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和动物行为学
1.温度对卵的孵化影响很大,请问在下面哪种情况下卵的孵化期最短?()A.在适温范围的下限温度B.在适温范围的上限温度
C.一直保持在最适温度D.在适温范围内温度有些波动
2.有一种植物,其松弛期(或喜暗期)是喜光的,如果这一时期将植物处于无光的环境,则抑制了它的发育,这种植物对光而言是()
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广光性植物D.狭光性植物
3.在某一地方,陆生蜗牛在夏季常常钻入枯叶层内、石块下或土壤内,并呈麻痹状态,造成蜗牛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因素是()
A.日照强度B.水分C.日照长度D.气候
4.一种生物对环境因子都有一定的忍受范围,一种生物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一种环境因子的忍受范围是()
A.完全相同B.完全不一样C.不一样D.具可塑性
5.下列符合耐受性定律的是(多项)()
A.青蛙成体生活于水边或潮湿地区B.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严格
C.氧气是幼鸟出壳的必要条件D.南极企鹅只生活于南极
6.下列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多项)()
A.蒲公英、大蓟、槐B.连钱草、红豆杉、铁杉
C.人参、三七、半夏D.柏、松、栎
7.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
C.土壤中缺乏云杉生长所需要的元素D.温度过低
8.下列动物所表现的行为与光周期相关的是(多项)()
A.家燕的迁飞B.麻雀食性的季节变化
C.雪兔在冬季换上白毛D.玉米螟老熟幼虫的滞育
9.下列动物之间食物竞争最激烈的是()
A.噬菌体和细菌B.蛙和鱼C.大象和鹿D.马和羊
10.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大的种群
11.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较低B.较高C.动态平衡D.变化较大
12.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它种群优越的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3.下图表示存活曲线。
这些曲线表
示3个不同物种在任一特定时刻的残存的(幸存的)个体百分数。
研究这些存活曲线,下列哪一个组合是对的?()
A.1⑵、2⑶B.1⑴、2⑶C.2⑶、3⑴D.1⑴、2⑵E.2⑵、3⑶
1
2
3
年龄(相对时间单位) 种
群
的
生
存
%
100%
10%
1%
0.1%
⑴大象⑵青蛙⑶兔
14.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1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中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有机结合的集合体,从意义上来
看,下列正确的是 ( )
A .群落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单位
B .改变环境可导致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C .群落和生态系统最终是一个完整的分支
D .各种生物有机、有规律的共处
16.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题)
A .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较长,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平均寿命缩短
B .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的时间比在冷的地区长
C .恒温动物在低温下保持恒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随环境温度的提高而有相应变化
D .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
17.在下列情况下,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4种实验条件):
0.10%CO 2、30℃ (1) 0.10%CO 2、20℃ (2)
0.03%CO 2、30℃ (3) 0.03%CO 2、20℃ (4) 从以上实验可以得知,对实验2、实验4和P 点 起到限制作用的因素分别是( ) A .光强度、0.03%CO 2、温度
B .0.10%CO 2、光强度、温度
C .温度、光强度、CO 2浓度
D .温度、0.03%CO 2、光强度
18.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
