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消费结构图
经济生活复习
经济生活框架设计思路
教材按 “ 消费――生产――分配 ――市场 ” 来设 计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复习
• 一.整体结构 • 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
题) • 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
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价格)];怎样 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
课堂练习
A • 1、(2012北京卷29)数据、图形、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 的重要工具。
• 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 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
• 2、(2012浙江卷28)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 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 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 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 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
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
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流入
物价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退出
价格下跌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价格↑,需求量↓;价格↓, 需求量↑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 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 定←—劳动量由劳动时间决定(衡量劳动量的 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有个别劳 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分←—只能由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 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二者成正比。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 (2)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 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 ▲扩展----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经济发展水平、 家庭人口数量、社会保障制度等
• 10.恩格尔系数及其变化
•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 总支出的比重。
(同学们要注意有关论述题:如…..材料可知 (某地市)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 升级)
• 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 4.CPI(居民物价指数)上涨问题(分析角 度:价格变动的因素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 5.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防止价格总 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
• 注意: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意义何在?
• 6.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 念(分析角度:正确的消费观--课本21-22页)
• 4.价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
• (1)价格由价值决定(唯一的决定因素): 也可说价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2)价格与供求是双向制约(相互影响、 制约)的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 求
• 注意:供求影响价格会形成两种市场状态, 即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 5.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与两种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 (3)决定性因素:价值
• ▲扩展: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除商品 本身价值(根本性)、供求关系(直接原因) 以及间接因素之外,货币(金银)本身价值的 变化、市场垄断、国家宏观调控、纸币的发行 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哄抬物价、地区差价、 商品的新鲜程度等也会引起物价涨跌。
• 8.价格变动的影响: • 两个角度(生产和消费),即供和求,实质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商品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 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 2.关于货币的整体理解: •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 从职能看,货币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 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作用;
• 从本质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 媒介;
• 从发展看,它经历了金属货币、铸币、纸币、电 子货币等形式。(以上说明货币并不神秘)
• 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 开货币。
• 3.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两种重要经济现象
• (2)变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 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 提高。
• 三.易混淆知识点
• 1.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
• 2.外汇与外币
• 3.本币汇率与外汇汇率(外币汇率)
• 4.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
商品
货币
纸币
表现形式
多种多样
金、银
纸
区 产生时间
别
本质
先 价值
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 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 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 秩序。
• (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 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 总需求太大等。)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 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 衰退。
后 一般等价物
最后 货币符号
是否有价值
有
有
无
联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
系
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 5.互补品与替代品的需求量变动
• 四.热点问题
• 1.商家、企业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实施名 牌战略。(分析角度:商品的基本属性)
• 2.国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分析角度:商品的基本属性)
•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处于有利地位
•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处于不利地位
• 7.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 (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 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 (2)直接因素: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通过改变 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3)替代品与互补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 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 供﹥求,价格↓,生产缩小 供﹤求,价格↑,生产扩大
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适应市场变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 9.影响消费的因素
• (1)客观因素:①收入;②物价水平;③商 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