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A卷一、名词解释1、致死时间:当孢子或菌体细胞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的作用下达到一定致死率所用的时间。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是地球表面进行生命活动的有机圈层,包括了生活于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以及三圈界面的所有生命体。
3、溶原性细胞: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为溶原性细胞。
4、厌氧菌:一类只能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条件下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和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5、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词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6、化能异养型:一群依靠氧化有机物产生化学能而获得能量的微生物,它们的碳源也是其能源,包括绝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及全部的真菌。
二、填空题1、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包括: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2、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焚烧法、填埋法和堆肥法。
3、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类:按培养基组成的性质分类: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和用途分类: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加富培养基。
三、选择1、微生物学发展史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定期和发展期。
其中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是最早发现微生物的人。
2、噬菌体是侵染细菌的病毒。
3、放线菌。
大多数放线菌为腐生菌,少数是寄生菌。
放线菌菌丝体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似。
4、丝状真菌俗称霉菌,无性孢子是丝状真菌进行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5、凡能供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称为碳源。
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含碳物质(碳架)和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及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6、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化学变化)。
7、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驯化成熟期最多的原生动物是钟虫。
8、细菌的光合作用:环式光合磷酸化,主要参加的细菌为紫细菌和绿硫细菌。
9、代谢产生ATP不需要DNA和RNA的参加。
10、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 121摄氏度、15~30分钟。
11、腐生菌属于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它们从已死的动、植物或其他有机物吸取养料,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属于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腐生细菌大大促进了自然界的生物循环。
12、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13、在废水分析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作为水中粪便污染的指标。
14、纯培养是其中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15、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微生物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C )。
A.巴斯德 B.科赫 C.列文·虎克 D.维诺格拉德斯基2.噬菌体是侵染(B )的病毒。
A.植物B.细菌 C.动物 D.动物和植物3.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A )。
A.基内菌丝 B.气生菌丝C.孢子丝 D.孢子4.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中,主要的方式是(D )。
A.菌丝片断 B.芽殖 C.裂殖 D.无性孢子5.以下有关碳源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微生物碳源包括无机碳和有机碳 B.碳源提供微生物细胞碳的骨架C.碳源是所有微生物生长的能源 D.碳源是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碳的来源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D )。
A.主动运输 B.被动运输C.促进扩散 D.基团移位7.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D )之外。
A.二磷酸腺苷分子 B.能量 C.磷酸基 D.DNA和RNA8.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 A )。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 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 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9.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驯化成熟期最多的原生动物是(B )。
A.鞭毛虫 B.钟虫 C.变形虫 D.绿眼虫10.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C )。
A.135℃—140℃,5—15秒 B.72℃,15秒C.121℃,30分钟 D.100℃,5小时11.下列有关腐生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A.腐生细菌是化能异养型的B.腐生细菌只能从死的有机残体中获得养料C.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D.自然界大多数细菌属于腐生细菌12.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 C )。
A.简单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13.在废水分析中,大肠埃希氏菌作为( A)。
