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1一、单选题1.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A. 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B. 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C. 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D. 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2.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A. 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 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C. 社区教育形式多样D. 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3. 函授课程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A. 印度B. 日本C. 英国D. 法国4. 把流动车作为起学前教育机构,实行送教上门的国家是()A. 印度B. 日本C. 英国D. 法国5. 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A. 幼儿园创收B. 补偿教育C. 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 服务社会6. 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A. 核心家庭B. 联合家庭C. 扩大的家庭D. 不完整的核心家庭7.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A. 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B.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体C.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只是旁观者D. 教育者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8.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 出生的第一年B. 3-4岁C. 5-6岁D. 6-10岁二、名词解释1.智力2. 函授课程3. 移情法4. 结构游戏5. 活动目标6. 费舍尔法案三、简答题1. 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2.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3. 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答案一、1-5 DDBDD 6-8ABA二、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2. 函授课程:这是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
1987年,班尼斯公园创办“可多摩挑战”函授课程,为6岁及6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微型”课程,为2-3岁的儿童提供“口袋”课程等3. 移情法:强调认知一情绪系统的交互作用,综合运用认知提示、情感换位、巩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技术,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儿童认知和行为的教育。
特别针对儿童期特有的自我中心化思维,能明显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其社会认知水平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养成4. 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竹制材料和黏土、纸浆等都是儿童结构游戏的绝佳材料5. 活动目标:某次教育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一节课或一次活动中教师可能会提出这些目标,如要求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名称、特征,学会使用某一种工具或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等。
这个层次的目标通常通过教师的活动计划或教案来体现6. 费舍尔法案:1918年,英国国会颁布了费舍法案(Fishen Act),免除小学学费,禁止12岁前的童工,为2~5岁的儿童开办幼儿学校,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4岁,从而使初等教育进一步普及。
该法案还提倡在初等学校中贯彻“进步教育”的主张三、简答题1. 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l)目的性和计划性;(2)教育对象;(3)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2.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1)培养全面素质;(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
3. 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和谐的生活气氛:a)家庭成员互敬、互爱、坦诚、和蔼;b)文明行为、文明语言;c)生活内容丰富、高尚、多彩。
(2)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3)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4)属于儿童的天地。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2一、简答题1. 简述世界教育面临的问题。
2. 世界各国师范教育的类型及其特点。
3.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措施有哪些?4.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所起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二、论述题1. 简述洪堡的教育改革。
2. 简述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世界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学习需求的迅速增长与不同社会满足能力之间的差距;(2)日益加深的教育财政困境;(3)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难以协调;(4)教育中严重的不平等现象;(5)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受到严重忽视。
2. 师范教育的类型及其特点:(一)封闭型封闭型也称定向型通过专门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如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
(苏联时期,师范学院培养的师资占48%,师范学校培养的占40%,综合大学培养的占11%左右。
)(二)开放型开放型也称非定向型,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师资,如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
(美国中小学师资由1917年前后中等师范学校转为师范学院和综合大学培养。
1930年以来,师范学院逐步并入文理学院或综合大学。
日本由综合大学和短期大学和教育大学培养。
)3.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措施有哪些?答:(1)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毕业标准。
(2)增加学习日,延长学习时间。
(3)加强道德教育,整顿校纪校风。
(4)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4.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所起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第一,通过对各国教育的比较研究,可以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且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
第二,通过对处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教育现象中那些最基本、不会因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呈现根本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关于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亦即认识教育的本质,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根据。
第三,作为“比较文化”这样一种中介性文化形态,比较教育在不同民族一国家的教育理论之间发挥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作用。
二、论述题1. 简述洪堡的教育改革。
(1)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管理机构(2)根据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形成三级教育体制:a.初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的培训b.中等教育:改革文科中学,重视师资的考核与选择c.高等教育:大学办成哲学、科学和学术研究的中心;1810年创办了柏林大学。
2. 简述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答:(一)发展成熟论模式(1)理论基础: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格赛尔的发展成熟论;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2)模式: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和愿望做出回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由游戏。
(3)特点:注重幼儿的整体发展;强调成熟是学习的必要前提;尊重幼儿的自由。
(二)行为环境论模式(1)理论基础:赫尔巴特“主知主义”教育思想;(2)模式: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直接的传授和正确的示范,然后要求幼儿模仿并反复练习,从而达到让幼儿掌握知识的目的。
(3)特点:注重幼儿的语言训练和知识学习;强调教育教学是幼儿发展的关键。
(三)认知发展相互模式(1)理论基础:杜威的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模式: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活动、开展活动。
(3)特点:幼儿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获得的;注重幼儿发展中的关键经验。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3一、名词解释1.大学校:2.实科中学:3.文法中学:4.因素分析时代:5.师范教育:二、简述题1.分析美国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多样性表现。
2.简要分析20 世纪后半段时期,德国教师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
4.当代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
答案一、名词解释1. 大学校:始建于大革命前夕,大革命期间建立了一些综合技术学校、高等师范学校、东方语言学院等,这些学校既有公立也有私立,规模小,重科技和应用要求严,弥补大学一些方面的不足为资产阶级培养人才。
2.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 18 世纪初,是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学校,也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3.文法中学:英国最老的一种学术性类型的学校,主要招收初等学校毕业(有些文法中学招收新生仍用“11 岁考试制”,学习年限为七年(11—18 岁),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的。
4.因素分析时代: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比较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的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开始密切联系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各国的教育。
在比较教育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称作“因素分析时代”。
5.师范教育: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水平。
兴办师范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建设。
二、简述题1.分析美国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多样性表现。
答:美国的学校组织和管理呈现多样性。
即使是同一学区的学校,在组织和管理上也并不完全一样。
教育权归各州所有,而州只定纲领性标准,把具体的事项委托给地方学区,各学区的政策、主张是不同的。
美国学校基本上是按“为居民所有、靠居民办理、为居民服务”的理想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组织管理要适应居民的要求。
2.简要分析20 世纪后半段时期,德国教师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答:(1)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在教育管理方面欠平衡;(2)职前教师培训的第二阶段问题重重;(3)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坎坷;(4)教师的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协调;(5)教师激励机制不够分明;(6)教师在工作中成就感不高;(7)评估和问责制不够健全。
3.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
(一)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1)整体研究涉及一个个国家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2)局部研究涉及某个国家教育的个别问题。
(二)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也可分为两类: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
(1)专题比较是把各国同一类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
(2)总体比较是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4.当代初等教育的课程改革(一)努力发展综合课程(1)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2)社会科学的综合课程(3)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而成的综合课(STS课程)(二)日益重视道德教育(三)更新课程内容,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成考复习资料(四)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