A .一水田内的全部水稻、稗草
B .一棉田中的幼蚜,无翅、有翅成熟蚜
C .某池塘中的所有鱼
D .一根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19.下列有关种群增长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种群增长越快,受干扰后恢复得也越快
B .种群瞬时增长率r 总随密度升高而下降
C .环境容纳量随动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D .优势种群内禀增长率能力高
20.下列哪一条线表示动物种群数量变动中的非密度制约。
( )
21.曲线1和曲线2(图5-4)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
热范围,在什么温度情况下物种2 能竞争过物种1
( )
A .温度在t 1—t 2范围内
B .温度在t 2—t 3范围内 和4 种群密度
t 3 t 3 t 3 t
2 1 N
C .温度在t 3以下
D .温度变化幅度很大时
E .温度在t 3以上
22.在一实验室中进行了两类细菌对食物竞争的实验。
实验中,测定了第Ⅰ类细菌在第一代存活期间混合
培养中所占总数的百分比(Z t ),与第Ⅰ类细菌在第二代存活期间混合培养中所占总数的百分比(Z t+1)
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右图所示,实线表示观察到的Z t+1和Z t 的关系,虚线表示Z t+1=Z t 时的情况。
在较长的时间里,第Ⅰ类细菌和第Ⅱ类细菌会发生什么
情况? ( )
A .第Ⅰ类细菌和第Ⅱ类细菌共存
B .第Ⅰ类细菌和第Ⅱ类细菌共同生长
C .第Ⅰ类细菌把第Ⅱ类细菌排除掉
D .第Ⅱ类细菌把第Ⅰ类细菌排除掉
23.下图是种间竞争排斥图,如果供应点在①区,供应率低于A 、B 两物种的零增长线(ZNGI ),
那么A 、B 两物种的结果是 ( )
A .都能生存
B .共存
C .物种A 生存,B 排斥
D .都不能生存
24.当食草动物从未超载的天然草场上移走后,该草场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 )
Ⅰ植物竞争强度增加 Ⅱ植物竞争强度降低 Ⅲ植物种类增加 Ⅳ植物种类减少
A .Ⅰ、Ⅲ
B .Ⅰ、Ⅳ
C .Ⅱ、Ⅲ
D .Ⅱ、Ⅳ
25.先锋植物在裸地上出现时,其空间格局常是 ( )
A .均匀型
B .随机型
C .集群型
26.下列气体哪一种不属于温室气体? ( )
A .CH 4
B .N 2O
C .CO 2
D .O 3
27.下列实例中不是模仿学习的是 ( )
A .英国的“山雀偷奶”
B .幼小猩猩能从石缝中吸水
C .小儿随妈妈学跳舞
D .一雄鸡啼明,百鸡齐鸣
28.一群鸭中有一只修饰羽毛,其它个体都随之修饰羽毛,这是什么行为 ( )
A .联想学习
B .习惯化
C .模仿学习
D .A 、B 、C 均不是
29.下列实例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
A .竹节虫的体色和乌鸦的聚众鸣叫
B .竹节虫的体色和鸟类的鸣叫
C .竹节虫的体色和雄性马鹿相互之间呼号
D .竹节虫的体色和小猴总是避开猴王
30.完全符合本能行为的是 ( )
A .地蜂筑巢、鸟怕稻草人
B .幼蛇像成蛇捕食、小鼠获奖走迷宫
C .幼蛙捕虫、海兔逃跑海星
D .海鸥幼雏求食、狮子捕食
31.下列实例中,属于矛盾行为的有 ( )
A .两公鸡相斗,一方突然停止去进攻树干
0.2 0.4
0.6 0.8 1.0 Z t+1 Z t 0.2 0.4 0.6 0.8 1.0 0
0 (B) (A) ZNGI y x
B.一猴群中的“大姐”常攻击“小妹”
C.雄三棘鱼求偶时,突然离开到巢边用鳍激水
D.狗见了生人就狂吠并后腿
32.蜜蜂跳“8”字形舞的行为,与()关系大()
A.食源的距离B.食源的方向C.食物的丰富度D.招集蜂群数量33.下列现象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瓢虫的假死B.河马的吼叫C.肺鱼的夏眠D.A、B、C、都不是34.生态群落K到N包含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表5—5中给出了这些物种得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的哪一个受到的影响最小?在生态群落A中,各个物种间最可能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5.生态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问:
(1)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答案:
1D 2A 3B 4C 5ABD 6BC 7B 8ACD 9.B 10.D 11.B
12C 13B 14A 15C 16AC 17D 18B 19A 20B 21B 22D 23.D 24B 25B 26D 27D 28D 29A 30C 31ABC 32A 33ABC
34 D,竞争35.(1) B ,A (2)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