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自主招生辅导(运动学与力学综合)答案

2015自主招生辅导(运动学与力学综合)答案

10自主招生 力学训练一.运动学1.如图所示,物体A 置于水平面上,A 前固定一滑轮B ,高台上有一定滑轮D ,一根轻绳一端固定在C 点,再绕过B 、D 。

BC 段水平,当以速度v 0拉绳子自由端时,A 沿水平面前进,求:当跨过B 的两段绳子夹角为α时A 的运动速度v解法一:应用微元法设经过时间Δt ,物体前进的位移Δs 1=BB ’,如图所示。

过B ’点作B ’E ⊥BD 。

当Δt →0时,∠BDB ’极小,在△BDB ’中,可以认为DE =B ’D 。

在Δt 时间内,人拉绳子的长度为Δs 2=BB ’+BE ,即为在Δt 时间内绳子收缩的长度。

由图可知:BE =θcos 'BB ①由速度的定义:物体移动的速度为v 物=tBB t s ∆∆∆'=1 ② 人拉绳子的速度v 0=t BB t BE BB t s ∆∆∆∆)cos +1('=+'=2α ③ 由①②③解之:v 物=θcos +10v解法二:应用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物体动水平的绳也动,在滑轮下侧的水平绳缩短速度和物体速度相同,设为v 物。

根据合运动的概念,绳子牵引物体的运动中,物体实际在水平面上运动,这个运动就是合运动。

也就是说“物体”的方向(更直接点是滑轮的方向)是合速度方向,与物体连接的BD 绳上的速度只是一个分速度,所以上侧绳缩短的速度是v 物cos a因此绳子上总的速度为v 物+v 物cos =v 0,得到v 物=θcos +10v解法三:应用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由题意可知:人对绳子做功等于绳子对物体所做的功设该时刻人对绳子的拉力为F ,则人对绳子做功的功率为P 1=Fv 。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由定滑轮的特点可知,拉力大小也为F ,则绳子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分为2部分,BD 绳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P 2=Fv 0cos ,BC 绳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P 2’=Fv 0由P 1=P 2+P 2’得到v 物=θcos +10v2.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轴环O 1立在水平面上,另一个同样的轴O 2以速度v 从这个轴环旁边滑过,试求两轴环上部交叉点A 的速度V A 与两轴环中心之距离d 的关系,轴环很薄,且第二个轴环紧靠第一个轴环滑过.[解析]对本题而言,分解时可以引入圆心O 2交点对参照系,A 相对圆环O 1的运动方向V A 可分解为A 相对圆心O 2的速度V ´和圆心O 2相对于圆心O 1的速度V即有A V V V '=+[解]由于两圆环是相同的圆环,所以交点相对两环的速度大小相等。

即由V 、V ´和V A 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由几何关系可以得出:V 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等于21AO O ∠。

cos 2dRθ= ①2sin A VV θ= ②由①②两式可以得出A V =3.如图所示,一串相同汽车以等速v 沿宽度为c 的直线公路行驶,每车宽均为b ,头尾间距均为a ,则人能以最小速率沿一直线穿过马路所用时间为 。

