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济南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课 程测试技术 授课教师 宋方臻、苏东宁、邵海燕、马玉真 考试时间 2011年 6月15日 考试班级 学 号 姓 名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分 一、分析题(共25分) 如图1所示,由电容传感器、电容测微仪、测微台架组成的位移测量系统中,电容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如图2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传感器 被测面 量程H
m h μ150max = m h μ50min =
图1 电容测量系统组成 图2 电容传感器的测量范围 (1)根据电容传感器与被测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说明电容传感器的测量方式。
答: (2)写出电容传感器的电容与极距h 的关系,说明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与量程。
答: (3)在h 由50um 到150um 变化的过程中,将电容传感器的电容随位移(或极距)变化的关系在下图中绘出(定性表示),并说明该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是否具有线性关系,灵敏度是否为常数?
答: (4)电容测微仪即是电容传感器的测量放大电路,其输出为电压信号。
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说明可能采取的测量电路,画出电路简图,并写出 系统的输出电压与被测位移量之间的关系式。
答: (5)在h 由50um 到150um 变化的过程中,将测微仪的输出电压(以 直流形式表示)随位移(或极距)变化的关系在下图中绘出(定性表示), 并说明该测量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是否具有线性关系?
得 分 阅卷人 …………………………………………装…………………………订…………………………线……………………………………
…
…
………
……答……………题………
…
…
不……………要……………超…………
…过
…
…
………此……………线………
…
……
50 h(um) C(F)
70 90 130 110 150
2 / 6
答:
二、计算题(共25分) 如图所示,在一个悬臂梁上、下表面各粘贴了两个阻值为Ω=120R 、灵敏度2=g S 的金属电阻应变片,当在梁的末端施加一个恒定的力F 时,梁发生应变。
其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3所示。
其中,R 1与R 3在上表面,R 2与R 4在下表面。
图3 悬臂梁的结构简图 (1)将以上四个应变片接成全桥电桥,假设直流供桥电源为5V ,并假设负载电阻无穷大,当应变片的应变为με2000时,求出此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并画出直流电桥的电路图。
解:
(2)某同学将上面的两个应变片串联相接作为一个桥臂的电阻,下面 的两个应变片串联相接作为相邻的一个桥臂的电阻,其余两个桥臂接固定 电阻,阻值为Ω=120R ,从而形成半桥电路,画图表示该电桥,并计算分 析其灵敏度与第一小题中的灵敏度有什么不同?
解:
……………………………………
……
装………
……………
…
…
订…
……
………………
…线………………
…
………………………
……………答……………题…
……
…
…
不
……………要…
…
……
…
超…
…
……
…过
……
…
……
此
……
…
……
线
……
…
……
…
3 / 6
(3)若用图3中的电阻应变片接成交流电桥的全桥,并在悬臂梁的末端加交变
激振力,采用交流激励电压t t u 10002cos )(0•=π,当应变片的应变为t t 102cos 410)(•+=πε时,求电桥输出电压)(t u y 。
解: (4)按照要求在下图中画出激励电压)(0t u 、应变)(t ε、电桥输出)(t u y 三个信号的频谱。
(5
)若对以上交流电桥的输出)(t u y 进行同步解调,则需要与 Hz
的信号相乘,解调后,若采用一理想滤波器进行滤波,那么该滤波器的截止
频率至少为 Hz 。
三、实验题(共25分) (1)如图4所示,用手持脉冲锤敲击悬臂梁产生脉冲激励。
激振力
的幅值由脉冲锤上的力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测出。
加速度传感器,电荷放 大器测量梁的响应。
力信号和响应信号同时送到信号处理设备,经处理后 便获得所需的数据,用来测量悬臂梁的动态特性。
图4 脉冲激振实验框图
同样,稳态正弦激振的实验框图如图5所示,也可以用来测量悬臂梁的
图5 稳态正弦激振实验框图
根据图5的实验过程和图4的理论分析,详细说明两种测量方法是 …
……
…
…答
…
………
…题………
…
…
不
………
…
…要……………
超…
…
……
…过
…
…
…
……
此……
…
……
线
……
…
……
…
…………………………………………装…………………………
订
……………
…
…………线…………
………………………
………
4 / 6
如何获取悬臂梁的动态特性参数的? 答:
(2)在图5的测量过程中,保持激振力恒定,由低频段向高频段逐次 改变激振频率,可以得到悬臂梁的一阶、二阶、三阶共振波形,若各阶固有 频率约为30Hz 、180Hz 、500Hz ,在以下坐标图中画出波形的大概变化规律。
(3)在图5的实验装置中,若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的频率、 幅值稳定,但初始相位角为随机变量,在悬臂梁的响应信号中却可能
包含一定的干扰信号,其频率成分与信号源的频率并不相同,试结合理 论推导,分析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测量获得的信号中的干扰去掉,从而 获得真正由正弦激励信号引起的响应? 答:
……………………
…
…
…
…
…
…
…
…
装
…………………………订…
…
…
…
…
…
…
…
…
…
线…
………………………………………
……
…
…
…
答
…
…………题……………不…
…
…
…
…
要
…
…
…
…
…超……………过……
…
…
…
此
…
…
…
…
…
线………………
5 / 6
四、综合题(共25分) (1)如图6所示,分别采用涡电流传感器和电容传感器对回转轴 的转速进行测量,分析二者的测量原理以及在测量过程中信号的变化 规律。
图6 回转轴转速的测量 答:
(2)若对一个光滑的金属材料回转轴进行测量,如图7所示,是否
可以达到转速测量的目的?如果不可以,说明原因,如果可以,请根据 信号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图7 光滑回转轴的转速测量 答:
得 分 阅卷人 电涡流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
……………………
…
…
…
……………装……
………
………
…
…订…………………………线…………………………………………
……………答……………题……………不……………要……………超……………过……………此……………线………………
6 / 6
(3)对于一个时不变线性系统,输入为某一频率0ω的正弦信号时,其稳态输出信号的频率应该为( )。
(4)已知带通滤波器的上截止频率Hz f c 402=,下截止频率Hz f c 101=,那么该滤 波器的中心频率0f =( )Hz 。
(5)调幅是将低频的被测信号与一个高频的载波信号相乘,使高频信号的( )随被测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6)变阻器式传感器的分辨力由于受到电阻丝直径的限制,一般不高,很难小于( )m μ。
(7)方波信号与其通过某一滤波器后的输出信号见下图,那么该滤波器可能是( )滤波器。
(a )输入信号 (b) 输出信号 ……………答……………题……………不……………要……………超……………过……………此……………线………………
………
……………
……………………装…
…
…………
…
………订……………………
…
…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