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好儿女,观后感

中华好儿女,观后感

中华好儿女, 观后感篇一:中华好儿女观后感yb2《人民好儿女--- 余留芬》观后感参考部分(文章原创只给大家交流部分)我观看了《人民好儿女--- 余留芬》这集网上视频之后,心情非常激动。

余留芬作为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女党支部书记,做出了看来只有勇敢的男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其中有三件令我非常感动的事情()。

第一件令我感动的故事。

当余留芬的二儿子在节目中说,他们兄弟俩小的时候,母亲边干活边带他们。

背上背一个,胸前抱一个,还要下地干活。

当他们较大,不好抱时,母亲要两次才能把他们带回家。

没有办法,母亲只能第一趟带哥哥回家,并在地里头刨个坑,把他放在坑里,然后盖上树叶。

第二趟才来带他和农具。

单是这两趟路,就要走十多里山路!我很激动,因为??(省略121 字)余留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她开始是自己开商店,开相馆,办超市,都获得很大成功。

她终于自己首先富起来了。

我也为她松了一口气。

后来,村里推荐她为党支部书记。

她时刻想着带领村里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于是她力排万难,亲自带头,首先出资4 万元,并亲自带头动手,挖好了出村的第一条公路。

岩博村的交通从此便利起来,村民们的生活从此逐渐好转同时,余留芬还带领大家千方百计借钱、贷款,甚至借高利贷,赎回了村里的林场,卖出了部分早已经成材的林木,使村里经济实现了第一次腾飞。

她的这种不怕困难与痛苦,(省略150 字)第二件令我感动的故事。

余留芬在带领大家修新的公路时腰部受伤,但她坚持冒着瘫痪的危险提前出院了,继续参加修路工作。

当她听说村民与煤矿工人发生争执时,立即赶到现场。

她以病弱的身体,挡在几十个煤矿工人和村民之间,以真诚而严厉的话语说服双方,即时制止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而且从此以后,煤矿工人与村民和谐相处,共同建设家乡。

以前,当许多人在看到数十人的械斗要发生的时候,(省略152 字)这难道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吗?第三件令我感动的故事。

村里一个养鸡大户遇到鸡瘟,心里焦急痛苦。

找到余留芬帮忙,余留芬用自己不怕困难的模范作用影响了这个妇女,也为她想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她们及时掩埋处理病鸡。

同时积极重新振作起来,再来养鸡。

如今,该农户年收入已经达到40 万元。

在余留芬十年的带领下,岩博村的集体收入(省略63 字)。

正如一位领导所说,中国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余留芬正在努力为了大家共同富裕而奔忙着。

为了家乡发展, 她不计个人得失,不惧艰难险阻,辛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余留芬,你将留芳千古。

在你的动人事迹的感召下,中国将涌现出更多的“余留芬” !篇二: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6 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XXX2012 年1 月15 日上午,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我观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第一集《大山的火把——赵世术》。

当我了解到:1977 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

为了减少家长对孩子上放学需过河的担心,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

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

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

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

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赵老师是伟大的,我觉得他的妻子更伟大!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世术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反映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赵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

看完影片,我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其实我想,生活中就是因为有这些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

中华民族才因此而骄傲。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美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人民儿女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这正是真正感动的力量。

向赵世术学习,学习他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要把他的优秀品质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立足自身的岗位,心系学生,争做学生的贴心人,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为人师表的风采,更好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XXX1 月10 日,按照我局党支部的布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党建网播出的《人民的好儿女》系列电视片之“美丽人生”,这是一部介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秦怡的短片。

短片虽短,片长仅20 分钟,但是在我心中产生的“震动” ,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我是看着她演的电影长大的一代,本来就为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而倾倒,再次从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视角学习秦怡的“美丽人生” ,更加使我认识到,人世间什么叫“美丽” ,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怎样的人,才配叫做“共产党员” 。

秦怡之美,不仅美在外表,更主要的是美在内里,她人美、心善,人生壮丽,堪为做人之大美。

当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誉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

她家有病儿需要照顾和治疗,自己的身体也患有多种疾病,医疗费用开支很大,家里积蓄并不多,可她为地震灾区倾囊而出捐献毕生的积蓄;她耄耋之年,本该颐养天年,却激情四溢,干劲十足,四处奔走,忙得马不停蹄,脚不停步,“身体中好像装着一架永不停息的发动机” ,成为慈善和公益的爱心先锋。

秦怡之美,美在大公无私,美在一心为他人,美在志向远大,美在豁达淡定……看了短片,思考良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周总理这样赞美她!她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女性。

对我触动较大的是,她90 高龄了,还这样斗志不减,为什么我才40,就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念头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党性不纯,信念不坚,志向不高。

学习秦怡,就要学习她对党的无线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无比坚定,对人类解放事业的执着追求。

和秦怡相比,我虽然是多么的年轻,但同时又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丑陋。

在秦怡的短片中,我不仅对美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对健康和养生都有了全新的理念——那就是,“革命者永远是年轻” !难怪秦怡虽经历无数风风雨雨,但是依然在脸上看不到年轮的痕迹,仿佛青春会在她身上永驻,仿佛时间的脚步在她那里驻足。

电影事业需要秦怡这样的德艺双馨的演员,徐汇教育需要一支德能双全的教师队伍。

如果我们徐汇教育系统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像秦怡那样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都能把每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徐汇教师一定会被老百姓誉为最美丽的园丁!徐汇教育一定会成为人民满意度最高的教育!还是从我自己做起吧。

作为共产党员,理想和信念须臾不可放弃,自我要求丝毫不能放松。

当下,我要更加珍惜有限的职业生涯,尽可能多地为学校工作发光发热。

即便几年后从教师队伍里退休,但是党性决不可“解甲归田” ,因为,共产党员的人生之路还长得很。

我应该以秦怡为人生楷模,以坚强的党性和无私的奉献打造自己的美丽人生!《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XXX近日,从电视台直播栏目中看到《人民的好儿女》中一些先进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力量、共产党的风采。

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

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

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们能够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

在前进的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异,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举起右手宣誓时,都会作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异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庄严承诺。

在建设文明、富强国家的道路上,身为共产党员,理当冲锋在前,战斗不止。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够使我们伟大的国家成为世人羡慕的乐园。

《人民的好儿女》这是人民对优秀共产党员最好的评价。

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在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立足自身的岗位,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风范,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篇三: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寝室周末一起观看《人民的好儿女》系列片,一篇篇感人的事迹像一股股清泉冲洗着党员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坚忍、淡泊、大爱的高尚情操。

展现在电视屏幕上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刻画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反映了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他们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影片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讨论,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中鹿小学教师赵世术,寝室重庆同学结合自身成长环境,仔细的跟我们分析了他们是在怎么样艰苦的环境下教育一批批的学子。

他们承受了太多的精神上的以及肉体上的磨练。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有赵世术等千千万万普通党员,在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

赵世术,1977 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

为了不让家长担心孩子读书时过河的安全,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

五年里,每天三个小时,风雨无阻,直到建好吊桥。

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

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

他用自己从完整到伤残的身体点燃了“大山的火把”, 明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

他就是这样,用自身的行动,用点滴的积累,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什么样的情怀造就了如此无私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动力造就了如此大爱的精神境界?让他们的行为令中国动容?是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也是做人的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正是有了这样多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平凡朴素书写着一种不平凡,于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用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平凡事,感动着周围的人,也感动着中国。

中华民族才因此而骄傲。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国家做些什么,为民族做些什么,国家就会越来越美好了。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力量、共产党人的风采。

他们的事迹,是真正感动中国的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