t=νab )b +a (c 224.半径为R 的圆柱夹在互相平行的两板之间,两板分别以速度v 1,v 2反向运动,圆柱与板无相对滑动。

问圆柱于速度为v 1的接触点A 的加速度是多少?二.力与运动 (一)物体的平衡1.如图所示,一长L 、质量均匀为M 的链条套在一表面光滑、顶角为a 的圆锥上,当链条在圆锥面上静止时,链条中的张力是多少?2.半径为R 的光滑球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圆环状均匀弹性绳圈,原长为πR ,且弹性绳圈的劲度系数为k ,将弹性绳圈从球的正上方轻放到球上,使弹性绳圈水平停留在平衡位置上,如图所示,若平衡时弹性绳圈长为R π2,求弹性绳圈的劲度系数k解析:由于整个弹性绳圈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弹性绳圈不能看成质点,所以应将弹性绳圈分割成许多小段,其中每一小段△m 两端受的拉力就是弹性绳圈内部的弹力F.在弹性绳圈上任取一小段质量为△m 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但是△m 受的力不在同一平面内,可以从一个合适的角度观察.选取一个合适的平面进行受力分析,这样可以看清楚各个力之间的关系.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分别画出正视图的俯视图,如图3—5—甲和2—3—5—乙.先看俯视图3—5—甲,设在弹性绳圈的平面上,△m 所对的圆心角是△θ,则每一小段的质量 M m πθ2∆=∆ △m 在该平面上受拉力F 的作用,合力为 2sin 2)2cos(2θθπ∆=∆-=F F T因为当θ很小时,θθ≈sin 所以θθ∆=∆=F F T 22 再看正视图3—5—乙,△m 受重力△mg ,支持力N , 二力的合力与T 平衡.即 θtan ⋅∆=mg T 现在弹性绳圈的半径为 R R r 2222==ππ 所以 ︒===4522sin θθR r 1tan =θ 因此T=Mg mg πθ2∆=∆ ①、②联立,θπθ∆=∆F Mg 2, 解得弹性绳圈的张力为: π2MgF =设弹性绳圈的伸长量为x 则 R R R x πππ)12(2-=-=所以绳圈的劲度系数为:RMgR Mg x F k 222)12()12(2ππ+=-==3.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C 柱体放上去之前,A 、B 两柱体接触,但无挤压。

假设桌面与柱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柱体与柱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μ0和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分析和解:这是一个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因为A 、B 、C 之间相互制约着而有单个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所以用隔离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处理此类问题。

设每个圆柱的重力均为G ,首先隔离C 球,受力分析如 图1一7所示,由∑Fc y =0可得111)2f G += ① 再隔留A 球,受力分析如图1一8所示,由∑F Ay =0得112102N f N G +-+= ② 由∑F Ax =0得2111022f N N +-= ③ 由∑E A =0得12f R f R = ④ 由以上四式可得1222f f ===112N G =,232N G =而202f N μ≤,11f N μ≤023μ≥,2μ≥(备用).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球面放在水平桌面上,球面上放置一光滑均匀铁链,其A 端固定在球面的顶点,B 端恰与桌面不接触,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为ρ.试求铁链A 端受的拉力T.解析:以铁链为研究对象,由由于整条铁链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计,所以整条铁链不能看成质点,要分析铁链的受力情况,须考虑将铁链分割,使每一小段铁链可以看成质点,分析每一小段铁边的受力,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得出整条铁链的受力情况.在铁链上任取长为△L 的一小段(微元)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3—2—甲所示.由于该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力平衡,在切线方向上应满足:θθθθT G T T +∆=∆+cos θρθθcos cos Lg G T ∆=∆=∆由于每段铁链沿切线向上的拉力比沿切线向下的拉力大 △T θ,所以整个铁链对A 端的拉力是各段上△T θ的和, 即 ∑∑∑∆=∆=∆=θρθρθcos cos L g Lg T T观察 θcos L ∆的意义,见图3—2—乙,由于△θ很小,所以CD ⊥OC ,∠OCE=θ△Lcos θ表示△L 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R , 所以∑=∆R L θco s 可得铁链A端受的拉力∑=∆=gR L g T ρθρcos(二)力与运动1.质量为M 的光滑圆形滑块平放在桌面上,一细绳跨过此滑块后,两端各挂一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绳子跨过桌边竖直向下,所有摩擦均不计,求滑块加速度。

