为,开始具有 趋淡水性行为。
• 2. 趋光行为 • 大眼幼体具有很强的正趋光行为。 • 3. 残食行为
• 同样地,在食物不足和饥饿状态下, 具有强者残食弱者的行为。
• (三)仔幼蟹的行为学 • 1. 仔幼蟹具依附物体完成蜕壳的行为。 • 2. 仔幼蟹具依附物体避故的行为 • 3. 仔幼蟹具越冬打洞行为。 • (四)成蟹的行为学 • 1. 成蟹具越冬打洞行为。 • 2. 成蟹具有顺流而下的行为。 • 3. 成蟹具有趋向东方的行为。
• 3. 具残食行为特点,在人工育苗时,应投足饵 料,避免饥饿,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 (二)大眼幼体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 1. 具残食行为特点,在人工育苗时,也应投足 饵料,避免饥饿,防止残食行为发生。
• 2. 溯流游泳行为和趋淡水性的行为特点,很容 易在河口处形成蟹苗讯期,准确掌握蟹苗讯期 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人工培育时,可将 蟹苗移入淡水水体培育管理。人工放流时,可 直接将其投入湖泊、水库等适应宜于生长的水 域中。
第七章 名特水产 动物行为学
银鱼的行为学与增养殖
一、银鱼行为学
仔鱼
孵出时 初孵仔鱼:主动上升、被动下降垂直
运动 趋光集群 遇网、贴网、碰撞、挤压和离水即死
幼鱼
趋光集群 多生活在浅水沿岸带 溯流
成鱼
集群觅食 趋光 清晨和黄昏垂直上浮、其它时间垂直
下沉
亲鱼
短期集群生殖
清晨和黄昏垂直上浮、其它时间垂 直下沉
• 3. 具有很强的正趋光行为特点,在人工 育苗时,应避免强光射入池内。以防止 蟹苗过度密集而造成生长速度减慢或死 亡。利用大幼体具有很强的正趋光行为 特点,可在晚上使用灯光来诱捕大眼幼 体。
• (三)仔幼蟹的行为学在渔业上的应用
• 1. 依附物体完成蜕壳和避敌的行为特点, 尤其是在池塘培育时,应人工栽种苦草 等水草或投放水葫芦等水生高等植物, 以帮助仔幼蟹完成蜕壳和避敌。
• 2. 遇弱光具正趋向的行为特点,人工育苗时, 可利用早晚光照较弱时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和 评估其资源量,因其均在水体的表层运动。试 验结果表明,适宜培育蚤状幼体的光照强度为 4000~5000 Lx,大于或者小于这一光照强度, 蚤状幼体在水体中会分布不正常,造成局部单 位水体密度过高。完全黑暗时,蚤状幼体呈现 滞育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