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司法警察履行看管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设想法制论坛当前司法警察履行看管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设想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正面临32年来第二次大修改,其中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讯问时全程律师在场等修改设想,成为刑事诉讼理论界关注的话题.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进一步规范讯问,看管工作显得格外重要.现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看管工作细则》,明确规定了”看,审,录”三项职责分离,其中要求”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维护办案工作区秩序和办案工作区的安全警戒由司法警察负责”.但在具体实践中,在司法警察履行看管犯罪嫌疑人职责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笔者试就司法警察依法规范履行看管职责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司法警察履行看管职责中存在的问题从以往司法实践来看,法警部门看管的涉案对象,凡是自侦部门通知有关的人员到检察机关来谈话取证等侦查活动,自侦部门认为需要交给法警看管的,均以派警令的形式交给法警负责看管执行,这就造成司法警察依法规范履职存在着不符合法定程序的情况,主要有:1.法警承担看管的对象身份显得混乱.目前自侦部门在办案过程中,有以下几种方式通知有关人员到检察院接受调查或者找其谈话,一是没有使用法警警力直接用通信工具通知有关人员自行到检察院来,二是使用警力以”协助调查通知书”到涉案对象所在单位或者到其家里,由法文/康作法警与自侦部门承办人一起将涉案对象带到检察院,三是自侦部门的承办人无其他任何手续直接到涉案对象单位或者是家里出示证件亮明自己的身份后由法警协同将所谓的涉案对象带至检察院.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传唤,拘传等强制手段,则往往不用,法律规范性执行不严谨,法警出警执行这样任务也不符合法定程序. 采用以上几种手段通知到检察院的这些对象一般包涵几种类型,有的是证人,有的是污点证人,有的是涉案人员,有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这几种身份的人,自侦部门承办人以警务令形式要求法警承担看管任务.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警区分不同类型的对象分别安排其到办案工作区的各个区域,法警在承担看管任务时不论是什么样的对象都千篇一律地由两名法警看管一名对象,这样的看管工作显然与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规定的司法警察看管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两种类型的人员相违背,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司法警察承担看管任务是不符合法规的.2.对进入办案工作区进行安全检查的人员未作区分.司法警察在履行看管职责之前要对进入办案工作区的对象进行安全检查,所谓的安全检查就是要求进入办案工作区的对象把随身携带的各种物品都掏出来,然后由法警将对象的随身物品用信封装好后封口,再由对象在封口签字并注明封口的Et期与时间.现在有的检察院司法警察在履行看管职责之前往往对任何进入办案工作区的人员一律进行安全检查,笔者认为为了保证进入办案工作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的安全和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看管工作细则》第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看管任务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可疑物品,要当场制作记录并予以扣押,由看管对象签字捺指印后,转交案件承办人处理.”这个条文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安全检查有了法规的保证,是有法可循的.依据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其他涉案人员进入办案工作区后,值班司法警察应当关闭办案工作区的对外通道,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的物品,应当予以暂时扣押”这一条中的”其他涉案人员”应当指什么样的人员?笔者认为这样的提法是不妥的,应当要明确哪些类型的人是涉案人员,这样才能区别安全检查人员的范围.对此对于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例行安全检查并暂时代为保管其随身携带的物品没有法律依据,如果没有法律依据我们在实施这样的行为后, 不能保证这些类型的人员事后提出控告与申诉检察院侵犯其人身权利,检察机关形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3.法警履行看管职责时承担其他工作.实践中,有的检察院要求司法警察在履行看管职责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送饭,送茶水,做这些辅助性的工作,法警在从事这类辅助性的工作过程中不能排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心态上的认知,认为法制论坛法警就是从事这些辅助性工作的,而法警附带这些辅助性的工作后,使得法警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前的作用与地位受到了影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心理上对法警的威惧感会降低,一旦心理上降低威惧感,其抗拒心理得到加强,自侦部门承办人审讯的难度就会加大,从而给案件的突破工作带来难度.4.法警在看管过程中保持沉默.目前自侦部门为了保证案件突破的有效性,往往要求司法警察保障沉默,不要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交流,这样的沉默接触,笔者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司法警察仅进行贴身看管,而没有任何言语表达,没有任何言语对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进行攻势并施加压力,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就会从内心逐步消除恐惧感,甚至从内心达到一种不怕被审讯的心态.