2.如图所示装置中已知m 1,m 2,m 3且m 3向上运动,一切阻力忽略.滑轮质量不计.求m 3的加速度.[解]设m 3向上的加速度为a 3,则滑轮P 的加速度为a 3方向向上;滑轮Q 的加速度为2a 3,方向向下.设m 1相对滑轮Q 的加速度为a 1, m 2相对滑轮Q 的加速度为a 2, 由于Q 有加速度,所以当以Q 为参照系对m 1,m 2受力分析时,需加惯性力.设图中所示的绳中的张力为T ,分别对m 1,m 2,m 3列方程(注意,由于滑轮质量不计,所以与m 1,m 2相连细绳的张力为2T ) 333322232211311112:2:22:22m T m g m a T m m g m a m a T m m a m g m aa a -=⎧⎪⎪--=⎪⎨⎪+-=⎪⎪=⎩解得:1223133122313816m m m m m m a m m m m m m --=++3.质量为M 、均匀分布的圆环,其半径为r ,几何轴与水平面垂直,若它能经受的最大张力为T ,求此圆环可以绕几何轴旋转的最大角速度.解析:因为向心力F=mr ω2,当ω一定时,r 越大,向心力越大,所以要想求最大张力T 所对应的角速度ω,r 应取最大值.如图3—6所示,在圆环上取一小段△L ,对应的圆心角为△θ,其质量可表示为M m πθ2∆=∆,受圆环对它的张 力为T ,则同上例分析可得 22sin 2ωθmr T ∆=∆ 因为△θ很小,所以22sin θθ∆≈∆,即 2222ωπθθMr T ∆=∆⋅ 解得最大角速度 MrT πω2=三.曲线运动与天体运行1.如图中,是一带有竖直立柱的木块,总质量为M ,位于水平地面上,B 是一质量为m 的小球,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挂于立柱的顶端,现拉动小球使绳伸直并处于水平位置,然后让小球从静止状态下摆,如在小球与立柱发生碰撞前,木块A 始终未发生移动,则木块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至少为多大?(设A 不会发生转动)解:设当小球摆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的速度为υ,则21s i n 2mg l m θυ= 此时小球受到绳的拉力为T ,由于小球做圆周运动,有2sin m T mgl lυθ-=对于木块,设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N ,摩擦力为f ,故有sin 0T Mg N θ+-= cos 0T f θ-=设地面的静摩擦因数为μ,则有:f N μ≤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23sin cos 2sin cos 3sin 2sin m m M a θθθθμθθ⋅⋅≥=++ 式中已令23M a m =,又令22sin cos ()2sin F a θθθθ⋅=+于是()F μθ≥,即关于θ的函数,现要求不论θ取何值,不块均不发生移动,这就要求静摩擦因数μ的最小值min μ等于F (θ)的最大值max ()F θ,而max ()F θ可通过下述方法 求得:222222sin cos 2sin cos 2()(cos sin )2sin cos (2)sin (2)tan tan F a a a a a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22=+=tan θ=F (θ)有最大值,其值为max ()F θ==因此min μ=2.某行星围绕太阳C 沿圆弧轨道运行,它的近日点A 离太阳的距离为a ,行星经过近日点A 时的速度为A v ,行星的远日点B 离开太阳的距离为b ,如图所示,求它经过远日点B 时的速度B v 的大小. 解析:此题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行星的向心力求解.也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用微元法求解.设行星在近日点A 时又向前运动了极短的时间△t ,由于时间极短可以认为行星在△t 时间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为A v ,半径为a ,可以得到行星在△t 时间内扫过的面积 a t v S A a ⋅∆=21同理,设行星在经过远日点B 时也运动了相同的极短时间△t ,则也有 b t v S B b ⋅∆=21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S a =S b 即得 A B v bav =此题也可用对称法求解. 3.宇宙飞船绕一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 ,速率为v 船长想把圆形轨道改为过B 点的椭圆轨道,B 点距行星中心为3R ,如图所示. (1)若飞船在A 点由圆形轨道改为椭圆轨道,它的速率应增加多少? (2)飞船由A 到B 的时间是多少?(3)飞船由A 到C ,由C 到B 各需多长时间?[解](1)飞船在圆形轨道上时:22Mm v G m R R =得出:v = 变为椭圆轨道后,设在A 点速度为v 1,在B 点速度为v 2满足:1222121132211223v R v R Mm Mm mv G mv G R R ⎧=⋅⎪⎪⎨⎪-=-⎪⎩可以求得:1v ==速度应增加(1)2v v ∆=-(2)变为椭圆轨道后,其周期等于半径为2R 的圆形轨道的周期(半长轴相等,周期相等)则有:222424Mm G m R R T π=⋅得出T =① 在原圆形轨道时,22204Mm G m R R T π=022R T v π==② 从A 到B的时间2T t ==(3)时间之比等于飞船扫过的面积之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