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
重点
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中心发言人
难点
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法
点拨引导
学法
合作探究
个人主页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授课人:
课题
沁园春·长沙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③.朗诵诗歌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此诗,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诵此诗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外,你们还知道毛泽东那些著名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诵。第一次读: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
~~~~~~~~
~~~~~~~~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④.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他和《沁园春.雪》相应位置结构相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迈悲壮。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
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舸、遒、遏)分别给它们注音。
第三次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寒秋”怎样理解?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现在同学们已经朗诵完了,就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除了《沁园春·长沙》外,毛泽东的诗歌还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沁园春·雪》,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这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完成,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和诗人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签字:年月日
附注:课型填“常规课”或“复习课”或“习题课”或“多媒体课”。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近观)
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怅”字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怅”并非作者心情不好,而是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