这样长时间法警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面对面贴身保持沉默,没有一种被审讯的外界威慑作用氛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会从内心平衡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逃避承办人的审讯,如何逃避犯罪事实,抗拒交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备这样的心态对于自侦部门承办人接下来的审讯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因素,同时法警也没有发挥武装力量具有的威慑作用,对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二,对司法警察依法规范看管职责的设想法警看管过程中如何依法规范,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作为一个整体,不论是法警还是自侦部门的承办人,其共同的目的就是提高办案质量.那么我们就要站在法警这个位置认真思索依法规范看管.1.规范安全检查工作.看管工作之前,自侦部门承办人要与法警办理进入办案工作区对象的手续,使法警明确进入办案工作区的对象的类型,避免由于对象身份不明造成安全检查不符合法定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入办案工作区例行依法规范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前司法警察应当规范地告知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告知的内容为”我们是某某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现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你进行安全检查,请你配合,请你把你随身的物品,放在桌上”,对随身物品进行清点后装入物品保管专用袋并进行封口,让其签字注明日期时间当其面放入储物箱内,有电子条形码储物箱的让其保管好电子条形码.司法警察对其随身物品要进行登记,让其确认后签名.再进行安检门检查和手持安检仪进行贴身安检.对于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宜对其安全检查,随身物品的存放要征得其同意才能代为保管.,2.规范告知权利与义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讯问室后,司法警察应当告知其权利与义务.告知的内容为”你的义务是:在讯问室内不得随意走动,如实回答提问,不得避重就轻,不得隐瞒事实的真相.你的权利是:任何人不得对你体罚, 辱骂,不得侵犯你的隐私,我们保障你的正常生活”.还要告知室内温湿度,进入办案工作区的时间.3.规范回答有关问题.按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二款看审录分离的原则,法警只承担看管职责,不参与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工作是一项原则,必须严格执行,为此有的检察机关自侦部门规定法警在履行看管职责时,不回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任何问题,笔者认为这显然是一种削弱法警作用的不当做法,法警不是主动出击直插侦查突破案件的重点和方向,而只是回答其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是正确的, 结合回答的一些问题,法警可以采用从宏观角度,法律政策角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攻心战术,告知其利害关系.人民警察一身制服的作用就是在于威严, 但光是外表上的威严而没有内在的素质表现是很难达到震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作用,反而其对法警的威惧感受消失后,没有人民警察制服的自侦部门承办人开展讯问工作难度会加大,也有可能导致案件突破失败.法警适度回答问题还是要强调一个度的作用,法警要掌握问答的火候,做到简明扼要,见好就收,达到控制其心理就要收住话题,不要无限制的扩大话题.4.办理好与承办人看管与讯问的交接手续.按照”谁领导谁负责,谁办案谁负责,谁看管谁负责”的原则,法警与办案人员一定要办理好看管与讯问的交接手续,做到自侦部门的承办人讯问结束交给法警看管无缝衔接,承办人出讯问室,法警必须进讯问室,反之亦然,严格防止在交接过程中失控,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企图自杀,自伤,自残有机可乘.另外看管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言行举止, 履行看管任务的法警应当及时记录在看管值班日志上,并且向自侦部门承办人及时反映被看管对象的情况.同时自侦部门的承办人也应主动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情绪,主要案情向法警反映清楚,便于法警掌握情况.5.确定看管的范围与工作.Ⅸ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看管工作细则》等最高人民检察院法规性文件都明确规定了司法警察看管对象的范围是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两种类型,为此法警部门应该严格执行高检院规定承担看管的对象只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于进入办案工作区其他人员,依据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区设置和使用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二款之规定,法警只承担负责办案工作区的安全警戒和维护办案工作区秩序.依据这条规定对于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办案工作区接受调查取证,不应当安排法警或其他人员看管,否则可视为一种侵犯其人身权利的行为,各级检察机关如果对这类型的人员也实行看管,应当立即整改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编辑/赵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