A.水中粪便污染的指示 B.进行平板计数的常规生物C.水中固氮菌数量指示 D.水中氨基酸含量的尺度14.纯培养是其中( A )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C.没有代谢废物15.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D)。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核苷四、判断1、某些细菌在他的生活史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它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所有的芽孢都可以外界不良环境。
芽孢是细菌的分类鉴定依据之一。
芽孢的特点:芽孢的含水率低,38%~40%芽孢壁厚而致密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含量高,为芽孢干重的5%~15%。
芽孢含有耐热性酶芽孢不易着色,但可用孔雀绿染色。
2、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条件;除含糖培养基外115℃,15~20min外,一般都用121℃,15~20分钟。
3、细菌培养倒置的目的:恒温培养时,培养基中的水分会以水蒸汽的形式蒸发,倒置培养皿则会使水蒸汽凝结成水滴留在盖上。
如果正放,则水分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养基表面并扩散开。
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会导致菌随水扩散,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目的。
4、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转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点:大多数病毒的大小在0.2um以下,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方可看见。
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转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分类:根据转性宿主分类,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放线菌病毒、藻类病毒、真菌病毒。
按核酸分类: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①蛋白质衣壳②核酸内芯。
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5、BIP指数:BIP指数的含义是: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有叶绿素和无叶绿素微生物)的百分比。
6、A:有叶绿素的微生物数 B:无叶绿素的微生物数7、蓝细菌是古老的生物,使地球由无氧环境转为有氧环境正是由于蓝细菌出现并产氧所致。
蓝细菌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只具原始核,没有核膜核仁,只具染色质;只有叶绿素,没有叶绿体,是光合细菌中细胞最大的一类。
有革兰氏阴性细胞壁,有固氮作用。
蓝细菌在污水处理中可起积极作用,用它可有效地去除氮和磷。
在氮和磷丰富的水体中生长旺盛,可作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生物。
8、放线菌是通过分生孢子或孢蘘孢子繁殖,也可以由一段营养菌丝繁殖。
放线菌属的各种事人类致病菌。
9、厌氧消化:有机物质被厌氧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在无氧条件下,污泥中的有机物由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和稳定的过程。
厌氧消化的优点是有机质经消化产生了能源,残余物可作肥料。
厌氧消化开始用于废物处理,现在厌氧消化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工业废水处理、城市垃圾的处理及潜在能源的开发、作燃料与动力、并且已建立了大规模的厌氧消化工厂。
五、简答题1、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好氧微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有机污染物好氧微生物处理的过程为:大分子的有机污染物首先在微生物产生的各类胞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进而被好氧微生物继续氧化分解,通过不同途径进人三羧酸循环,最终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硝酸盐和硫酸盐等简单的无机物。
在好氧条件下,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分解,有机物浓度下降,微生物量增加。
微生物将有机物摄入体内后,以其作为营养源加以代谢,代谢按两条途径进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厌氧微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复杂的有机物首先在发酵性细菌产生的胞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溶解性的有机物,并进入细胞内由胞内酶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醇类,同时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然后在产氢产乙酸菌,将把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进而在产甲烷细菌作用下,利乙酸生成甲烷或在二氧化碳存在时利用氢气生成甲烷。
2、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应用生长曲线控制活性污泥的反应器的运行?最好控制在稳定器末期和衰亡期前期。
首先,如果控制在对数期,微生物活性太强,需要供给的营养物质也要充足,这就很容易导致出水指标超标。
同时对数期的微生物活性强,这容易导致活性污泥难以凝聚和沉降,无法泥水分离。
其次,如果控制在衰亡期,固然微生物吸附有机物能力很强,但是由于其分解有机物的活性很差,所以一旦时间过长,系统处理效果就会跟不上。
所以,权衡一下,一般我们为了获得较好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有得到良好的凝聚和沉降性能的活性污泥,常把活性污泥控制在生长曲线的稳定期末期和衰亡期前期。
3、废水生物降磷的原理及常见工艺的流程并说明。
某些微生物在好氧时不仅能大量吸收磷酸盐合成自生核酸和ATP,而且能逆浓度梯度过量吸磷合成贮能的多磷酸盐颗粒与体内,供其内源呼吸用,这些细菌称为聚磷菌。
聚磷菌在厌氧时又能释放磷酸盐于体外,故可创造厌氧、缺氧和好氧环境,让聚磷菌先在含磷废水中厌氧放磷,然后在好氧条件下充分过量吸磷,然后通过排泥从污水中除去磷,可以达到减少污水中磷含量的目的。
工艺见书335页。
4、试说明原生生物和后生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
①指示作用②净化作用③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5、简述水的细菌学检验的指示生物的理想条件。
B卷一、名词解释1、放线菌: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又接近细菌的一类丝状原核微生物。
2、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
3、厌氧呼吸:专性厌氧菌没有需氧电子体传递链,以外源的无机氧化物作为受氢体的一类产能效率低的特殊呼吸。
4、促进扩散:非脂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5、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消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这称为硝化作用。
6、微生物代谢: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维持生命和增殖并降解基质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