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超详细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考纲规定的17 个实验: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类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观察类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类实验)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7.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8.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物质性质的探索实验)9.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类实验)10.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1.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2.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鉴定物质成分的生化实验)13.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实验)14.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调查实验)15.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理现象的分析设计实验)16.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调查实验)17. 观察S02对植物的影响(观察类实验)一、教材实验复习(一)观察类实验1 、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实验原理:叶绿体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一般是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

材料:藓类的叶(或菠菜叶等)。

步骤:取材(藓类叶)7制片T观察注意问题:实验过程始终保持有水状态2、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材标准: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

如:黑藻幼嫩叶片:优点是叶扁平、薄,含叶绿体,易观察。

其它如:南瓜幼苗的表皮、向日葵舌状花瓣表皮、大白菜内层叶脉表皮细胞、紫鸭跖草花丝上的表皮毛等。

步骤:取材T制片T观察注意问题:①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a适当升高温度(20~25 C); b.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c.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d.切伤部分叶片。

②选择参照物:叶绿体③选择最佳观察部位。

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因为此处的细胞水分供应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

考点提示:(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8)在强光、在弱光下、黑暗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有何意义?(1)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C左右。

(4)叶脉附近的细胞。

(5)仍为顺时针。

(6)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下,叶绿体的侧面对着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最大的面对着光源;在暗处叶绿体呈无规律排列。

3、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原理:(1)解离液将组织细胞固定杀死并相互分离。

(2)龙胆紫(醋酸洋红)能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3)显微镜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期的图像。

材料:洋葱根尖(葱,蒜)步骤:洋葱根尖的培养T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洋葱根尖的培养:实验课前3~4 d,将洋葱放在装满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 目的是防止烂根, 待根长到5 cm取材:取根尖2飞nun[解离液:质屋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 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 : 1的比 例混合I -S IL - i —if j-il- J J-i I . JL J L. n4. /1 - FT *(3)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① 解离时,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② 制片时用镊子捣碎。

③ 压片。

(4)显微镜下观察的都是死细胞,不能看到细胞分裂动态变化,若视野中找不到某一时期的 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区域中找。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间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间期历时最长。

考点提示:(1) 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2) 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 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 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 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6) 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7) 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 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9) 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解ST染色*提醒⑴ 两步不能 验效果。

⑵漂 ① 防止 分酥软。

② 洗去染液发生装 片 的” 制 染色液 ()1 g/mU 或&()2 g/mL 的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时间:3柘min染色U 的:使染色休(或染色质)着色 制片:用银子取出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 滴清水,并用银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 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 片4然后,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这样可 以使细胞分散开來*再把盖玻片上的载 玻片取下观察: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目的是找到分生区细胞,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冃的是观察得更清楚 绘图先漂洗再染色,这 颠倒,否则影响实洗的目的解离过度,根尖过 盐酸,防止与碱性 作用,便于染色。

(10) 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11) 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12) 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1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14) 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I )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 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3) 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4) 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5) 压片时用力过大。

(6)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 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 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II )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原理:内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 的浓度差。

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 ,质量浓度0.3g/mL 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步骤:装片-观察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①有一个紫色的中央大液泡【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① 中央液泡逐渐变小,颜色变深②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清水 ① 中央液泡逐渐胀大,颜色变浅 ② 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考点提示:(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盖斐片匚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盖玻片 吸水纸吸引低借显(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1)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6)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5、观察So2 对植物的影响原理:Na z Ss与稀H2S04反应生成So?,将同种植物长势相同的幼苗分别放在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内,并且在玻璃罩内生成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硫,就可以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

方法步骤测量玻璃罩容器T计算称取所需亚硫酸钠的质量T按要求完成实验装置T观察幼苗受害部位及受害程度。

实验结论(1)SO2 浓度越大,植物受害越严重。

(2 )叶片受害顺序:成熟叶T老叶T幼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